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东院器官移植科隶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该中心是国内器官移植历史最悠久的中心之一,领导并完成了国际及国内移植领域多项第一。1972年,在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梅桦教授的领导下完成了亚洲第一例活体肾移植;1993年,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洁夫教授完成了国内首例体外静脉转流下的原位肝移植术,是我国肝移植第二次浪潮的发起者和推动者;1996年,黄洁夫教授和郑克立教授组建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成为我国较早独立建制的器官移植中心,并在当年联手实施了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而轰动全国。2004年,在我国杰出的中青年器官移植专家何晓顺教授领导下完成了亚洲首例肝-胰-十二指肠多器官联合移植,并对移植技术进行了创新,建立了简化式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多器官移植效果领先世界水平,该技术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作为首批卫计委中国人体器官捐献项目试点单位,率先在国内开展公民器官捐献工作。协助国家卫计委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器官移植界接轨的器官捐献体系,并向全国推广器官捐献支撑技术,荣获201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迄今为止仍是国内器官捐献例数最多的中心之一。步入器官捐献时代,本中心也进行了多项重大创新工作。2012年,何晓顺教授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国I类(DBD)供体供肝在体劈离术;2017年,何晓顺教授全球首创无缺血器官移植理念并完成了全球首例无缺血肝移植术,目前无缺血肝移植术已成为科室常规手术,引领器官移植进入了热移植时代。该技术受到国内外移植专家的高度称赞,何晓顺教授因此荣获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018年何晓顺教授再次领导完成全球首例无缺血肾移植术。通过四十余年不懈努力与开拓,中山一院已开展了包括肝、肾、心、心肺、胰腺、小肠、多器官(簇)、甲状旁腺、角膜及骨髓等一系列移植手术,涵盖了当今器官移植的所有技术项目。值得指出的是无缺血肝移植、上腹部多器官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劈离式肝移植、儿童肾移植等技术已在近年来获得常规开展,成为我中心的技术特色。东院器官移植科(器官移植三区)由国内杰出的器官移植专家何晓顺教授创立于2009年。何晓顺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东院院长,器官移植中心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中央保健专家。是教育部"千百十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获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教师支持计划"重点资助,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突出贡献专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科技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州市科学技术市长奖、中山大学"芙兰奖"等。主编《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等著作10余部,获得国家"863"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80余项,发表SCI论文161篇,获的国家发明专利16项。科主任:焦兴元教授,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1986年9月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原西安医科大学),1991年7月毕业,同年获医学学士学位,1997年、2000年7月相继在该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同期相继获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肝胆外科专家石景森教授;2000年7月起开始在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附属第一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洁夫教授;2005年1月以高级访问学者在德国著名的Duisburg-Essen大学医学院器官移植-普通外科从事"以基因芯片技术探究肝胆肿瘤术后早期复发预测",师从欧洲器官移植协会主席CE.Broelsch教授和该科常务主任AndreaFrilling教授。2011年7月以学术骨干引进到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工作,担任器官移植三区主任,在国内率先开展公民逝世后的器官捐献工作,主编国内第一部器官捐献科普读物(《公民身后器官捐献500问》,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年),国内第一部器官捐献专著(《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2017年主编国内第一部(《公民身后器官捐献供体评估与维护》,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2011年-201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捐献与移植团队产生公民身后器官捐献675例,位居全国前列,分别进行了肝胰腺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肝胰联合移植、胰肾联合、肝肾联合、肝移植、肾移植和心脏移植,并最早在国内开展了在体劈离式肝移植,器官移植例数1千例,其中移植三区开展肝脏移植105例,肾脏移植902例,肝胰腺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2例,在体劈离式肝移植1例,移植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焦兴元教授主编出版医学专著九部,以第一完成人完成的课题"原发性胆囊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早期预警和诊断中新型肿瘤标志物的开发应用"获得2012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的支撑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获得2016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近3来主持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杂志InterJCancer、Carcinogenes、MolTherapy以及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50篇。担任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广东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江西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医师协会会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器官捐献与移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器官移植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外科工作20余年,精通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技术,掌握肝移植术、擅长肝切除术(开腹和腹腔镜下肝叶和肝段切除,左半肝和右半肝切除),门脉高压断流手术(开腹和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门脉高压分流手术,脾脏切除术(开腹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开腹和腹腔镜下切除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以及开腹行胆肠吻合术,胆管癌切除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胰管空肠吻合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科副主任袁小鹏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开始从事器官移植工作,是国内知名肾移植专家。已参与肾移植手术3000余例,主刀肾移植手术800余例。熟练掌握了血液净化、组织配型和肾脏移植等技术。擅长高度致敏(PRA阳性)患者的肾移植、糖尿病肾病患者和老年患者的肾移植。是国内最早从事器官捐献工作的专家之一,对供器官的功能评估与维护,供体来源性感染的预防及供体横纹肌溶解的供肾使用等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主编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肾移植学》是国内最早的一部有关器官捐肾移植方面的著作,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课题《高度致敏肾移植受者的HLA抗体表位分析》获2006年度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主编专著2部。人才梯队学科带头人:何晓顺主任:焦兴元副主任:袁小鹏正高:何晓顺、焦兴元、袁小鹏副高:王小平、周健主治医师:韩明、陈传宝、郑毅涛医师:何睿、黄颖滨护士长:伍梅娟诊治范围1、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早期肝癌等需行肝移植患者;2、各种类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及其他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肾病需行肾移植患者;3、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治。4、常见肝胆外科疾病:如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等疾病患者;5、肝癌、胰腺癌、胆囊癌等消化道肿瘤疾病患者。专科特色1、是国内最早从事公民器官捐献的单位,器官捐献例数长期处于广东省第一,全国领先水平。建立了一套从供体识别、介入协调、供体维护、脑死亡检测、器官获取、善后缅怀等完整的器官捐献流程。对于供体器官功能的维护、脑死亡检测及器官获取及移植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肾移植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近3年每年肾移植例数保持在120例以上,包括复杂的高度致敏(PRA阳性)患者的肾移植、糖尿病肾病患者和老年患者的肾移植。全国率先使用高肌红蛋白供体的肾脏(黑肾),移植效果良好。开展儿童供肾移植,成人双供肾移植等扩大标准供肾,增加了器官来源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018年开展全球首例无缺血肾移植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依托东院超声科及院本部病理科,常规开展供肾植入前活检及术后移植肾活检术。对供肾质量评估;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原发肾病复发、CNI药物中毒等诊断积累了大量的病例资料,对保证肾移植安全及提高移植肾预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肾移植术后BK病毒的监测及咪唑立宾转换治疗肾移植术后BK病毒相关性肾病。本中心肾移植术后患者定期检测血及尿标本中BKV-DNA定量,对血或尿标本中BKV-DNA定量处于高水平患者或BK病毒相关性肾病患者转换为普乐可复+咪唑立宾+强的松的免疫抑制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5、开展常规肝移植术、肝胰腺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肝胰联合移植等各类复杂移植手术,在国内最早开展了在体劈离式肝移植术。6、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D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高难度复杂的腔镜手术,手术取得良好疗效。专家教授门诊时间专业专家教授门诊时间肝移植及肝胆外科焦兴元教授、主任医师周一、周四下午(院本部)王小平副主任医师周一上午周健副主任医师周三上午、周五上午(本部)肾移植科袁小鹏主任医师周一下午及周三全天科室地址广州市黄埔东路183号(510700),住院部:门诊楼4楼,门诊部:门诊4楼联系电话:020-82375263

器官移植科医生

(0名医生)
器官移植科暂无出诊医生

器官移植科锦旗墙

锦旗器官移植科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