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
对二氢吡啶类药物或本品中任何成分过敏的病人禁用。
生产厂家地址
安徽省芜湖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江南路152号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苯磺酸氨氯地平。其化学名称:(±)-2-[(2-氨基乙氧基)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6-甲基-3,5-吡啶二羧酸-5-甲酯,3-乙酯苯磺酸盐。
注意事项
1.警告:极少数患者特别是伴有严重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患者,在开始使用钙拮抗剂治疗或增加剂量时,出现心绞痛频率增加、时间延长和 /或程度加重,或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2.因本品的扩血管作用是逐渐产生的,服用本品后发生急性低血压的情况罕有报道。然而在严重的主动脉狭窄患者,当与其它外周血管扩张剂合用时,应引起注意。
3.心衰患者的使用:充血性心衰患者使用钙拮抗剂应谨慎。在对非缺血引起心衰的病人( NYHA III-IV级)进行的长期、安慰剂对照研究( PRAISE-2)中,虽然心衰加重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比无明显差异,但与氨氯地平有关的肺水肿报道有增加。
4.肝功能受损病人的使用:与其它所有钙拮抗剂相同,本品的半衰期在肝功能受损时延长,但尚未确定本品在这类患者中的推荐剂量。因此,这类患者使用本品应谨慎。
5.肾功能衰竭病人的使用:氨氯地平的血药浓度改变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无相关性,因此,可以采用正常剂量。本品不能被透析。
6.β受体阻滞剂停药:氨氯地平不是β受体阻滞剂,因此对因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而出现的危险不能给予保护;任何一种β受体阻滞剂均应逐步停药。
不良反应
本品的安全性在美国等国外的临床研究中已被证实,涉及患者超过 11000名。总体而言,患者对于使用本品每日剂量达 10mg范围内均有较好的耐受性。本品治疗过程中报道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到或中度。在本品 10mg (N=1730) 直接与安慰剂 (N=1250)对照的临床研究中,氨氯地平组由于不良反应停药的仅有 1.5%,对比安慰剂组(约 1%)没有显著性的差别。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头痛和水肿。详见说明书。
相互作用
体外研究数据显示:氨氯地平不影响地高辛、苯妥英钠、华法林或吲哚美辛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其它药物对本品的作用
西咪替丁:与西咪替丁合用不改变氨氯地平的药代动力学。
葡萄柚汁: 20名健康志愿者同时服用 240ml葡萄柚汁和一剂 10mg氨氯地平,未见对氨氯地平药代动力学有明显影响。
铝/镁(抗酸剂):同时服用铝 /镁抗酸剂和单剂量氨氯地平,未见对氨氯地平的药代动力学有明显影响。
西地那非:单剂量 100mg西地那非(万艾可 ®)不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氨氯地平的药代动力学。二药合用,每种药品都能独立地发挥其降压效果。
本品对其它药物的作用
阿托伐他汀:10mg本品多次给药合并使用 80mg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稳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改变。
地高辛:合用氨氯地平和地高辛,正常志愿者血浆地高辛浓度或肾脏清除率无变化。
乙醇(酒精):10mg的本品单次或多次给药,对乙醇的药代动力学无显著的影响。
华法林:本品与华法林合用不改变华法林的凝血酶原反应时间。
临床研究证实,本品与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长效硝酸盐、舌下硝酸甘油、地高辛、华法林、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以及口服降糖药合用是安全的。
与药物 /实验室检查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
药物药理
临床药理学
作用机理:
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钙拮抗剂(亦称钙离子拮抗剂或慢通道阻滞剂),它能够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实验数据表明氨氯地平与二氢吡啶及非二氢吡啶的结合位点均可结合。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过程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来完成。氨氯地平可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转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要比心肌细胞的作用强。体外实验可观察到该药存在负性肌力作用,但临床治疗剂量在活体动物实验中未观察到这一作用。氨氯地平不影响血清钙的浓度。在生理酸碱度范围内,氨氯地平是一种离子化的复合物( pKa=8.6),通过与钙通道受体在结合位点缓慢地结合/分解实现其逐步起效的作用。
氨氯地平是一个外周动脉血管扩张剂,它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
氨氯地平能够缓解心绞痛的具体机制还未完全确定,但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
