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初创时期信息宣传中心的前身是电教室。1994年前,医院的宣传工作归医院办公室主管。1994年成立了电教室,当时有工作人员两名。马赋担任负责人。1995年至1998年期间,人员发展较快,先后有4名人员调入,电教队伍不断壮大。1995年11月,青海电视台驻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记者站成立,成为省内卫生系统第一家记者站。发展时期1997年,成立宣传科,马赋任宣传科科长。从1996年至1998年期间,医院提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自找压力,负重前进,逐步适应企业化管理制度"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关于减轻患者负担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惠民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好评不断。为引导和坚强舆论宣传工作,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宣传科抓住机遇,及时调整宣传思路,加大了宣传力度,1996年3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工人日报》、《北京青年报》、《青海日报》等省内外媒体来院采访并给与高度评价。《青海日报》连续刊登了医院抓内涵建设树医疗新风的三篇系列报道,这些报道引起了省委的重视,并以摘要的形式反映在省委办公厅编发的《青海信息》上,时任省委书记尹克升作了重要批示。同年9月2日,《青海日报》刊发了《患者受惠、社会受益、医院受利——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述评》一文,引起反响,10月10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前来医院采访并给与了报道。同年11月,《健康报》、《人民日报》分别就医院艺术团、下乡医疗队的先进事迹给与了报道。1997年1月,《中国青年报》刊登了《青医附院实施满意工程》一文,3月27日《健康报》刊登了《丰收的一年——记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民心工程"》,在省内外产生了反响,同年9月15日,《人民日报》主办的市场报刊发了《医院歌耕耘,双桥落彩虹——记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改革发展之路》的文章,全面反映了医院改革发展的成就。1998年3月,《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青海日报》、《经济研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7家媒体记者来院采访医院的改革发展成就,惠民措施等,并给与报道。3月8日,党委副书记宋怡同志主持编写反映医院改革发展成就的文献《辉煌的五年》初稿完成,同时编纂的《医院画册》也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史》编写工作已经开始。1999年,由于医院在青年团工作中的成绩,4月23日,团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内新闻媒体对医院获得全省第二届"五四奖章"的柳江太、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98年赴囊谦扶贫医疗队及医院急救中心进行了采访报道。5月,医院"全程优质服务"在全院推开,同时医院"树行业新风,创文明医院"活动启动,宣传科组织人员和新闻媒体给予了宣传报道。同年9月,医院获得"青海省模范集体"称号。2000年3月,电视专题片《今日中国西部青医附院人》正式开拍。同年6月,医院荣获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精神文明建设单位标兵"称号。1999年,在医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院报编辑部成立,苏成贵同志任负责人。有人员两名。并编辑出版了医院历史上第一期院报。2000年,姜洪胜任宣传科副科长。2001年至2006年前半年这一期间,医院由于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机构调整,医院宣传科并入党政综合办公室,由办公室副主任苏成贵同志负责宣传工作。这一时期,医院经历了抗击"非典"的考验,青藏铁路建设医疗保障的考验,宣传科对医院抗击"非典"的事迹和为青藏铁路沿线职工和广大群众义诊做了深入报道,对医院也是省内第一例肝脏移植手术进行了报道,对医院团委青年志愿者服务对常年坚持不懈进行帮扶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这一时期,由于没有专设宣传部门,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医院的宣传报道力度减弱,即使这样,在宣传科工作人员的不谢努力下,医院也连续几年获得卫生系统信息宣传先进集体,2002年获得《中国青海》编委会颁发的省十六大新闻年度集体荣誉称号。获得2005年全省卫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至2013年,医院宣传工作又迎来了新的春天。