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
本品为肠溶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本品主要成份为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其化学名称为:(±)-5’-[(R*)-[(R*)-3-氨基-3-羧丙基]甲磺基]-5’-脱氧腺苷1,4-丁烷二磺酸盐。
注意事项
1、本品为肠溶片剂(在十二指肠内崩解),必须整片吞服,不得嚼碎。为使本药更好地吸收和发挥疗效,建议在两餐之间服用。
2、有血氨增高的肝硬化前及肝硬化患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本品,并注意血氨水平。
3、请不要使用过期药品。请远离热源储放本品。若包装铝箔出现微小裂口,药片由白色变为其他颜色时,应弃之不用。
4、服用本品对驾驶或操作机械的能力无影响。
5、请存放于儿童取不到的地方。
6、本品在国外用于抗抑郁治疗时,增加了以下注意事项:
自杀/自杀观念
抑郁症与自杀观念,自伤和自杀行为(自杀/相关的事件)的风险增高相关联。这种自杀的危险一直都随抑郁症存在,直到抑郁症病情暂时得到缓解和减轻。在治疗初期抑郁症病情可能会无实质性改善,因而在此期间对患者一定要加强观察和监护。一些临床经验显示即使在抑郁症改善初期也可能出现自杀风险增加。
使用本品过程中出现的其它精神障碍也可能与自杀风险增高有关。此外,这些精神障碍与重性抑郁有关,因此在使用本品治疗重性抑郁时应采取如下的预防措施。
有自杀行为或自杀观念病史的患者,或者在治疗前即表现出明显自杀观念的患者,他们存在自杀观念或自杀倾向的风险较大,所以在治疗期间对这些患者应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护。比较抗抑郁药与安慰剂治疗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抗抑郁药组25岁以下年龄段患者中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更大。
使用抗抑郁药进行治疗时应加强对患者的严密观察和监护,特别是对于自杀风险较大的患者,尤其在治疗初期以及剂量调整后,更应加强这种监护。患者(或其护理人员)应被告知其有被监护的必要,一旦发现患者病情恶化,或出现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或出现行为异常改变,应立即向主管医生报告。
不良反应
即使长期大量应用亦未见与本品相关的不良反应。改变用药习惯或增加用药剂量同样未见不良反应的报告。对本品特别敏感的个体,偶可引起昼夜节律紊乱,睡前服用催眠药可减轻此症状。保持片剂活性成份稳定的酸性环境使有些患者服用本品后会出现烧心感觉和腹部坠涨;以上症状均表现轻微,不需中断治疗。另外,若出现其它症状,请与医生联系。抑郁症患者使用本品出现自杀意识/观念或行为者极为罕见。
药物药理
腺苷蛋氨酸是人体组织和体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活性分子。它作为甲基供体(转甲基作用)和生理性巯基化合物(如半胱氨酸、牛磺酸、谷胱甘肽和辅酶A等)的前体(转硫基作用)参与体内重要的生化反应。在肝内,通过使质膜磷脂甲基化而调节肝脏细胞膜的流动性,而且通过转硫基反应可以促进解毒过程中硫化产物的合成。只要肝内腺苷蛋氨酸的生物利用度在正常范围内,这些反应就有助于防止肝内胆汁淤积。
现已发现,肝硬化时肝腺苷蛋氨酸的合成明显下降,这是因为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催化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向腺苷蛋氨酸转化)的活性显著下降(约50%)所致。这种代谢障碍使蛋氨酸向腺苷蛋氨酸转化减少,因而削弱了防止胆汁淤积的正常生理过程。结果使肝硬化患者饮食中的蛋氨酸血浆清除率降低,并造成其代谢产物,特别是半胱氨酸、谷胱甘肽和牛磺酸利用度的下降。而且这种代谢障碍还造成高蛋氨酸血症,使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性增加。有研究证明体内蛋氨酸累积可导致其降解产物(如硫醇,甲硫醇)在血中的浓度升高,而这些降解产物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由于腺苷蛋氨酸可以使巯基化合物合成增加,但不增加血循环中蛋氨酸的浓度,给肝硬化患者补充腺苷蛋氨酸可以使一种在肝病时生物利用度降低的必需化合物恢复其内源性水平。
