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核医学科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核医学科之一,是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士学位授权点。该科现有职工54人:医师29人,物理师2人,化学师1人,技师14人,护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19人。博导3人,硕导3人。核医学科现有PET/CT两台、SPECT/CT两台、回旋加速器一台,年显像人数过20000人次,全身骨显像及PET/CT总数居全国前列。核医学科现有6张放射性核素治疗病床,可开展131I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癌核素治疗和粒子植入治疗等。在肿瘤PET-CT显像及I-131治疗甲状腺癌方面位居国内领先水平。核医学科于1960年已开始I-131治疗甲状腺癌,是全国最早开展核素治疗的科室之一。1984年在国内首批引进SPECT,率先在我国应用SPECT新技术。2006年引进PET/CT及回旋加速器。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PET/CT、SPECT及核医学新技术等培训班及学术会议,为我国PET/CT、SPECT及回旋加速器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承担了多项国家及部级重点课题,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获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核医学科还长期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医学研究合作(RCA)课题,多次举办IAEA培训班,派多名专家出国学术交流。该科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地位得到了同行的公认,曾任第六届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现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医学国家协调员和多个全国性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医学影像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06年-2019年是北京市核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中主任委员单位。我院核医学科全体员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正朝着肿瘤分子核医学和分子影像学的方向发展。诊疗范围:一、PET-CT肿瘤检查:1.范围:①肿瘤的早期诊断和良恶性鉴别;②肿瘤的精确临床分期。③寻找肿瘤原发灶;④评价肿瘤的治疗疗效,预测化疗、靶向药物及放疗疗效,协助临床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⑤鉴别肿瘤治疗后的残存、复发与治疗后改变;⑥确定肿瘤的生物靶区,指导精确放疗;⑦肿瘤治疗后随访,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⑧指导肿瘤活检及介入治疗;⑨用于部分有肿瘤高危因素、不明原因肿瘤标志物增高人群的检查,可能早期发现肿瘤。2.PET-CT目前主要应用于以下肿瘤:孤立性肺结节、肺癌、结直肠癌、淋巴瘤、食管癌、恶性黑色素瘤、头颈部肿瘤、宫颈癌、卵巢癌、胰腺癌、中晚期乳腺癌等。3.PET-CT是二十一世纪初新问世的诊断技术,不但从分子水平上反应肿瘤特点及治疗转归,而且一目了然显示全身整体状况,为恶性肿瘤“个体化”、“精准”诊治提供保障。诊断的准确性虽高,解决的问题较其他影像方法更多,但仍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性,也不能取代病理学诊断。二、核医学单光子显像:(SPECT及SPECT/CT)检查:可开展全身骨显像(骨扫描)、肾动态显像、前哨淋巴结显像、甲状腺显像、唾液腺显像、心肌显像、肝显像等各器官显像。三、放射性核素治疗:可开展I-131治疗甲状腺癌及其他门诊核素治疗。特色医疗: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和治疗。我科拥有目前先进的PET-CT、SPECT/CT设备及规范的核素治疗病房。PET-CT(2台)和SPECT/CT(2台),年显像人数超过20000人次,全身骨显像及PET-CT总数居全国前列。有6张核素治疗专用防护病床,可开展I-131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癌核素治疗和粒子植入治疗等。在肿瘤PET-CT显像及I-131治疗甲状腺癌方面位居国内领先水平。诊断技术力量雄厚,医师全面掌握综合性影像诊断方法,有力的保证了PET-CT诊断准确性。在PET-CT放射治疗生物靶区定位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已经完成数千例。密切结合临床需求开展PET-CT科研工作。主要有:肺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肺癌分期、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疗效评价及预测,淋巴瘤分期与疗效评价及预测,食管癌分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放疗生物靶区设定,子宫颈癌、胰腺癌相关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