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

深圳内源性感染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深圳市内源性感染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和南山医院感染科,在南山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于2013年3月提出申请,2013年5月建设计划通过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论证,2013年6月正式获得批准建设。目前正处于建设期。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吴安华教授,实验室主任为南山医院感染科邓启文教授。实验室融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定位于医院感染的发生机制及诊治手段,针对的疾病人群主要是医院感染的高危患者,侧重将感染的发生与微生态的变化相结合,研究探索内源性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措施,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为:1.从微生态角度阐明医院感染发生的规律:采用传统细菌学检测方法和近年发展的微生态检测技术、细菌16SrRNA荧光定量PCR技术及Luminex系统相结合高通量检测微生态结构,阐明医院感染高发人群(包括机械通气相关医院感染患者、各种危重疾病患者)感染发生与微生态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1)利用我院的临床病例资源优势,采用二代测序、转录组测序技术、芯片技术和Luminex技术,对各种医院感染高发人群进行人体各区域的微生态变化动态观察,阐明其变化规律与医院感染发生、不同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2)从微生态变化规律角度总结筛选能够有助于早期诊断医院感染规律性的指标,筛选在医院感染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微生态群落,为早期分子诊断和干预提供靶点参考。3)在不同疾病的动物模型中,验证和确定上述两个层面中发现的微生态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及内源性感染之间的关系。2.医院感染发生过程中早期检测手段的开发和利用:对医院感染高发患者在感染早期作出快速定性、定量诊断,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进行临床干预,继而控制感染发生,对促进患者康复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主要包括:1)开发高通量的微生态监测试剂盒。针对患者微生态变化规律,开发高通量试剂盒检测患者微生态群落的变化,用于医院感染的早期诊断。2)开发高通量的血液微生物诊断试剂盒。即对常见的血流感染病原体设计高通量的试剂盒,检测医院感染血液中微生物的核酸水平,为早期诊断医院感染发生提供手段。3)开发血液感染早期诊断分子。即对感染过程中患者的血清和血浆采用高通量手段进行分析,筛选感染特异性的诊断标记。3.以微生态干预为为主要方向探寻医院感染控制新技术研究:1)我们前期做了较多的微生态制剂开发工作,包括基因重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我们进一步采用动物实验验证这些微生态制剂对于各种疾病内源性感染的防治作用。2)择性托污染可以通早起改变微生态结构从而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因此探寻选择性托污染用于不同疾病医院感染防治的指征、方案以及临床疗效评价重点实验室人员配置总人数为22人。其中专职科研人员22名,兼职科研人员0名。按项目研究方向分为不同研究室,每个研究方向(课题组)按照课题组长1人,骨干2-3人,技术员2-3人,在读研究生(博士、硕士研究生)3-5人组成。其他包括行政秘书1人。研究人员学历结构方面,博士10人,硕士5人,本科7人。职称方面,在编研究人员中教授或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6人,中级职称7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5人,其中1人获得国外大学博士学位。在年龄结构上,45岁以上2人,30-44岁17人,20-30岁以下3人,以中青年为主,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在依托单位深圳南山区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将紧密结合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将感染的发生与微生态联合进行分析,结合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手段,开展开拓性研究,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承担相关重大理论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及高水平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在内源性感染方面取得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先进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深圳内源性感染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医生

(0名医生)
深圳内源性感染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暂无出诊医生

深圳内源性感染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锦旗墙

锦旗深圳内源性感染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