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胆汁淤积可能是急性和慢性肝病的并发症,而且不管它们的病因如何,这种并发症都可能发生。这是由于肝细胞分泌胆汁减少,因而本应随着胆汁被清除的物质在血液中聚积,特别是胆红素、胆盐和各种酶。肝内胆汁淤积临床表现为黄疸和/或瘙痒,生化改变特点是血液中胆汁的成分(主要是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胆盐)和胆管酶类(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补充腺苷蛋氨酸可以消除因腺苷蛋氨酸合成酶活性降低而造成的代谢阻滞,恢复胆汁排泌的生理机制。事实上各种实验模型证明,腺苷蛋氨酸抗胆汁淤积的活性应归于:1)通过依赖腺苷蛋氨酸合成膜磷酯(降低胆固醇与磷酯的比例)恢复细胞膜的流动性;2)通过转硫基途径合成参与内源解毒过程的含硫化合物。本品没有致突变作用,也不影响动物的生育能力。在整个孕期本品既不干扰动物胚胎的形成,也不影响胎仔的发育。
药物过量
尚无用药过量的报道,如出现药物过量,请咨询医生及时处理。
药物毒理
腺苷蛋氨酸是人体组织和体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活性分子。它作为甲基供体(转甲基作用)和生理性巯基化合物(如半胱氨酸、牛磺酸、谷胱甘肽和辅酶A等)的前体(转硫基作用)参与体内重要的生化反应。在肝内,通过使质膜磷脂甲基化而调节肝脏细胞膜的流动性,而且通过转硫基反应可以促进解毒过程中硫化产物的合成。只要肝内腺苷蛋氨酸的生物利用度在正常范围内,这些反应就有助于防止肝内胆汁淤积。
现已发现,肝硬化时肝腺苷蛋氨酸的合成明显下降,这是因为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催化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向腺苷蛋氨酸转化)的活性显著下降(约50%)所致。这种代谢障碍使蛋氨酸向腺苷蛋氨酸转化减少,因而削弱了防止胆汁淤积的正常生理过程。结果使肝硬化患者饮食中的蛋氨酸血浆清除率降低,并造成其代谢产物,特别是半胱氨酸、谷胱甘肽和牛磺酸利用度的下降。而且这种代谢障碍还造成高蛋氨酸血症,使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性增加。有研究证明体内蛋氨酸累积可导致其降解产物(如硫醇,甲硫醇)在血中的浓度升高,而这些降解产物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由于腺苷蛋氨酸可以使巯基化合物合成增加,但不增加血循环中蛋氨酸的浓度,给肝硬化患者补充腺苷蛋氨酸可以使一种在肝病时生物利用度降低的必需化合物恢复其内源性水平。
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胆汁淤积可能是急性和慢性肝病的并发症,而且不管它们的病因如何,这种并发症都可能发生。这是由于肝细胞分泌胆汁减少,因而本应随着胆汁被清除的物质在血液中聚积,特别是胆红素、胆盐和各种酶。肝内胆汁淤积临床表现为黄疸和/或瘙痒,生化改变特点是血液中胆汁的成分(主要是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胆盐)和胆管酶类(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补充腺苷蛋氨酸可以消除因腺苷蛋氨酸合成酶活性降低而造成的代谢阻滞,恢复胆汁排泌的生理机制。事实上各种实验模型证明,腺苷蛋氨酸抗胆汁淤积的活性应归于:1)通过依赖腺苷蛋氨酸合成膜磷酯(降低胆固醇与磷酯的比例)恢复细胞膜的流动性;2)通过转硫基途径合成参与内源解毒过程的含硫化合物。本品没有致突变作用,也不影响动物的生育能力。在整个孕期本品既不干扰动物胚胎的形成,也不影响胎仔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