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以小儿神经康复为主,该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儿科协作组脑瘫分组副组长单位。经过多年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现代康复技术与中医传统疗法相结合的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综合康复体系。推拿按摩治疗脑瘫方法独特,疗效突出,独创的通络校正手法包括循经推按、穴位点压、异常肌肉按摩及姿势矫正等,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针灸以头皮针为主,综合运用焦氏头针法和靳三针针法,配合相应穴位注射醒脑静针、丹参针、麝香针等。脑瘫康复训练采取国际通用的神经发育学疗法、Vojta法等等先进的康复理念和康复技术。并对患儿病情进行定期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主要开展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康复及婴幼儿发育评估。对小儿脑瘫、脑发育不良、中枢性协调障碍、运动发育迟缓、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脑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臂丛神经麻痹及精神发育迟滞、听力、视力、语言障碍等进行早期康复、科学康复、全面康复,收到了良好的康复效果。参与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管理局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验证工作及国家中管局课题疏通矫正手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等课题。独立完成的课题通络校正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获2008年市科技成果二等奖。电话:6386990363869855地址:儿科楼3层主任:张涛副主任:赵玉峰健康教育专栏脑瘫治疗贵在早虽然患儿很小时就被诊断为脑瘫,但由于相关知识缺乏,年轻的父母认为脑损伤大部分可自然恢复正常,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观察一段时间再说,等到孩子症状明显才去治疗,或不相信医生,生怕说孩子有不好的地方,讳疾忌医。爷爷、奶奶更是心疼孩子,如果治疗还要按摩、训练,孩子哭闹太受罪,长大后会自己好。从而错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机会。其实,0~6月是脑瘫的佳治疗时期。脑组织在婴儿早期(0~6个月),尤其是在新生儿期,尚未发育成熟,各部位功能尚未专一化,还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而脑损伤还处于初期阶段,所以这一时期脑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如果在这一时期开始治疗,就能够促进脑组织在不断成熟和分化过程中,让已受损伤的脑组织所支配的功能得到较为有效的代偿。而且这一时期患儿症状不明显,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控制起来比较容易,同时对挛缩变形也容易控制。如未能及时恰当治疗,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就会固定下来,由于运动障碍还会造成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等,治疗要花费数倍的时间和费用,且疗效不理想,可能留下异常姿势影响患儿生活。6岁以后治疗,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都已基本发育完善,并形成专一化,疗效更差。因此,脑瘫患儿一旦确诊,就应该立即进行早期治疗,以免错过佳时期,留下遗憾。小儿脑瘫早知道1、过度哭闹或过度安静。3个月内的宝宝,如哭闹不止,烦躁不安,不好哄,睡眠困难,或对噪声表现为易惊。或过分安静,不哭或哭声微弱。2、过度僵硬或软弱无力。全身发硬,好打挺,肢体僵硬,穿衣时上肢不灵活,把尿或换尿布时时双腿分开困难,扶腋下竖直抱起时双腿交叉,哭闹或受刺激后明显。或全身过度松软,肌肉软弱无力,肢体少动。3、吃奶无力,喂养困难。吃奶时吸吮无力,或吸吮、吞咽不协调,易呛奶或口角溢乳,喂奶困难。4、不能逗笑,不认人。4~5月不注意看爸爸妈妈,不追视眼前的玩具,眼睛不灵活,或表情呆板不丰富,逗引时无反应,不会笑。一般正常宝宝,生后4~6周会笑,3~4个月妈妈一出现有愉快表情,4~5个月眼睛可上下左右追着玩具看。5、手握拳,不抓玩具。4个月后手指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一侧上肢存在,或5月后仍不知伸手抓玩具。正常宝宝1个月时手握拳正常,2个月手半张半握,3~4月手应张开,3~5月个月看见玩具会伸手去抓。6、竖头不稳,5、6个月头仍左右摇晃。宝宝百天时应竖头较稳而不左右摇晃,趴在床上时头可抬起来并保持一会儿。7、掂脚尖,7、8月后仍掂脚尖。5个月扶宝宝站时稍有掂脚尖可正常,6个月后脚应放平。。8、左右不对称。如只用一手抓玩具,或只有一侧肢体活动,或有明显左右肢体位置或运动不对称,颈、躯干、四肢存在左右差别。有以上情况者,应注意追踪观察,及早干预。走出脑瘫认识误区1.脑瘫不是缺钙。