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始建于1997年,是合肥市最早成立的ICU病房。2003年10月ICU正式独立成科,是我院综合性ICU,收治全院各科急、危、重症病人;2004年创建为院级重点学科,2007年至今又相继创建成为合肥市第二周期医学重点扶持学科、合肥市第三周期医学重点学科、合肥市第四周期医学重点学科;也是合肥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安徽医科大学急危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合肥市危重症监护培训基地,安徽省危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多次获得"合肥市医德医风示范窗口"、"院级优胜科室"、"院内感染管理与传染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壮大,2007年本部ICU床位由原来的11张扩大至20张;2009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滨湖医院)开诊,又拥有3个ICU病区,77张床位。学科共拥有医护人员102人,其中医生18人,护士84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8人,60%以上人员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学科配置大批国际一流的医疗设备,如每床配备先进的呼吸机和多功能监护仪,床旁彩超机、床旁X线摄片机、纤维支气管镜、快速血气分析仪及多台床旁血滤机等,总价值达2500万元以上。学科相继开展了人工肾治疗ARDS、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颅内压监测技术、肺泡灌洗技术、机械通气技术及血液净化技术(包括持续性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灌流)等。其中人工肾、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近十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8项科研立项,其中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安徽医科大学校研究基金2项,合肥市科技局科研计划项目4项;获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学科在保持和发展传统技术在省内先进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新的领域,在重症感染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肺保护通气策略等方面,已形成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科室位置:外科21层学科带头人:张琳张琳,1966年8月出生,1990年7月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临床工作20年,现任合肥市一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政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同时兼任合肥市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合肥市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危重病学会常委,华东地区危重病学会常委,安徽省危重病学会青年委员分会副主任委员。近5年先后在中华系列和CN核心期刊发表9篇论文,并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主持的"人工肾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获2007年度合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获合肥市2008年度第一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基金资助。擅长急危重病人的救治、大器官移植术后管理及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等。
ICU医生
ICU锦旗墙
![锦旗](https://med-fe.cdn.bcebos.com/doctor/homepage/pennant.png?x-bce-process=image/auto-orient,o_1/resize,w_310,limit_1/quality,q_85/format,f_auto/auto-orient,o_1)
![百度健康](https://med-fe.cdn.bcebos.com/health-pc/doc-icon-bottom-logo.png?x-bce-process=image/auto-orient,o_1/resize,w_1242,limit_1/quality,q_85/format,f_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