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普瑞巴林,其化学名称为(S‘)-3-(氨甲基)-5-甲基己酸。
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
根据当前的临床实践, 有些糖尿病患者因接受普瑞巴林治疗而致体重增加时, 需要调整降糖药物。
血管性水肿
上市后报告中, 一些患者在开始使用或长期使用普瑞巴林后出现血管性水肿。特异性症状包括面、口(舌、唇和牙龈)及颈部(咽和喉)肿胀。有血管性水肿导致呼吸系统损伤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的个例报告。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用本品。
既往发生过血管性水肿的患者服用本品时应注意相关症状。此外,同时服用其它引起血管性水肿的药物时(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性水肿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
超敏反应
上市后报告中,一些患者开始使用普瑞巴林短时间内出现超敏反应。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发红、水疱、荨麻疹、皮疹、呼吸困难及喘息。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用本品。
停用抗癫痫药物
同所有抗癫痫药物一样, 普瑞巴林应逐渐减停,从而使癫痫患者发作频率增加的风险最小化。如需停用本品,建议至少用 1 周时间逐渐减停。
外周水肿
普瑞巴林可能引起外周水肿。短期临床试验(患者无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心脏疾病或外周血管疾病)未显示外周水肿与心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确的关联。外周水肿与提示肝肾功能减退的实验室检查变化无关。
在成人患者的临床对照试验中,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出现外周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 6% 和 2%。因外周水肿停药的患者比例,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 0.5% 和 0.2%。
患者同时服用普瑞巴林和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出现体重增加和外周水肿的频率高于单独服用两药中的任一药物。总体安全性数据库中,大部分服用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的患者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随疼痛研究中的受试者。该人群中出现外周水肿的患者比例,在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组、普瑞巴林组和两药合用组分别为 3%(2/60),8%(69/859)和 19%(23/120)。与之相似,出现体重增加的患者比例,在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组、普瑞巴林组和两药合用组分别为 0%(0/60),4%(35/859)和 7.5%(9/120)。
由于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可引起体重增加和/或液体潴留,可能加重或导致心力衰竭,普瑞巴林与该类药物合用时应关注病情变化。
由于相关数据有限,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 III 级或 IV 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谨慎使用本品。
头晕、嗜睡、意识丧失、意识错乱和精神损害
普瑞巴林治疗可伴随头晕与嗜睡,这可能增加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跌倒)的风险。普瑞巴林上市后,已有报告某些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意识错乱及精神损害。因此,建议患者在熟悉药物的潜在作用前应谨慎用药。
在成人患者的对照试验中,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患者头晕的发生率分别为 30% 和 8%。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患者嗜睡的发生率分别为 23% 和 8%。头晕及嗜睡通常在开始使用本品的短时间内出现,高剂量组出现频率较高。对照研究中,头晕和嗜睡是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各 4%)。在短期对照研究中,报告这两类不良反应的普瑞巴林组患者,直至最后一次服药仍存在头晕或嗜睡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30% 或 42%。
体重增加
普瑞巴林可能引起体重增加。在最长为 14 周的成人患者的临床对照试验中,体重较基线增加 ≥ 7% 的患者,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 9% 和 2%。普瑞巴林组中极少数患者(0.3%)因体重增加退出试验。普瑞巴林组出现的体重增加与剂量和持续暴露时间有关,与基线体重指数(BMI)、性别或年龄无关。体重增加并非仅限于水肿患者。(见【注意事项】)
短期临床对照研究中,体重增加没有引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血压改变,但是,应用普瑞巴林后出现的体重增加对心血管系统的长期影响未知。
糖尿病患者中,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体重增加分别为 1.6 Kg(范围:-16 至 16 Kg)和 0.3 Kg(范围:-10 至 9 Kg)。服用本品至少 2 年的 333 名糖尿病患者群,平均体重增加 5.2 Kg。
