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山西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一个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药物治疗与心脏介入治疗紧密结合的科室。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经验丰富,享有盛誉的专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有医护人员共45名,其中临床医生20人,包括副院长1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6名,主管护师6名;硕士研究生14名。擅长诊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及等各种心血管急危重病诊治。科室治疗设备先进,治疗措施完善,配有呼吸机,监护系统,除颤仪,临时起搏分析仪,监护系统,心电图机,双道微量注射泵,中药自动煎药机,生化分析仪,射频消融仪,电生理多导分析仪,食道调拨仪,12导同步心电图机,凝血分析仪等先进设备。目前开放病床数92张,并配备有22张床位的CCU,开设了优质病房与家化病房,以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科室现为山西省重点建设专业科室,已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经桡动脉PCI治疗;肾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及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治疗项目,年手术量达500余人次,并计划开展二尖瓣气囊扩张术、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先心病封堵术等多项新技术,建立功能完整的心脏救治中心,具备持续开展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能力,力争成为省内心血管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重点开展冠心病血运重建后的中西医综合干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治疗;功能性心律失常的中药治疗等,从病因和病机方面着手,开展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建立一系列中西医结合诊疗流程,包括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心衰治疗,高血压病治疗,心律失常治疗等,尤其是冠心病血运重建后中西医综合干预,独树一帜,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目前承担省级科研项目2项:山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阳虚寒凝)疗效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滋阴补肾益气通络法干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及机理研究》。在医疗、教学、科研中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技术,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引进中西医结合的高等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促进学科发展,发挥专科特色,利用人才优势,加强学术交流,曾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同时科室强化"质量、服务、价格"三要素,通过采取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的各项措施,在保证医疗质量前提下,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尽量减轻患者负担,为病人提供高质量、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深受广大病人及社会的好评。科室实行整体化护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在做好优质服务的同时严抓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在全院护理质量考核和技术比武中名列前茅。在医疗服务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使病人早日康复。专家团队:赵国良,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心内科名誉主任,1984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近三十年。1992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师从马长生教授及吕树铮教授专修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各种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为山西医师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先后参与和组织省级科研项目5项,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闫建玲,主任医师,教授,山西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心血管专科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一科主任,首席中青年知名专家,省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山西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委员,山西省老年心脑血管病学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常委。1988年7月毕业于上海同济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工作以来,先后从事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工作,具有扎实的多学科工作经验。从医24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脂血症、肺血管病的诊治。参与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PCI术及永久或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等工作。参与的科研项目有:代谢综合征中医常见证型与ISI及IR.TNF-a.CRP瘦素的相关性研究;心力衰竭的规范治疗;动脉平滑肌细胞膜表面雄性激素受体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研究;复方蒌薤合剂。撰写医学论文20余篇。袁长玲,副主任医师,后备学科带头人。1993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5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进修临床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并于2009年9月在本中心行起搏培训。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多篇论文,目前从事心律失常的研究。研究课题: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麻黄细辛附子汤抗缓慢心律失常;通心络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慢性房颤血栓形成;桃仁红花煎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中药抗心律失常价廉、低毒,便于长期服用,中药从整体对患者进行调节,通过改善神经体液因素,改变患者易发心律失常的病理状态。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可减少起搏器的安置,降低病人住院费用,预防栓塞的发生,减少华法林使用频繁的检测及药物调整,以及与多种药物合用的相互作用等。
心血管病一科医生
心血管病一科锦旗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