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二病房(ICU-B)最初成立于1981年,是伴随哈医大二院心脏外科发展壮大而不断成长进步的临床科室。初期为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只有2张病床,5名护士,主要负责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监护与治疗。1991年增加病床至5张,1992年参与治疗第一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存活18年,为当时亚洲存活时间最长),1996年成为独立的ICU病房,孙晨光教授为首任病房主任,床位增加至8张,开始拥有专职医生及护士,系黑龙江最早独立运行的ICU病房,随着2003年哈医大二院综合ICU病房的成立,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06年在于凯江教授的领导下,医大二院正式成立重症医学科,心脏外科ICU正式更名为重症医学科二病房(ICU-B区),重症医学科于2008年及2012年又先后成立三病房和四病房。ICU-B区由重症医学专业医师领导,拥有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经验丰富、具备高度应变能力的专业化医护队伍。科室设计床位共计26张,现开放床位20张,包括单间隔离病房2间。目前现有ICU专业医师10名,ICU专科护士47名。包括呼吸治疗师2名,伤口治疗师2名,PICC专科护士4名。科室集中了最先进的医疗设施和技术手段,对患者实施连续、动态、定量的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对治疗的反应,细致掌握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准确评估危重患者的器官功能,并进一步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阻止病情的恶化,促进病情的好转。伴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系统的监测与治疗成为本科室的专科特色,可开展肺动脉导管、PICCO、NiCAS等多种有创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省内最早开展IABP和ECMO的单位之一,现为黑龙江医学会省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随着三级诊疗体系的持续推进,各临床学科危重症患者不断增多,对重症医学科资源的需求与技术要求不断提高,ICU-B区在不断完善循环、呼吸系统支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近年来从多方面发展重症医学专业的综合能力,积极开展各种床旁血液净化技术(包括CRRT、血液灌流、血浆置换)、人工肝技术、床旁超声技术、EIT技术、气管镜技术等,目前已能够满足各学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需要。ICU-B区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和荣誉的科室,2005年3月,科室护理组荣获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的“巾帼文明岗”光荣称号。2007年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的称号,2008年汶川地震,科室克服临床工作超负荷等各种困难,先后派出5名医护人员远赴震区支援,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慰问。2009年甲流来袭,ICU-B区先后派出3名医生及多名护士参加甲流隔离病房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在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房的危重症治疗护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在三年的艰苦抗疫时期,ICU-B区医护人员不畏风险,勇于担当,病房所有医生及护士均加入到一线抗疫工作中,他们出现在在武汉协和医院、黑龙江省新冠重症治疗中心、黑龙江省新冠患者指定医院以及吉林、黑河、鸡西、绥化等各地疫情爆发时的抗疫一线;在院内发热病房、隔离病房、核酸采集点等每一个前线,也都有他们的身影,ICU-B区医护人员真正践行了救死扶伤的医学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