未对应用普瑞巴林后出现的体重增加是否影响血糖控制进行系统性评估。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长期开放性临床对照试验显示,服用本品与血糖失控无关(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试)。
戒断症状
接受短期和长期普瑞巴林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出现停药戒断症状。曾报告过以下事件:失眠、头痛、恶心、焦虑、腹泻、流感样综合征、惊厥、神经过敏、抑郁、疼痛、多汗和头晕。治疗开始时应告知患者这些情况。 普瑞巴林使用期间或停用后不久可能会出现惊厥,包括癫痫持续状态和癫痫大发作惊厥。
对于停止普瑞巴林长期治疗,数据表明戒断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可能与普瑞巴林的剂量有关。
潜在致癌性
标准终生致癌性的临床前动物研究显示,两种不同品系小鼠出现血管肉瘤非预期的高发生率。(见【药理毒理】)该发现的临床意义未知。上市前开发过程中的临床经验对于评估普瑞巴林人体应用的潜在致癌性无直接意义。
各类不同人群的临床研究中,12 岁以上的患者,总暴露为 6396 患者-年,报告新发或既往肿瘤加重的共 57 例。由于未应用本品的类似人群肿瘤发生率及复发率未知,因此这类人群的肿瘤发生率是否受普瑞巴林的影响未知。
眼科影响
成人患者的对照研究中报告视物模糊的患者比例,普瑞巴林组(7%)高于安慰剂组(2%),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随持续用药而消失。少于 1% 的患者因为视觉相关事件(主要为视物模糊)停药。
超过 3600 名患者按计划接受了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视野及散瞳后眼底镜检查。结果显示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出现视力下降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7% 和 5%,出现视野改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13% 和 12%,出现眼底镜下改变的患者比例在两组均为 2%。
虽然上述眼科发现的临床意义未知,但应告知患者如果出现视觉改变,应通知医生。如果视觉失调持续存在,应考虑进一步评估。已经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的患者应增加检查频率。
上市后经验中,已有报告某些患者出现视觉不良反应,包括失明、视觉模糊或其他视力变化,其中许多都是暂时性的。停用普瑞巴林后这些视觉症状可能会改善或消失。
肌酸激酶升高
服用普瑞巴林后可出现肌酸激酶升高。肌酸激酶最高值与基线的平均差值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 60 U/L 和 28 U/L。在不同患者群的所有成人患者的对照试验中,肌酸激酶值超过正常上限至少 3 倍的患者比例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 1.5% 和 0.7%。上市前临床试验中,普瑞巴林组有三例患者报告出现横纹肌溶解事件。由于这些病例存在可能导致或促成肌病事件的因素,这些肌病事件与本品的关系并不明确。医生应告知患者如出现难以解释的肌肉疼痛、触痛或无力,特别是这些肌肉症状伴有全身不适或发热时,应迅速报告。如疑似或确诊为肌病或肌酸激酶显著升高时,应停用本品。
血小板计数减少
服用普瑞巴林后可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普瑞巴林组血小板平均最多减少 20 × 103/µL,而安慰剂组平均最多减少 11 × 103/µL。在成人患者的对照试验的总体数据库中,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出现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血小板减少(定义为低于基线水平 20% 和<150 × 103/µ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3% 和 2%。仅一例患者服用本品后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 20 x 103/ µL。随机对照试验中,未观察到服用本品后与出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增加。
PR 间期延长
服用普瑞巴林后可出现 PR 间期延长。成人患者临床试验的心电图数据分析显示,本品剂量 ≥ 300 mg/日时 PR 间期平均延长 3~6 毫秒。该变化不增加 PR 间期延长超过基线 25% 的风险,不增加 PR 间期超过 200 毫秒的患者比例,不增加 II、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风险。
对基线 PR 间期延长及服用其它导致 PR 间期延长药物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未发现 PR 间期延长的风险增加。然而由于该类患者数量有限,该分析结果并非定论。详见说明书。
