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1959年12月15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前身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正式落成开业,建院初期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由医院办公室承担,1972年正式设立医教科,负责全院医疗、门诊、教学、科研等各项事务,第一任科长贾双喜。在老一辈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出色的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及历史使命。历经了55年的风霜雪雨、政治变迁,医务部同医院共同成长,从幼稚到成熟,自基础薄弱至日臻完善,历任负责人按任职时间排序为:贾双喜、庞世同、邓永兴、何文林、郭振昌、冯小宁、邓勇、张建国、刘维军、李文方、贾国强。几代人艰苦奋斗,成功地缔造了医务部发展的历史。因工作职能不断扩展及医院发展需求,2000年教学科研科自医教科分出,教学及科研职能同时剥离,医教科更名为医务科,2007年因工作需要再次变更为医务部,科室建制、工作职能及业务范围不变。医务部是医院医疗活动和保障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中的核心部门,病案室、图书馆、远程医学会诊中心隶属于医务部管理。在院长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医疗工作、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病案管理工作,是院内院外业务工作联系的枢纽。作为医院重要的医疗管理部门,不仅要正确贯彻执行国家医疗卫生法规,落实院长对医院医疗整体发展的规划,而且要联系各科室主任,督促和协助科室搞好医疗业务学科发展、医疗质量监控、保证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是随着医疗市场服务需求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制定和完善的过程。经过4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医务部建立起一个全院性、全员性、全新的医疗管理体系,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临床一线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实时掌握医疗服务的动态;监督医务人员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执行情况,对科室和个人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一套全面的、实时的、多层次的整体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注入了新的管理机制、管理手段,标志着我院医疗质量管理步入了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为医院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规章制度是规范医疗行为、行使管理职能的有力武器,我院历经55年历史,有管理的成套方法。近年来医疗市场服务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扬我院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医疗管理,医务部不仅审时度势修订了以往应用的医疗管理规章制度,而且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为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与管理,医务部将现行规章编辑成册,形成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疗工作规章制度》、《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应急预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核心制度》,收录了现行规章制度190余项。重大事件记载:1972年,设立医教处,第一任负责人贾双喜。1976年6月,庞世同任医教科科长。1978年,着手建立医务人员技术档案。1984年5月,邓永兴任医教科副科长(科长空缺)。1985年6月,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挂牌门诊和患者就诊指名挂号制度;举办全院首届病历书写评比展览。1987年4月,邓永兴任医教科科长。1988年2月,强调落实科主任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手术分级制度、死亡、术前、疑难病历讨论制度。1991年11月,根据"三甲"医院标准,开展病历评比、医疗质量、科室管理、医德医风大检查。1993年1月,郭振昌副院长兼任医教科科长。1994年11月,何文林任医教科科长。1995年1月,举行医疗质量与病历书写检查评比;5月,冯小宁任医教科科长。1999年2月,教学科研科自医教科分离,医教科更名为医务科,邓勇任医务科科长;10月,张建国任医务科科长。2000年,制定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制定并颁布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1年4月,刘维军任医务科科长;5月,被卫生厅设立为青海省卫生厅医学考试中心临床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2005年1月,李文方出任医务科科长。2007年,更名为医务部2008年,制定我院《手术部位术前标示制度》、《腕带使用及交接班制度》、《医疗、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等制度;制定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手册》,为住院医师五年的临床、教学、科研培训设计了全面的方案。2009年,建立和完善了《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医护沟通制度》、《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老年高危患者外科治疗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规范和统一印制了全院医师交接班记录本、疑难、死亡、术前讨论记录本。2010年,制定我院《新医疗新技术准入、评价及管理制度》、《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等有关制度,对全院临床医技科室的诊疗技术进行全面梳理,并整理汇编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第一类诊疗技术目录》及《手术分级医师权限名册》。出台了《临床路径试行草案》、《青大附院各级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青大附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死婴遗体处理暂行规定(试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点学科与特色专科5年建设规划》,将《三级医师查房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制度制成便携式小册子下发全院临床医师。根据我院《毒、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规定进行组织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审批,并重新授权。2011年,制订了《手术分级及手术医师权限》、《住院超过30天患者管理与评价制度》、《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强化了技术准入管理。对198项医疗工作规章制度进行了整理汇编。2012年,制定了《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实施危重程度评分制度(试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等制度,修订了《检验(查)危急值报告制度》、《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办法》。2013年2月,贾国强任医务部主任。组织开展"三甲"评审整改工作。由于在历年来医务部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及医院嘉奖。在医院的发展史中,医务部始终承担着特殊而艰巨的使命。随着医疗卫生的发展,国家对医药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使医疗质量管理更为规范,多年建立起来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保证。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真正做到以优良的医疗质量服务病人,确保医疗安全,需要医疗管理工作者既要不断提高管理的理论水平,又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使医疗管理工作得以不断改进和创新。医务部近年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推出新的管理举措,以适应新形势要求,收到良好的效果。21世纪是质量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精髓,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实践证明医院建设的发展快,质量高,效益好,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管理创新。只有维持,没有创新,质量系统就会失去活力,仅靠改进不图发展就难于飞跃。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与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相适应,医疗管理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完善和改进医疗管理工作,医疗质量才得以提高,才能做到优质服务,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才得以保证。
医务部医生
医务部锦旗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