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循环一病房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中心的八个亚专科病房之一。现有床位30张,医生7名,其中博士2人,硕士3人,医生均为高级职称。心内科专业护士14人,每年出院1800余人,培养硕士研究生数十名。病房成立以来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SCI多篇,承担国内国际横向课题多项。获得省市级奖项多项。医院的心内科是从循环一病房逐渐扩大而来,随着心内科建立至今的不断传承,科室严抓管理,医护良好配合,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科室“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处处为病患及家属着想。医护人员工作认真负责,能够"急病患之所急,想病患之所想",赢得了广大病患及家属的信任并获得了一定的荣誉。包括获得国家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大连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及医院科室发展奖等.科室护士多次代表医院在国家护理大赛上获得第一名。在疾病诊治方面,对于循环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诊疗和康复均有完善的医疗体系。治疗领域覆盖心内科所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包括:高血压的诊治,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顽固性高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及各种心肌病,心包疾病的诊断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全程的治疗,药物及介入术后的治疗指导,各种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查找及规范化治疗,有心内科表现的疑难,复杂,交叉学科,多器官受累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一些不典型胸闷,心悸,胸痛症状运用详细的检查,辨明病因,注重双心,使广大因神经调节,心理异常患者的躯体症状及时准确治疗。科室可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临时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等心脏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在少见,疑难重症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救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循环一病房全体医护人员将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满腔的热忱,严谨的科学治疗态度,高品质的护理,干净整洁的环境,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作为医院的重点学科,全科医护人员20人。医师8人,其中留韩及留德医学博士各1人,医学硕士6人。医师中包括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同时拥有一支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护理队伍。科内现有病床35张及中央监护系统。在科主任郑振国领导下,科室主要从事复杂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并积极开展血管内超声,斑块旋磨等技术,以及肾动脉狭窄介入性治疗,同时进行循环系统常见病及疑难重症的诊断治疗。科研方面,自科室成立以来,获得国家自然基金一项,国际和国内横向课题多项,大连市科技局课题及市卫生局课题多项。近年发表SCI论文及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几十篇。教学方面,承担大连大学内科学、诊断学教学工作,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循环三科(高血压与心衰病房)学科优势:高血压与心衰专科病房(40张床)2012年成为大连市快速提升医疗软实力“高血压与心衰诊疗基地”、通过“中国心衰中心”、“中国高血压达标中心”两大中心认证,是大连市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心衰分会、起搏与电生理、心身医学分会4个副主任委员单位。开展了大连市首例分侧肾上腺静脉采血及心衰康复,常规筛查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6年,科室8位医生均硕士以上学位(其中2位博士),15位专科护士组成;学术带头人于勤(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5位国内、外特聘教授临床、学术引领;从事从高血压到心衰,整个心血管事件链疾病的全程管理,提供规范化、个体化、多学科协作综合诊治方案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心脏康复、科研随访、社区随访、健康教育一体化慢病管理;关注和筛查心身疾病,常规开展继发性高血压筛查以及高血压的介入治疗;医教研并举,开展多项高血压流调及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特色诊治技术1.常规开展分侧肾上腺静脉采血、肾动脉造影及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去肾交感神经化治疗耐药性高血压、单基因遗传疾病筛查等继发性高血压筛查与特异诊治技术;特殊人群高血压的诊治: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围手术期高血压等特殊人群高血压;2.开设循环内科专家诊、高血压专科门诊、心衰专科门诊;具备双心疾病的诊断能力:医护2人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3.常规筛查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开展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呼吸机治疗;常规开展心肺运动评估及心脏康复4.擅长难治性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律失常、难治性心衰以及心肌淀粉样变等罕见病诊断;5.科研:开展20000例大连北三市及长海县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常年开展心血管病临床试验,达26项,有机会参与最新治疗并为医学发展做贡献,团队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项,科研经费达300万元,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我们愿以真诚的心,回应您性命相托的信任!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循环四科现有开放床位40张,医护人员22人,其中医疗组8人、护理组14人。医疗组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学历1人。年收治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1800余人次,主要诊疗病种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衰、心肌心包疾病及瓣膜病等。科室以心血管介入诊疗术为主要发展方向,主要开展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成功开展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分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桥血管病变等复杂高难病变冠脉介入治疗。近两年开展的新技术有:血管内超声检查术,冠状状动脉斑块旋磨术等。建立了规范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随诊制度及成熟的术后随诊流程,介入术后1年随诊率>95%。建科以来全天候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此基础上通过胸痛中心建设建立了规范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及救治成功率达国内先进水平。承担大连大学本科生理论教学、实习带教任务以及大连大学和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训任任务。完成市卫计委科研项目5项,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科室成员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5篇、SCI期刊摘要4篇。循环五科为心律失常专科能够解决各种复杂心律失常药物转律、独立完成射频消融术国际最新的解决心律失常术式,如:预激综合征和隐匿性旁路的射频消融术、房颤患者通过射频消融术肺静脉隔离、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扑、室速的射频消融术,以及缓慢心律失常心脏单腔/双腔起搏器植入术、CRT/ICD植入术,自2018年起循环五科进行新技术应用,启动新型的三维影像融合系统在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中的应用,提高手术精确度,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房颤手术患者获益。心律失常学科进行房颤中心建设,对房颤患者进行更加具体化指导治疗,减少房颤患者卒中事件,控制心室率,延缓心力衰竭进展。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有50年历史,随着医学进展和发展需求,由之前的一个病区发展为至今的8个病区,并于2015年获得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2017年获得大连市名科,循环六病房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下设心脏中心科室之一,病床设立20张,科室负责人石昕主任为心血管内科博士,在心血管疾病病领域工作三十余年,有丰富临床经验,科室配有高级职称医师、主治医师等,擅长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早搏、晕厥、心率慢、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危重症、难治性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后期康复等方面治疗。科主任石昕课题研究方向为房颤与炎症,参与多项课题、发表多篇SCI,目前参与多项临床药物试验研究,房颤、高脂血症、室上速、心力衰竭等疾病药物试验研究,为广大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带教研究生多名,参与研究生、本科生,规培医师教学任务。循环科八病房成立于2017年7月,共有开放床位20张,常年处于满床状态,经常出现一床难求的情况。科室医疗团队目前由1名主任医师(科主任、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和3名研究生组成。科室技术特色为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术:包括冠脉造影术、左心室造影术、血管内超声检查、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年均手术量超过600例。此外,科室还擅长各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病、心肌病及各种胸痛的诊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等各种心血管急重症的救治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虽然循环八科还是个相对年轻的团队,但始终秉承敬畏生命、恪守职责、以患者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理念,不断提升诊疗技术与服务水平,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个体化医疗帮助。由于科室医护团队充满爱心并且技术过硬,临床工作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与高度认可,成立4年来收到锦旗40面、各种表扬不计其数。

循环科医生

(0名医生)
循环科暂无出诊医生

循环科锦旗墙

锦旗循环科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