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的经验: 由于临床试验在多种不同情况下进行,不能直接比较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在不同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该发生率也可能不能代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发生率。 普瑞巴林上市前所有对照及非对照试验中,超过10000名来自不同人群的患者服用了本品。大约5000人服药至少6个月,超过3100人服药至少1年,超过1400人服药至少2年。 所有上市前对照试验中最常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 整合上市前对照试验所有人群的数据,因不良反应提前停药的患者比例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14%和7%。普瑞巴林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头晕(4%)和嗜睡(3%)。安慰剂组1%患者因头晕停药,[1%患者因嗜睡停药。对照试验中与安慰剂组比较,普瑞巴林组其它较常见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共济失调、意识模糊、乏力、思维异常、视物模糊、运动失调及外周水肿(各1%)。 所有上市前对照试验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整合上市前对照试验所有人群的数据,普瑞巴林组比安慰剂组报告更多(≥5%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两倍)的不良反应为头晕、嗜睡、口干、水肿、视物模糊、体重增加及“思维异常”(主要为集中精力困难/注意困难)。详见说明书
药物药理
普瑞巴林与中枢神经/系统组织中α2-δ位点(电压门控钙通道的一个辅`助性亚基)有高度亲和力。普瑞巴林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转基因小鼠和结构相关化合物(例如加巴喷丁)的研究结果提示,在动物模型中的镇痛及抗惊厥作用可能与普瑞巴林与α2-δ亚基的结合有关。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中,普瑞巴林可减少脊髓中钙依赖性前痛觉神经递质的释放,这可能是通过干扰含α2-δ亚基的钙通道转运和/或减少钙电流来实现的。来自其他神经损伤和持续性疼痛的动物^模型的证据提示,普瑞巴林的镇痛作用也可能是通过与来自脑干的下行去甲肾上腺素能和 5-羟色胺能通路的相互作用来调节脊髓中的疼痛传递。
虽然普瑞巴林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氨基丁酸(GABA)的结构衍生物,但它并不直接与 GABAA、GABAB 或苯二氮卓类受体结合,不增强体外培养神经元的 GABAA 反应,不改变大鼠脑中 GABA 浓度,对 GABA 摄取或降解无急性作用。但是,在体外培养的神经元中,长期应用普瑞巴林,GABA 转运蛋白密度和功能性 GABA 转运速率增加。普瑞巴林不阻滞钠通道,对阿片类受体无活性,不改变环氧合酶(COX)活性,对多巴胺及 5-羟色胺受体无活性,不抑制多巴胺、5-羟色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儿童注意事项
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性尚未确立,不推荐使用本品
老人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减退可能需要减量(见【用法用量】肾功能损伤患者用药)。详见说明书。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动物研究显示本品具有生殖毒性。(见【药理毒理】)。本品对人类的可能风险目前未知。
尚无本品对女性生育力影响的临床数据。
在一项评价本品对精子活动力影响的临床试验中,健康男性受试者暴露于 600 mg/天剂量的本品。给药 3 个月后,未发现精子活动力受到影响。
妊娠妇女使用普瑞巴林的数据不足,除非必要(孕妇服药的益处明显大于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否则妊娠期间不应服用本品。育龄妇女必须应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普瑞巴林可分泌到人乳中(见【注意事项】)。普瑞巴林对新生儿/婴儿的作用尚不清楚。必须考虑哺乳对孩子的益处及治疗对母亲的益处,以决定是停止哺乳还是停止普瑞巴林治疗。
药物毒理
遗传毒性
普瑞巴林在 Ames 试/验、体外 CHO 细胞基因突变试验、体外 CHO 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和大鼠体内肝细胞程序外 DNA 合成试验、小鼠和大鼠体内骨髓微核试验中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
一项生育力试验中,雄性大鼠于交配前至交配期间经口给予普瑞巴林(50-2500 mg/kg),与未给药雌性大鼠交配,可见对生殖及发育的多种不良影响,包括精子计数减少、精子活力下降、精子异常增加、生育力下降、着床前丢失增加、窝仔数减少、胎仔体重降低和胎仔异常发生率增加。对精子及生育力参数的^影响在 3-4 个月的研究中是可逆的。雄性大鼠生殖毒性无影响剂量(100 mg/kg)下的普瑞巴林血浆暴露量(AUC)约相当于临床最大推荐剂量(MRD)600 mg/天时人暴露量的 3 倍。此外,在 4 周或更长给药期限的一般毒理学试验中,雄性大鼠在 500-1250 mg/kg 剂量下观察到生殖器官(睾丸、附睾)组织病理学的不良影响,雄性生殖器官组织病理学的无影响剂量为 250 mg/kg,其血浆暴露量约相当于 MRD 时人血浆暴露量的 8 倍。
在一项生育力试验中,雌性大鼠于交配前、交配期间和妊娠早期经口给予普瑞巴林 500、1250、2500 mg/kg,各剂量下均可见动情周期紊乱和交配天数增加,高剂量下可见胚胎致死作用。低剂量下普瑞巴林的血浆暴露量约相当于 MRD 时人暴露量的 9 倍,未确定无影响剂量。
妊娠大鼠于器官发生期经口给予普瑞巴林 500、1250 或 2500 mg/kg,剂量 ≥ 1250 mg/kg 时异常提前骨化(颧骨及鼻骨间缝过早融合)导致的特异性颅骨异常发生率增加,各剂量下均可见骨骼变异及骨化延迟;高剂量下胎仔体重降低。低剂量下普瑞巴林血浆暴露量(AUC)约相当于 MRD 时人暴露量的 17 倍。未确定对大鼠胚胎-胎仔发育的无影响剂量。
妊娠兔于器官发生期经口给予普瑞巴林 250、500 或 1250 mg/kg,高剂量下可见胎仔体重降低、骨骼畸形和内脏变异发生率增加、骨化延迟。对家兔发育的无影响剂量为 500 mg/kg,其血浆暴露量约相当于 MRD 时人暴露量的 16 倍。详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