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针灸科门诊成立于1972年,有丁秋霞、陆珍华、苏明淑三名医务人员,门诊治疗床位8张。隶属于门诊办公室,直至1978年9月中医科病房成立后,行政归属于中医科管理。期间开展了常见病面瘫、偏瘫、颈肩腰腿痛等病的针灸诊疗,随即又创新开展了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新治疗技术。引进耳针疗法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开展了针刺麻醉技术,为针灸治疗临床疾病打开了局面。此后,在1986年至1992又先后分配李兵、丁剑红、张渊、何晓宏等针灸专业毕业人员,提升了科室人员整体专业素质。并购置了风湿治疗仪、胆石治疗仪,在治疗风湿病、胆石症方面形成了特色;进一步扩大了针灸治疗范围,使针灸疗法广泛应用在内科、外科以及妇产科等临床各科。到1999年时,针灸门诊人员结构已有明显提升,有李兵、何晓宏、李巧云、刘慧敏4名医务人员,其中1名副主任医师,其余3名均为主治医师。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派2名医师在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进修学习,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在业务方面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首先从1998年到2009年已连续11年开展了"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通过6000人次的临床观察,效果显著,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临床中还致力于祖国传统医学的发扬光大,结合本科针灸业务存在多项空白的实际,通过与加强有关科室的联系,积极实现业务创新,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全面拓展针灸治疗范围,将现代医学的药物疗法与祖国医学的穴位疗法密切结合,开展了穴位注射治疗盆腔炎及单纯性肠梗阻等多项治疗,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收效显著,临床各科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全院各科室建立了良好的会诊平台。另外,在同时在临床工作中也非常重视疑难病的研究与治疗,总结出一套对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行之有效的方法,将"醒脑开窍"法大胆应用于脑血管病临床,明确了"醒脑开窍"法在起效时间、治疗效果、致残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以往传统针法,使针灸在治疗脑血管病患者功能康复的治疗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针灸科具有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长期承担着青海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班、计算机系、妇幼班、专科班的针灸理论课讲授、临床见习、成人教育、实习带教等教学任务。曾先后派三名医师赴布隆迪援外医疗,出色的完成了卫生部交给的援外医疗任务,在国际上取得了较高的声誉。2009年3月在院领导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将针灸科、理疗科、按摩科、高压氧舱科共同组建成综合康复医学科,设有床位二十张,新引进康复专业人员,全科医护人员达到2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技士6名,护士12名。购置了全自动牵引床、减重跑步机、偏瘫治疗仪等大型治疗设备,建立康复运动治疗室。创建特色科室,弘扬中西医结合现代康复理念,引进现代康复技术,形成了以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康复理念相结合,针灸治疗为主,辅以康复体疗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模式。在针灸治疗的同时积极引进现代康复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手段,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评定,提高了中风等病症的治疗质量,极大提高了临床疗效,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努力为患者打造了最佳的康复环境;成为我省康复医学领域规模较大的综合学科。近年来,全科先后共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完成科研课题2项,三新项目4项。

针灸科医生

(0名医生)
针灸科暂无出诊医生

针灸科锦旗墙

锦旗针灸科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