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建立于1953年,首任科主任张锡泽教授,历任学科带头人张锡泽教授、邱蔚六院士、张志愿院士等,历任科主任张锡泽教授、邱蔚六院士、林国础教授、张志愿院士、沈国芳教授等。前任学科带头人邱蔚六教授,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医教研工作60余年,擅长颌面部肿瘤与整复外科。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开拓者之一。曾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3项;36次获部市级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主编专著10余本,协编20余本;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0多篇。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2009年获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颁发的最高奖项,杰出会士奖(DistinguishedFellowAward).2010年国际牙医学院也授予他该院最高荣昔——大师(Master)称号。现任学科带头人张志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重点学科—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中国分会主席。国际牙医学院、英国爱丁堡皇家牙外科院和香港大学牙医学院fellowship。擅长口腔颌面部与头颈部肿瘤的诊治,尤其是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侵犯颅底的颅颌面联合切除术、侵犯颈动脉的颈动脉移植术以及口腔颌面头颈部血管瘤、大型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现任科主任张陈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兼任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头颈肿瘤与修复中心主任、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协会口腔颌面肿瘤外科与修复重建培训中心主任、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委会和上海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临床及基础工作,擅长头颈肿瘤的外科治疗和口腔颌面部缺损功能重建,尤其是下颌骨的功能性重建,累计医治颌面肿瘤病人万余例。科室现有医师55名、专职研究人员7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92%。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2人、副主任医师12人,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3人,教授7人、副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4人。各级人才计划:毛力(中组部"千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张志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张陈平(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黄浦区自主创新领军人才);魏文毅(上海市千人计划、上海市东方学者讲座教授);陈万军(上海"千人计划"短期项目);何悦(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钟来平(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追踪;阮敏(上海市浦江计划);陈万涛("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际级人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徐嗫(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校局级人才10余人,院优青10余人。科室现有床位260张,口腔综合治疗椅位11台。具备外科、放疗、化疗、激光、颅颌面赝复、介入栓塞和生物——分子靶向多位—体的综合治疗模式,在中晚期口腔癌综合序列治疗、脉管畸形治疗和颌骨功能性外科方面已形成临床特色,率先在国内开展口腔癌双颈联合根治术、颅颌面联合根治、颅颌面复合组织缺损的即刻修复和巨大动静脉畸形双栓塞介入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局部晚期口腔癌的5年生存率已达61%,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016年,科室门诊量约115000例,出院量约8000例,住院手术量约7000例,游离皮瓣制备775例。科室临床和基础科研实力雄厚,主持科技部863及重点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4项,并领衔"TPF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OSCC的临床试验"等多项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项目。科室近3年来获得市局级以上课题47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23项,发表SCI论文119篇,EI论文2篇。历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4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等奖1项、二等奖1项。科室目前承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腔颌面外科学》肿瘤章节、《口腔临床免疫学》、研究生课程《Advancedinoralandmaxillofacialsurgery》、《Advancedinbasicandclinicaloralcancer》的理论教学工作;是全国统编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五、六、七版)、《口腔科学》(第五版)的主编单位,并负责肿瘤章节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