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
怀孕期间,特别是妊娠晚期,任何宫颈内的局部治疗均应避免,宫颈外和阴道烧灼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方可进行,聚甲酚磺醛亦不例外,此时应充分考虑药物对母婴的潜在危害,尽管动物试验表明此药无任何致畸作用,但人体试验的结果尚未获得,还不清楚哺乳期妇女的乳汁内是否会含有此药的活性成份。
注意事项
1.聚甲酚磺醛会加强伤口的愈合过程。当坏死组织从病灶处脱落,有时甚至是大片脱落,亦无需惊恐。
2.治疗期间避免性交,不要使用刺激性肥皂清洗患处。
3.行经时停止用药。
4.注意防止聚甲酚磺醛与眼部接触。
5.所有治疗用具使用后均应在水中浸泡(必要时加入1~2%的氯氧化钠)。
6.如果棉织物及皮革与本品接触后,必须在其未干前请立即用水洗净。
不良反应
聚甲酚磺醛溶液的用药初期,有时会产生局部刺激症状,但会很快消失,当治疗口腔病变时,请注意其高酸性可能损伤牙釉质。
相互作用
聚甲酚磺醛溶液只能局部应用,由于不能排除与其它药物的相互影响,故同一部位避免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
药物药理
聚甲酚磺醛的药理机制为:通过高酸和蛋白凝固作用破坏细菌、霉菌和滴虫。选择性地引起坏死或病变组织及柱状上皮蛋白变形。引起血管收缩和血浆蛋白凝固而止血。
聚甲酚磺醛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包括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霉菌和病毒,其中Gardnerella Vaginatis、厌氧菌滴虫和念珠菌对之尤为敏感。但Doderlein Vaginal flore(阴道乳酸杆菌菌丛)却基本不受其影响。目前此药尚无引起抗药性的报道。
聚甲酚磺醛对坏死或病变组织具有选择性的凝固排除作用,能够促进组织再生和上皮的重新覆盖。健康的鳞状上皮则不受其影响,而柱状上皮的胞浆和细胞核却可能在接触此药后发生肿胀,随后几秒钟皱缩。
药物毒理
毒理研究
50多年的临床经验证明,聚甲酚磺醛局部使用无毒性。
急性毒性
小鼠的LD50及静脉给药后为360mg/kg口服给药后为2400mg/kg;大鼠的LD50静脉和口服给药分别为400mg/kg和3500mg/kg。
小鼠的LD50为人类治疗剂量的200倍,大鼠的LD50为人类治疗剂量的300倍。
慢性毒性
对大鼠和狗分别以人类治疗剂量的40倍和9倍给药3个月,未发现相关的毒性作用。对大鼠祛毛的背部做聚甲酚磺醛皮肤耐受试验。在14天观察中的前10天使用不同浓度的甲酚磺醛(4%,11%和36%)涂抹,只引起一过性的皮肤发红,最多持续到第三次涂抹就会消失。
生殖毒性
对怀孕大鼠和兔的研究证明,聚甲酚磺醛无胚胎毒性或致畸作用。
致突变/致癌性
无本品致癌的相关研究,Ames试验证明聚甲酚磺醛无致突变作用。尽管目前尚无本品致癌的研究报道,但多年的临床应用未发现其有致突变或致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