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广医二院)血管外科是广东省极少数设有血管外科专科的三甲医院之一,目前包含昌岗院区(两个病区)及番禺院区三个病区,共开放床位48张。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创新,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血管疾病诊疗常规,拥有一支生机勃勃的专业队伍,并配备专业的伤口治疗师,患者遍布华南乃至全国和港澳地区。血管外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专业伤口治疗师1人,为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8个,获省、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一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林少芒教授的带领下,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技术力量,并成为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专科,与国内外时刻保持紧密学术交流,每年定期举办广东省和广州市血管外科新技术新进展和伤口处理学习班以及广州医科大学血管论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二、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及诊疗特色1.腹主动脉瘤(AAA):腹主动脉局限性或者弥漫性膨出称为腹主动脉瘤,常以腹部搏动性肿块而就诊,部分病人有轻度腹痛或背痛。当腹主动脉瘤破裂形成腹膜后血肿时,则出现剧烈的腹痛或背痛,死亡率极高。我科常规开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或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尤其是对累及内脏区复杂腹主动脉瘤患者,开创性的使用半透膜支架及开窗、烟囱支架等杂交技术,勇于挑战手术禁区,完成高难度复杂腹主动脉瘤手术多例。2.主动脉夹层(AD):血流将主动脉内膜和中膜撕裂并进入血管壁,进一步撕裂动脉壁形成假腔,导致部分血液在主动脉腔外流动,称为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起病突然,剧烈胸痛或背痛,死亡率高,我科常规开展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并采用"3D打印"联合"弓上杂交"手术成功救治累及主动脉弓部复杂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该诊治技术已达到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由于下肢动脉壁硬化内膜增厚或血管严重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下肢缺血性疾病。以患肢怕冷,行走易疲劳、间歇性跛行,疼痛甚至肢端、肢体坏死等为临床表现。我科常规开展Turbohawk斑块旋切、涂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微创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更是开创性的采用腔内介入技术联合专业的伤口换药,尽快恢复下肢血供,提高保肢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深静脉血栓形成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由液体转化为固体,不但阻塞回流,而且引起静脉壁的炎性改变。最常见于下肢,其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突然肿胀,伴疼痛,其最严重并发症是引起肺梗塞而死亡。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往往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血栓完整清除以后对髂静脉的处理,是我科的特色技术之一,我科采用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患者,远期通畅率高,有效避免"老烂腿"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5.下肢静脉曲张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下肢静脉曲张是南方地区常见病,以下肢蚯蚓状肿块为表现,常常引起下肢乏力、酸胀等不适,晚期常导致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严重者则引起下肢静脉性溃疡,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每年收治大量静脉曲张及慢性静脉疾病患者,采用微创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曲张静脉TriVex微创刨吸术等多种微创治疗手段,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并达到了美容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疗效。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和静脉性溃疡:亦为南方地区常见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未得到及时治疗,晚期往往会发展成为难治性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导致下肢反复肿胀溃疡,溃疡往往反复不愈或者愈合后再发,此类患者往往工作和生活严重受影响,苦不堪言。我科采用腔内技术,开通闭塞血管,减轻静脉高压,配合创面伤口换药、压力治疗等,下肢消肿快,溃疡愈合率高。对"老烂腿"的诊治已成为我科的特色之一。7.血透患者透析通路的建立与维护:我科常规开展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的自体及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尤其是在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狭窄或闭塞的维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走在了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前列。8.其他血管疾病:对各种类型的复杂动静脉畸形、肢体假性动脉瘤、K-T综合征、糖尿病足等的综合治疗,我科也具有一定的独到经验。专家介绍姓名:林少芒技术职称: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职务:血管外科主任专长: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各种血管瘤、脉管炎、静脉血栓、静脉曲张、下肢溃疡、血管畸形等动静脉疾病的诊治个人简介:学科带头人,血管外科主任,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国际静脉联盟(IUP)中国静脉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病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主动脉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微创硬化治疗技术》临床推广项目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常务编委;被评为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南方司法医疗鉴定专家。国内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从事血管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主要擅长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各种血管瘤、脉管炎、静脉血栓、静脉曲张、下肢溃疡、血管畸形等动静脉疾病的诊治。主持5项省部级课题,获广州市、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近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刊物发表有关论文30多篇,在省内率先开展微创血管外科技术和血管杂交手术。姓名:张智辉技术职称:主任医师职务:专长: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静脉疾病的诊治,人工血管建立血透通路,采用开放手术、腔内介入技术及杂交手术方法处理血管疾病及相关并发症,到过广东省内外多家医院帮忙开展血管外科手术个人简介:中山大学博士毕业,一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工作至今。临床上擅长血管外科疾病的手术与腔内微创治疗。特长为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静脉疾病的诊治,人工血管建立血透通路,采用开放手术、腔内介入技术及杂交手术方法处理血管疾病及相关并发症,到过广东省内外多家医院帮忙开展血管外科手术。目前专注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血管外科课题,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4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专利1项,入选广东省第六批"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入选岭南名医录,《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编委。多次到美国、欧洲、日本学习与学术交流。目前学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静脉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分会透析通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血管外科分会血透通路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管病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分会委员。姓名:萧剑彬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职务:专长:个人简介: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原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获硕士学位,广东省医学会会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血管外科的临床工作与基础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血管外科课题,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临床上,对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擅长血管外科疾病腔内微创治疗,独立完成血管介入手术1000余例,包括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脉管炎、血管瘤等。姓名:艾文佳技术职称:副教授、医学博士职务:专长:外周血管疾病介入、开放手术及综合治疗,擅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各种血管瘤的微创介入治疗;擅长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建立与维护,对主动脉瘤疾病诊治亦有一定造诣个人简介:副教授、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持广东省自然、广东省科技计划、广州市科技、广州医科大学博士点专项等科研项目,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第一作者在《StemCellandDevelopment》、《中国血管外科杂志》、《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从事血管外科专科临床工作10余年,期间到美国、欧洲学习与学术交流,擅长外周血管疾病介入、开放手术及综合治疗,擅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各种血管瘤的微创介入治疗;擅长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建立与维护,对主动脉瘤疾病诊治亦有一定造诣。

血管外科医生

(0名医生)
血管外科暂无出诊医生

血管外科锦旗墙

锦旗血管外科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