劳累性心绞痛:氨氯地平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心脏后负荷)使心率 -收缩压乘积降低,实现不同运动量级别的心肌需氧量的下降。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氨氯地平在动物实验以及体外人冠状血管实验中已经被证实:可以抑制血管痉挛,恢复冠状动脉以及小动脉的血流灌注,从而适应钙,肾上腺素钾,血清素以及血栓素 A2异构体的变化。在血管痉挛性 (Prinzmetal’s或变异型 )心绞痛中,氨氯地平的作用主要来自于其对冠状动脉痉挛的抑制。
药效学
血液动力学:高血压患者服用治疗剂量的氨氯地平后,可引起血管舒张导致仰卧和站立血压下降。长期给药,血压的下降并不伴随心率或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显著变化。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研究中发现,快速静脉内给予氨氯地平可降低动脉血压并增加心率,但是在血压正常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研究中长期口服氨氯地平,对心率或血压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长期口服氨氯地平每日一次,对血压的控制效果至少维持 24小时。年轻及老年患者的降压效果均与血浆浓度相关。应用氨氯地平血压下降的程度也与治疗前血压升高的程度相关;因此,中度高血压(舒张压 105-114mmHg)患者的降压效果要比轻度高血压(舒张压 90-104mmHg)患者强50%。正常血压受试者的血压并没有显著的临床变化 (+1/–2 mmHg)。
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的治疗剂量可导致肾血管阻力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以及有效肾血流增加,不影响滤过分数和蛋白尿。
与其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一样,在正常心功能的患者应用氨氯地平治疗后,心脏功能的血液动力学检测在静止和运动(或踏步)时均显示心脏指数有小幅度的增加,且不伴有 dP/dt或左心室舒张末期压或体积的变化。在血液动力学的研究中,动物或人体应用治疗剂量范围内的氨氯地平,即便是在人体中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也均没有出现负性肌力作用。在正常健康人及代偿良好的心衰患者中使用其他具有显著的负性肌力作用的药物也有相似的发现。
电生理学作用:活体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中,络活喜不影响窦房结或房室传导功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静脉给药 10mg, A-H、H-V传导以及起搏后窦房结恢复时间并没有显著性的改变。 β-阻滞剂与络活喜联合用药患者亦可观察到类似结果。在高血压或心绞痛患者中联合应用氨氯地平以及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研究中,未观察到对心电图参数的不良影响。仅有心绞痛的患者,应用氨氯地平没有改变心电图的传导间期,亦没有增加 AV传导阻滞。
儿童注意事项
6至 17岁儿童高血压患者应用本品的推荐剂量为 2.5mg至 5mg,每日一次。尚无儿童患者每日应用本品 5mg以上剂量的研究(见【临床试验】)。
尚无本品对 6岁以下儿童患者的血压影响资料。
老人注意事项
目前尚没有充分的临床研究以确定老年患者( 65岁以上)与年轻患者对本品的反应是否不同。其他的临床应用中没有发现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在反应上的差别。一般来说,考虑到多数情况下老年人有肝、肾或心功能的减退及并发其他疾病或合用其他药物的可能更大,老年患者的剂量选择要谨慎,通常开始宜用剂量范围内的低剂量。老年患者对本品的清除率降低,导致曲线下面积(AUC)增加约 40-60%,因此宜从小剂量起始(见【用法用量】)。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对孕妇用药缺乏相应的研究资料,妊娠期间,如果对胎儿的潜在益处大于潜在危险时,方可使用本品。根据动物试验结果,本品只在非常必要时方可用于孕妇。尚不知本品能否通过乳汁分泌,服药的哺乳期妇女应中止哺乳。
药物过量
单剂口服氨氯地平 40mg/kg和 100mg/kg分别能够引起小鼠及大鼠死亡。单剂口服氨氯地平多于 4mg/kg能够引起狗明显外周血管性扩张和低血压(按 mg/m2换算,高于 11倍人体最大推荐剂量)。
严重过量可能导致外周血管过度扩张伴有显著的低血压以及反射性心动过速。人体研究中,氨氯地平有意过量应用的资料有限。有关有意过量应用的报道显示,一个摄入 250mg的氨氯地平的患者,无症状,没有入院治疗;另外一个( 120mg)被送入医院,进行了洗胃,血压维持正常;第三个( 105mg)被送入医院,并伴有低血压 (90/50 mmHg),在血浆扩容治疗后恢复正常。有一个意外药物过量的记录,一个 19个月的男婴摄入 30mg氨氯地平(约合 2mg/kg)。在急诊就诊时,生命体征平稳,无低血压,但是心率为 180次/分。在误服 3.5小时应用吐根药物,在后来的观察中(整晚)没有后遗症记录。
如果有超大量服药,应积极进行心肺监测。频繁的血压测量十分必要。如果发生低血压,应开始心血管支持治疗,包括将四肢抬高以及准确补液。如果应用这些保守治疗,低血压仍然不缓解,可考虑给予血管收缩剂(如:苯肾上腺素),注意循环液体量和尿量。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对逆转钙拮抗剂的效应也是有益的。由于本品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所以透析治疗是无益的。
药物毒理
致癌作用,致畸作用,生殖毒性:大鼠和小鼠经食物给予氨氯地平 0.5、1.25和 2.5mg/kg/日,连续 2年,未见致癌作用。对小鼠使用的最大剂量按 mg/m2换算相当于人体最大推荐剂量 *10mg。大鼠的最大用药剂量按 mg/m2换算,为人体最大推荐剂量 *10mg的两倍。
氨氯地平的致畸研究显示无论是在基因还是染色体水平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致畸作用。
大鼠(雄性大鼠交配前 64天起,雌性大鼠交配前 14天起)给予剂量达 10mg/kg/日的氨氯地平(按 mg/m2换算, 8倍于人体最大推荐剂量 *),对生殖力未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