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一、概况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成立于1972年,通过几代人励精图治、艰苦努力、开拓进取,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青海省肿瘤防治研究基地之一,2004年被评为青海省医学重点学科、2005年被评为青海省医学名科、2009年被评为青海大学教学科研团队、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专科"之一。科室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队伍,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成绩突出,学科水平处于省内相关领域领先水平,部分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在西北地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科室病床从开始的20张逐渐扩大到现有两个病区的120张;多年来,重视人才结构的优化,加强高级人才的储备,科室医护人员自开始的16人逐渐发展到现在的60人,其中: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8人,1人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医学专家。担任全国肿瘤专业学术团体委员18人次;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省内访问学者导师2人。在职人员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11名,在读博士生3人,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保证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二、医疗工作肿瘤内科建设方向在于:重视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坚持肿瘤综合治疗的原则,最大限度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使我省肿瘤内科诊治的水平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科室制定了系统的发展规划和人才梯队的培养计划,重点研究课题的设置计划、实施方案,考核指标,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每一项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使科室得以科学、稳步的发展。科室开展了青海省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及省级科研项目,全国多中心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项目多项,开展了50余项三新项目。在常见恶性肿瘤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到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同步,对于罕见,难治,复发的肿瘤,通过加强研究和总结经验逐步达到个体化治疗。2007年率先在省内开展了PICC置管下的化疗,极大地方便了病人。2003年在省卫生厅的关怀下,参与开展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实体瘤的临床应用,使"移植工作"上了一个台阶:由器官移植向细胞移植迈进,填补了我省在该领域的空白。肿瘤内科主要开展各种肿瘤的规范化内科诊治工作:如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以及癌痛的规范化治疗、分子检测指引下的个体化治疗等;科室认真落实《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及实施,整体护理达100%,病床利用率大115%以上,全科医护人员遵循"循证医学"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原则,技术水平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省内外肿瘤患者慕名而来,在肿瘤内科学领域里成为青海省一流的学科。三、教学工作肿瘤内科师资力量强,承担青海医学院预防医学班、麻醉影像班、普通班,临床肿瘤学》、《内科学》、《检体诊断学》教学工作;每年带教300学时,接受青海大学医学院见习生、实习生400余名组织安排临床教学实践。重视研究生教育:培养肿瘤内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43名(已毕业获得硕士学位21名,在读22名),教学成绩优秀,多次获得院级、省级教学竞赛奖。四、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科室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德才兼备",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先后邀请国内著名的肿瘤学专家来宁讲学,查房,指导科室医疗工作。科室每年选派2名中级以上业务骨干先后赴北京医科院肿瘤医院、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等我国著名肿瘤中心进修学习;鼓励副高以上人员参加国内肿瘤专业学术会议,及时掌握专业前沿信息;初级人员通过提升学历提高自身素质;目前有两名医生分别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大学医学院研修回国。肿瘤内科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培养基层医务人员,曾先后接收省内外进修生10余名。肿瘤内科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举办了多次全国和地区性学术会议。举办全国专业性学术会议3次;地区性学术会议10余次。追踪国内外肿瘤学科前沿的专题报告16场次,参加听课的人员达百余人次,使医务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10期,《常见恶性肿瘤的内科规范性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癌痛的三阶梯止痛治疗》、《乳腺癌的诊治进展》《消化道肿瘤诊治新进展》等CME学习班,通过学习互动,交流分享,共同提高,使肿瘤疾病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新成果得以推广。
肿瘤内科医生
肿瘤内科锦旗墙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