由于新一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党委副书记宋怡主抓宣传工作,对医院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制定了新的措施,使医院的宣传工作在各方面都迈上了新的台阶。2006年12月,苏成贵同志任宣传科科长,姜洪胜同志任副科长,工作人员5名。2009年宣传科更名为信息宣传中心。苏成贵同志任宣传中心主任,姜洪胜同志任副主任。2010年,高晓伟同志调任宣传中心副主任,主管对外媒体联络工作。这一阶段在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了综合大楼启用、内科大楼建设和启用、高精尖设备购置、临床科室设置优化、专业细化、取暖设施及用房建设等工程,在医院软件建设方面医院经历了医疗质量万里行、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创建、医院管理年、抗生素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治理等活动,在重大抢救方面,医院出色的完成了四川汶川抗震救灾、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抗击鼠疫等任务。围绕中心工作,信息宣传中心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院报、电子屏幕、省内外媒体多层次、多角度的开展了宣传工作。特别是对四川抗震救灾、玉树抗争救灾的宣传方面宣传中心不仅出版了院报专版,而且国内外数十家新闻媒体前来医院采访,宣传报道了我院医务人员在灾难面前勇往直前、无私无畏、求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和优秀品质,在青海广播电视台玉树抗震救灾新闻通报会上,医院宣传报道工作名列前茅,获得第一的好成绩。这一阶段宣传报道工作亮点如下:一是完成了医院文化墙的建设。结合医院文化墙建设,宣传中心在宋怡副书记领导下,提出了院训、办院理念和办院宗旨,充实了医院文化内涵,使医院向文化强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二是完成了医院院史展厅的建设。院史展厅主要反映了医院建院历史、专家队伍、高精尖技术、专业设置和水平、教学科研、文化建设、历年重大抢救活动、医院文化、对外交流、后勤保障、扶贫助困等内容,全面详实的介绍了医院改革发展成就,是医院进行院史院情教育的直观教材。三是完成了综合大楼和内科大楼宣传栏的制作和安装。这些宣传栏从设计到制作,再到安装上墙,历时3个月,除了医院的整体介绍外,主要结合每个科室的特点、优势、专业亮点进行了设计,突出了专业特点,直观形象。是医院医疗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四是完成了医院画册的设计和出版工作。为了反映医院的发展成就和对外宣传工作需要,宣传中心编辑出版了医院画册,专门就肿瘤医院编辑了画册,全面直观形象反映了医院的建设成就。五是完成了医院医疗指南的设计制作和印刷工作。新的内科大楼启用后,为了方便患者和宣传工作需要,宣传中心设计制作了《服务指南》,并下发到科室和病房。得到了患者和病人的好评。六是完成了《医院大事记》、《科室发展史》、《专家名录》的编辑出版工作。这几本书从收集资料到编辑完成,历时两年,为医院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资料。七是完成了内科大楼彩屏、荣誉墙的制作安装工作。为了加强医院宣传工作,宣传中心强化宣传阵地建设,在内科大楼大厅购置安装了电子彩屏三块,滚动播出医院宣传内容,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宣传作用。八是完成了内科大楼门前电子屏、门诊楼电子屏、急救中心电子屏的购置和安装工作。从2006年开始,加强了报纸媒体的宣传工作,围绕肿瘤医院成立、内科综合大楼成立,在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西宁晚报、院报上均已专版的形式做了宣传,尤其是突出宣传了医院专家优势、医疗特点、专业特长等,为全社会提供了全方位展示医院成就的画面。同时,科室还加大了硬件建设,购置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也为宣传中心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2009年,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健康时报》上,连续发表了5篇展示医院人才建设、医疗成就、护理工作、医院管理、高精尖技术、后勤保障等方面建设成就的文章,在全国引起了反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宣传中心还分管医院的标识设计和安装、胸牌制作、网络管理、网络信息发布、电教、各种会议新闻报道、资料收集等工作,对全院的标识进行了全面更换,医院的形象焕然一新。未来展望进入新时期,宣传中心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加大对党的医疗卫生方针、政策的宣传、各种法律法规的宣传、医教研护的宣传工作,为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信息宣传中心医生
信息宣传中心锦旗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