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省儿童医院

重症医学一科

省重点
湖南省儿童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诊疗团队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于1988年1月5日正式成立,并于2004年起成为湖南省卫生厅重点临床专科,2010年12月成为重点学科,科室现有医护人员50人,医生11人,博士学位2人,研究生3人,4人具有在欧美国家学习工作交流的经验。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23名。科室主任张新萍主任医师为儿科学博士,中华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南省医学会院前急救学组副主任委员。2011年曾在加拿大汤姆逊河大学及温哥华儿童医院学习,参与完成的科研课题《小儿急性危重病应激反应的研究》、《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及救治研究》分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技术优势为29天至18岁的各种危重症患儿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主要病种包括III/IV度气道梗阻、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昏迷、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严重颅高压、癫痫持续状态、脑疝、急性贫血危象、严重血小板减少、严重DIC、严重糖尿病酸中毒、持续性低血糖或高血糖、严重电解质紊乱、胃肠功能衰竭、严重肝功能障碍、严重脓毒症、重度营养不良、恶性高热、重大手术后、伴有器官功能衰竭的意外伤害、麻醉意外等危重症。90年代初,抢救了3名溺水心跳、呼吸骤停长达13——18分钟的患儿,2005-2006年ICU救治了省内年龄最小的人禽流感患儿,2006年收治了"美人鱼综合征"男婴,在合并无肛、高危肠闭锁、肾脏和泌尿系统缺陷等复杂畸形的状态下,奇迹般存活了38天。近年,在张新萍主任的带领下开展重症儿童床旁支气管镜诊疗技术,随着科室的不断发展,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由初期纤维支气管镜常规检查、肺泡灌洗术等诊疗技术,逐步拓展到支气管镜下支架置入、肿块活检、气道异物取出、冷冻、坏死物钳取、球囊扩张等内镜诊疗技术。近年来科室开展了床旁CRRT、枸橼酸钠抗凝应用于CRRT治疗、多学科的肝移植医疗护理团队、床旁纤维支气管镜、PICC及CVC置管、小儿血浆置换应用于肝移植术后的患儿、无创心排等多项操作。科室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模式,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关怀,开展"优质护理部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开展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示范工程"活动,以改变患者优质体验,促进社会和谐。硬件设施现有美、德、英、日等进口的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血气分析仪、脑功能监测仪、心排量检测仪、纤维支气管镜、血液净化仪、一氧化氮治疗仪、持续电脑控温毯、脑血氧监测仪、进颅多普勒等医疗设备。科研服务自1988年来,每年举办五个继教班:门急诊建设与发展研讨班、静脉输液治疗风险防范学习班、国际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学习班、小儿急救技术新进展研修班、全国小儿重症监护及急救护理学习班。承担了儿科急救技术医师及护理培训班,国际高级生命支持培训班,国际学术交流,培训国内外学员数百名。2006年以来举办"发展中国家人禽流感救治国际培训班"。2010年成为国家重点专科,2012年8月24日,由湖南省儿童医院实施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儿科应急救治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在湖南长沙正式启动。与南华大学联合创办,成立小儿急救教研室,培养临床医学儿科方向本科生、研究生;近年来进行了全省推广急诊适宜技术,进行29场培训,覆盖全省14个地市500余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中心,2892名医师接受规范、专业、系统的儿科急诊适宜技能培训,承办了中华医学会第十五届急诊学术年会。近年来科室开展了床旁CRRT、枸橼酸钠抗凝应用于CRRT治疗、多学科的肝移植医疗护理团队、床旁纤维支气管镜、PICC及CVC置管、小儿血浆置换应用于肝移植术后的患儿、无创心排等多项操作。科室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模式,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关怀,开展"优质护理部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开展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示范工程"活动,以改变患者优质体验,促进社会和谐。学科带头人张新萍

重症医学一科医生

(15名医生)

重症医学一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