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肿瘤科最早是贵阳医学院(现贵州医科大学)1958建立的生物物理系建立的实习基地——“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性同位素肿瘤联合病房”,开放床位仅30张,然而开启了贵州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的历史,成为我省第一个专业的肿瘤诊疗学科。1974年单独设立肿瘤科;1996年在贵州省率先进行学科专业化设置,使恶性肿瘤专业化、规范化诊疗水平显著提高。至今设立头颈肿瘤科、胸部肿瘤科、腹部肿瘤科、妇科肿瘤科、乳腺肿瘤科、淋巴瘤科和放射物理技术室及流行病学室等亚学科。1998年成立肿瘤学教研室,已经培养肿瘤学硕士研究生240余名。2018年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肿瘤学博士授予点,已招收博士生2名。至今,肿瘤科已成为国家级“放射肿瘤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相关规培教材编写单位。共青团贵州省委员会两次授予肿瘤科“青年文明号”称号(2014年、2016年)。肿瘤科已经步入国内学科专业化先进行列,成为贵州省规模最大、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肿瘤专业学科。肿瘤科遵循“科研指导临床,医疗质量提高依赖于高水平临床研究”的学科发展理念,把稳“医疗质量是根本、人才是源泉、科研是动力、成果是标记”的学科发展方向。六十年的积累与沉淀,打造了一支主任医师(教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肿瘤学博士和硕士占95%以上的80余人的高素质、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肿瘤诊疗专业团队,其中二级教授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三级教授2名;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6人。学科骨干拥有的国内学术地位主要包括: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等肿瘤相关学术团体青年委员会副主委1人、常委和委员16人。近二十年一直是贵州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和贵州省抗癌协会的主任委员和理事长单位,担任省级肿瘤相关学术团体的副主任委员及常务委员9人。近十年,主持和完成国家级、国内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省级支撑和公关等项目近8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全国和区域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3项;发表SCI及中华核心期刊论文等300余篇。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等科技成果奖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二等奖共2项、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贵州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贵州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成为贵州省内肿瘤专业实力最强、拥有国内学术地位最高、规范和创新研究结合能力最强、成果最丰硕的肿瘤学科和专业团队。肿瘤科临床优势和特色以恶性肿瘤的规范化精确放射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存治疗、化疗为学科基础治疗体系,不断开展创新研究,将新技术、新成果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国内较早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X-刀(SRS/SRT)等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领先贵州省内所有肿瘤专业学科十年以上(1996年)。目前,学科利用国际先进、省内领先且规模最大的精确放射治疗装备(4台直线加速器、1台头部伽马刀、2台四维功能CT模拟定位机、17套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和34个医生工作站、1台后装腔内近距离放疗机及完善的放射治疗QA/QC设备),将国际上绝大多数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用于治疗不同的肿瘤患者,并与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药合理结合。率领“贵州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贵州省肿瘤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制订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及实施细则”,在省内起到了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恶性肿瘤规范化综合治疗的示范作用。省内率先开展PICC深静脉置管化疗和护理,很好的配合肿瘤患者药物治疗,降低毒副反应。因此,肿瘤科的综合治疗水平、规范化诊疗原则的执行、创新研究和实践的能力,尤其是在恶性肿瘤放疗领域,引领贵州省肿瘤学科发展60年,在国内同行中产生明显的影响。经过学科团队努力开展临床实践和创新研究,因“肺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鼻咽癌”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4年)”、“大肠癌”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7年)”、“放射物理”获得“AAPM国际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大赛”第七名(2019年)、“宫颈癌”完成省内第一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并以此为契机带动胸部肿瘤科等各亚学科的临床治疗水平提高和学科发展,进一步证明肿瘤科的专业实力、学科特色和省内领先优势。

肿瘤科医生

(16名医生)

肿瘤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