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州市中医医院

吴门医派研究院

苏州市中医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研究历代名医、流派的学术特点和学术思想,弘扬中医药文化。苏州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底在原"苏州市中医药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吴门医派研究的专门机构——"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充分发挥传统医学流派研究的优势,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展对吴门医派深入的研究,丰富其内涵,推陈出新,更好地为大众的健康服务。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下设理论与文献研究部、临床研究部、临床药学研究部、新药研发中心、文化与发展研究部等5个研究平台。依托苏州市中医医院,秉承"两院一体""两院结合"的总体思路,传承与研究并举、传统与现代相彰,多方位推动吴门医派学术思想和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促进苏州市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研究院成立后,确定的总体目标为:围绕吴门医派在理论、专病、专药、文化上的特色优势,开展多学科、多层次的科学和文化研究,建设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开发研究为一体,产、学、研相结合,医、药相结合的国内一流的中医药研究创新平台,逐步形成"有理论、有人才、有专病、有专药、有成果"的新吴门医派中医药理论和文化体系。为此,确立了"五大"主要任务:(1)形成理论架构:加强对"吴门医派"特有的理论体系研究,并进行创新发展,逐步形成当代新吴门医派的主体理论架构。加强对吴门医派传承谱系研究,对近代吴门医派传人的梳理,确定"吴门医派"传承的主体脉络,遴选新的吴门医派代表人物,以师承的形式,传承"吴门医派"学术经验。开展对吴门医派古籍文献进行挖掘和整理,建立古文献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吴门医派古籍文献电子化。(2)建立专科体系:依托国家和省、市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名中医工作室和"吴门医派"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建立相关临床专科研究室,开展对吴门医派专科特色理论、特色方药、特色技术的研究,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具有核心理论的新吴门医派专科体系。(3)完善实验平台:加强"中药临床药学实验室"(二级实验室)建设,在现有基础研究平台(分析、制剂、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等)基础上,引进相关技术人员和专用设备,建立、完善公共实验平台,为开发吴门医派特色的新剂型、新制剂和新药提供实验平台。(4)促进研发创新:针对疗效确切、具有特色的吴门医派名医名方、诊疗技术、医疗器械按照院内制剂和新药开发流程进行研究,推出一批能代表吴门医派学术成就的自制产品和新药,促进知识产权转化。(5)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对吴门医派代表人物的生平、典故、故居以及苏州老药店的历史传承研究,形成具有吴门医派特色的中医药文化理念,依托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开展吴门医派传统文化推广。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吴门医派的深入研究,继承和发扬吴门医派学术特色和优势,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与苏州市中医学会一道,吸收社会资金,共同发起设立"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专项科研基金",开展络病理论、湿邪致病学说等具有吴门医派显著特点的学说进行专项研究。经苏州市科技局批准,该基金项目列入苏州市科技局年度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截止2020年底,共立项104个研究课题,投入经费150万元。研究院还加强了吴门医派古籍整理工作,近年来出版了《吴中名医碑传》《吴中医家与医著》《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等著作,待出版的还有《吴中医籍考》《吴门医派医案与医话》《吴门医派医论与医述集粹》等,约300万字。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历史赋予我们责任,我们当坚定信心,明确任务,潜心研究,发扬吴门医派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步,提高中医科研水平,勇于创新,推动吴门医派的现代化进程,实现吴门医派研究质的飞跃,努力将吴门医派打造成苏州的一张靓丽城市名片。

吴门医派研究院医生

(0名医生)
吴门医派研究院暂无出诊医生

吴门医派研究院锦旗墙

锦旗吴门医派研究院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