脑瘫儿有软、瘫、抽的特征,脑瘫运动障碍的早期表现为抬头、翻身、握物、坐、立等发育落后,称之为软。很多人认为,缺钙的孩子才软,盲目补钙,钙补了不少,到该坐、站、走仍然不会,错过早期诊断治疗的机会。其实,小儿缺钙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与脑瘫有本质的不同。2.脑瘫不是呆傻。很多人把脑瘫与呆傻联系到一起,认为即使治仍是傻子。脑瘫仅是指患儿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部分患儿可合并有智力、听力、语言及视力障碍等。只是一部分并发智力障碍,不是每个孩子都合并有智力障碍,都傻有部分患儿特别是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智力完全正常。3.脑瘫不是不治之症。许多人认为脑瘫治不好,花再多精力,还是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脑组织在婴儿早期(0~6个月),尚未发育成熟,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如果早期治疗,可以治愈或正常化。如错过早期治疗,异常姿势可固定化,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对极严重者正规康复治疗也可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能力,尽量减轻残疾程度。4.脑瘫治疗不光是医生的事。多数家长认为脑瘫治疗是医生的事,把患儿完全交给医生。这是一个误区,脑瘫需要长期的、不间断的治疗。医生给患儿治疗的时间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治疗需要,要想恢复快,需家长在医生指导下积极主动配合,把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去,才能保证治疗的连续性,缩短康复的疗程。5.单靠药物治不好脑瘫。一旦被诊断为脑瘫,很多家长把希望寄托于药物上,企图通过药物一下子治好。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脑瘫的治疗模式与其他疾病不同,主要靠物理康复技术,而不是药物治疗。药物也只是对早期,特别是6个月以内患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为康复治疗创造条件和提高疗效。只有将现代康复技术如Vojta、Bobath法等与中医按摩、针灸相结合,配合理疗,才是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6.脑CT不代表脑瘫轻重。有人认为脑CT正常便不会是脑瘫,脑CT越重脑瘫便越重。这里需要指出,作为脑瘫的常规检查,脑CT对明确脑损伤的部位、范围,为治疗选择和预后可提供依据。但脑CT是否正常与脑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痉挛型脑瘫脑CT多不正常,而单纯的不随意运动型患儿脑CT则正常。并且随年龄增长,脑瘫CT异常率也逐渐降低。小儿脑瘫要及早治疗小儿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但由于婴儿期很难观察出来,一般家长发现异常时孩子就有1、2岁了,这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那么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在临床中发现,在小儿脑瘫的早期,会有些许共同的前兆,大致如下:1、常敏感或容易激动,但如果患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仅在饥饿时有如此表现则意义不大。2、噪音或体位改变敏感时难将大腿外展,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家长常反映孩子不喜欢洗澡,当用脚触及浴盆边缘,背部即僵硬呈竖弓形。3、过度激惹:持续哭叫,入睡困难,大约有30%脑性瘫痪婴儿在生后1-3个月有类似严重肠绞痛的表现。4、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护理困难,频繁吐沫,以及持续体重不增。必须明确的是:婚检对于预防脑瘫儿或畸形儿的降生是非常有帮助的。希望出现疑似小儿脑瘫早期症状孩子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早日发现,早日治疗。如今许多父母过度疼爱宝宝,常常抱着宝宝,以及担心地板太脏,不愿让宝宝在地面活动,这会剥夺宝宝学爬的机会,好多孩子没有学爬就会行走了,这样做对吗?对此,市中医院小儿神经康复科主任张涛说,爬行会使宝宝更健康。张涛主任解释说,爬行时,宝宝总要昂着头,用胳膊和手掌以及双腿和双脚支持身体前行,并保持动作的协调一致,有利于锻炼颈部、四肢的骨骼关节和小肌肉群的力量,锻炼宝宝膝、臂作的协调性与四肢关节的灵活度,运用手眼协调,促进粗细动作巧。宝宝如果爬行少或没有经历爬行,上学后,就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身体的平衡功能不好,易摔跤,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问题。而对脑损伤或脑瘫的孩子,若爬行姿势不协调,则可影响走路姿势。可以说,爬行是防治感觉统合失调的佳手段,也是脑瘫患儿不会走或走路姿势异常应训练的重要内容。1岁以内的小婴儿,更应顺其自然,让他们先爬后走。因此,提醒家长,让不会爬的孩子补上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