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病理科

西南区域专科排行榜第5名
省重点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一、历史沿革贵州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前身为国立贵阳医学院病理科,由著名病理学家侯宝璋教授于1938年创立,主要承担病理学、细菌学、寄生虫学等课程教学和临床病理诊断。1976年,贵医附院成立病理科,由一套人员承担教学和医院的临床病理工作。20世纪80年代,在刘家骝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建立起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地方病的研究步入了国内的先进水平,肿瘤病理研究也渐渐兴起。1982年,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获贵州省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举全校全院之力,在学科带头人官志忠教授和科室的共同努力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获贵州首个医学博士授权点,学科形成了地方病病理、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病理、肿瘤病理、代谢性疾病病理四个研究方向,科研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8年,官志忠教授获贵州省最高科技奖。病理学科已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有博士13人,硕士2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1人;有正高5人,副高16人、中级20人,初级12人;技术岗位上有医生34人,技术员22人。目前,在现任教研室和病理科主任杨文秀教授的带领下,贵医附院病理人团结协作,正稳步走在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协调发展之路上。病理学教研室/病理科是贵州省首批特色重点学科、贵州省重点学科、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也是贵州省病理质控中心挂靠单位,近7年在西南地区专科排名中位列第4或第5名。二、临床教学病理学教研室重视教书育人,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严谨治学。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将教学内容与新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开展CPC和PBL教学,组织制作病理学慕课,在教学比赛和慕课制作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一、二、三等奖。承担本科和研究生《病理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导论》、《高级病理学》、《系统病理学》、《诊断病理学》及《病理学技术》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材建设中副主编《病理学》教材2部,副主编《医学形态学实验(病理学分册)》教材1部,参编高等学校《病理学》教材5部,参编《病理学(案例版)》1部。平均每年培养博士生5-6人、硕士生10-12人,承担3千名本科生、25名本科室及30名轮转规范化培训病理医师,以及进修生和本科实习生教学。三、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方病病理、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病理、肿瘤病理、代谢性疾病病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正在建立器官纤维化研究方向。学科拥有分子生物学、体外细胞培养、CTC、流式细胞、电镜、免疫组化及常规病理学实验平台,并且有丰富的临床病理资料,能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同时还开展科研协作及对外科研服务。基金课题及论文发表。近年来,每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12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6-8项,省、市与学校联合基金课题2-3项,研究经费平均约300万;平均每年发表SCI收录的论文10-12篇、核心期刊论文10-12篇。科研获奖。官志忠教授2017年获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人;科室还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贵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省医学科学二等奖3项。学术兼职。近年来2人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委员,3人任中国病理医师协会委员,1人任中国老年医学会病理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病理专委会委员、中国装备协会病理分会常委、中国行业协会病理分会常委,1人任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分会常委,2人分别任中国病理医师协会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青年委员,1人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委员,1人任贵州省医学会病理分会主委、3人任副主委;1人任Fluoride杂志中国区主编、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编委和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编委、2人任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1人任美国外科病理学杂志中文版编委。近年来,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2次,国家级学术会议1次,省级学术会议9次。四、临床诊断病理科拥有常规病理技术室、细胞病理室(含人工智能阅片)、免疫组化室、特殊染色室、电镜室、流式细胞检查室和分子病理室等技术平台;拥有健全的网络工作系统和规范的病理档案室。开展业务范围:常规病理、术中快速冰冻、分子病理(FISH、一代和二代测序、PCR等)、超微病理诊断;肾、骨髓、肝和肌肉活检等专科病理诊断;院外疑难病例现场切片会诊和远程会诊;实体组织流式细胞检查;循环肿瘤细胞检查。年均完成常规的活体组织检查6万余例、快速冰冻诊断6千余例、细胞学病理诊断6万余例、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4千余例、疑难病理会诊2千余例、分子病理诊断约2千例。为满足临床精准医疗的要求,大力发展亚专科病理诊断,目前已开展了淋巴造血、胸肺、骨和软组织、女性生殖系统、消化系统、乳腺疾病、泌尿男性生殖、头颈、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皮肤11个亚专科病理诊断,拥有淋巴造血、软组织、乳腺、头颈、皮肤等9个全国病理亚专科学组委员和淋巴瘤学组指导专家。2017年,张维元教授被评为“中国有突出贡献的病理工作者”。病理科各亚专科参与了血液、肛肠、胃肠、泌尿、女性生殖、肝胆、神经外科等多个亚专科的MDT团队。科室与临床和相关的医技科室定期和不定期沟通,定期举办业务讲座及疑难病例讨论,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全力为临床一线服务。五、文化建设历来注重学科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增进科室员工的感情。科室组织集体为老专家庆生,慰问生病住院、离世的在职和退休员工,每年都请离退休人员到病理科共贺新春。尤其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教师讲课比赛、整理病理实验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帮扶医联体医院、迎新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科室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病理科医生

(12名医生)

病理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