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概况】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于2001年2月由我国著名的中医血液病专家梁冰教授组建成立,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科。科室秉承"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齐头并进"的理念,在葛志红主任、李达主任、代喜平主任的带领下,经过19年发展,目前是广东省中医血液病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近年来,科室业务能力、诊疗水平和临床疗效不断提高,中医特色较为明显。专科实验室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如血细胞分离机、流式细胞仪、PCR仪等,开展了骨髓血细胞形态、溶血与凝血实验室检查、免疫学分型、染色体、FISH、骨髓与淋巴结病理等血液淋巴系统疾病诊断技术。科室设有普通血液病区40张病床和造血干细胞移植3张病床。年平均门诊量约4万人次,年出院病人1500余人次,区域外病人占40%,涉及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地区。【人才梯队】目前专科医护人员46人,其中医师18名,正高8人,副高4人,中级3人;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医师中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1人,硕、博学历达到88.9%。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医教研并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血液专科队伍。梁冰教授、郭坤元教授、李达教授任学术带头人,代喜平主任任学科带头人。梁冰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与全国中医血液专病医疗中心主任;郭坤元教授为全国著名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干细胞分会委员、中国生物技术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达教授系全国知名中医血液病专家,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学科带头人代喜平主任医师师从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病分会常委。【专科特色】科室设立了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紫癜贫血三个亚专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恶性血液肿瘤性疾病,包括:一、中西医结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2005年开展工作以来,目前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移植人数可达45例左右,移植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移植类型包括同胞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微移植等,移植病种包括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我科倡导个体化的移植治疗理念,根据患者疾病的种类及危险度、年龄及脏器功能、疾病复发风险、供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移植方案,选择合理的移植预处理方案、干细胞的输注种类及数量、GVHD预防方案、合理的复发预防方案;近年来科室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率先在国内开展移植后短期使用环磷酰胺诱导移植后免疫耐受,使近50%以上的同胞全相合患者移植后不再长期服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单倍体相合患者移植后不再使用ATG,极大地节约了移植费用,减少了移植后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改善了移植的疗效;同时积极寻求中医药介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前和解解毒减少预处理对组织器官的损伤,造血重建前补肾健脾、填精益髓,促进造血恢复,移植后调肝敷脾预防移植后并发症,并在中医药促进移植后免疫重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二、中西医结合血液肿瘤疾病诊治。我科充分利用现代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急慢性白血病进行MICM精确诊断,并依据预后分类进行规范、分层、个体化治疗,结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抗甲基化治疗、砷制剂治疗、中医清瘟败毒和益气养阴治疗等,大大提高了完全缓解率和长期无病生存,起到了增效减毒效应;依据年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分层、分期治疗,结合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中医药益肾化瘀和解毒通络治疗等,提高了缓解深度和质量,延长了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采用2016年WHO最新分类体系对恶性淋巴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合病理分类、疾病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PS评分、全身基础疾病等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免疫化疗、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医化痰解毒和抑瘤抗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中、高度侵袭性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效果突出。三、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常见多发,儿童与老年性患者逐年增多,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西医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或减撤激素极易引起反复,或长期依赖激素而不良反应明显,必要的切脾治疗手段尽管效果值得推荐,毕竟手术,病患与家属较为纠结,其他免疫抑制剂、刺激血小板生长药物或因副作用较多、或因经济等原因限制了临床应用,我科秉承名老中医经验,逐渐摸索出从肝脾论治紫癜经验:调肝扶脾法有助于克服激素依赖提升血小板,联合非激素类西药获得减少剂量、减低费用而增效减毒,尝试中药敷脾疗法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此基础上,联合益肾中药治疗其他各种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也获得临床疗效。此外,我科在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总结了急性再障凉血解毒法和凉、平、温、热证治规律,构建了贫血性疾病脾肾辨证论治体系,应用益肾解毒活血法治疗MDS,清肝化瘀法分期辨治MPD等,取得了良好疗效。外治法如青黛四黄散外敷肝脾、姜夏脐疗、中药离子导入、耳穴治疗、交泰丸外敷涌泉等方面特色明显,疗效显著,深受患者认可。【科研成果】科室先后参与和承担了国家"973"研究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等课题30余项,编著与参编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10部,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血液病》、《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血液科专病》为代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培养专科研究生50余名。【专科影响力】血液专科为广东省中医血液病临床重点专科,是华南地区唯一开展中西医结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血液科室,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十二五"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2013年成为广东省肿瘤护理培训基地,2014年获得中华骨髓库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资质,2016年成为广东省卫计委青年文明号单位,2018年获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血液病科。专科与省内外两家医院建立对口协作关系,定期派专家到协作医院进行会诊查房。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正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契机,以"心怀感恩、乐于奉献"的精神,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您的健康和康复是血液科全科员工的最大心愿!【专家介绍】主任导师:梁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曾任全国中医血液专病医疗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药凉血解毒治疗急性再障贫血获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专科学术带头人:郭坤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后)导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学会、中华医学会广东省血液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常委,广州市抗癌学会副理事长,广州市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美国血液学会、国际血液学会委员。《中国肿瘤生物治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等编委。主持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300余例,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广东省医学科学基金5项,广州市重大基金1项,解放军医学重大基金1项。发表论文130篇(SCI9篇)。获省、部、军队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专科学术带头人:李达,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院常委。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与《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专家。专科学科带头人:代喜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师从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病分会常委。在贫血性疾病和血液肿瘤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编、副主编血液专著3部,参编血液专著3部。
血液专科医生
血液专科锦旗墙
查看更多![百度健康](https://med-fe.cdn.bcebos.com/health-pc/doc-icon-bottom-logo.png?x-bce-process=image/auto-orient,o_1/resize,w_1242,limit_1/quality,q_85/format,f_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