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是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医院和卫生部合理用药监测医院、广东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基地、深圳市药学会静脉配置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我院药学部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部门,是北京药盾公益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工作站、“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和广东省药学会静配药师培训基地。药学部下设门急诊药房、中药房、住院药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临床药学室、药库、采购信息组7个部门。现有员工57名,其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47人;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6名;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19名。近年来,药学部在药事管理、药学信息化、抗菌药物管理和药品安全性监测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探索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医院药事管理模式,实现管理质量的快速提升。药学部建立智慧化药房,实行系统在线审核处方/医嘱、自动化发药系统调剂、单剂量分包、门急诊输液和住院病区药品机器人定点配送;从药品采购、库存管理、储存、调剂和使用等环节全程可追溯;药品实现精细化管理,使处方系统与药房配药系统无缝对接,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同时,建立阳光用药平台实时监控药品全院使用情况,对患者就医全过程的用药信息自动分析,实时拦截不合理用药问题。此外,结合移动互联网通讯技术,采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患者推送处方信息、药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指引患者正确用药。药学部的药品调剂部门包括门诊药房、急诊药房、住院药房、中药房,承担处方审核、处方调配、药品发放、用药指导、用药咨询、处方点评等工作。门诊药房配备了德国ROWA自动发药机,住院药房配备了单剂量分包机、麻精药品管理柜、针剂自动化发药机,提高调配效率和质量提供了硬件保障。PIVAS是宝安区首家投入运营的静配中心,调配药物类型包括危害药物、肠外营养液、抗菌药物、普通药物;2021年度调配量达33万组静脉用药。PIVAS从接收医嘱到患者用药共有8道工作流程,历经11次双人核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作为深圳市首批通过广东省药学会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评估的单位,也是全省唯一一家妇幼专科的“静配药师”培训基地,已为全省多家医院培养了一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业务的骨干。临床药学组的临床药师分布在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妇科、乳甲科等科室,与医护人员组成治疗团队。工作内容包括参与临床查房、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药学查房、用药监护、医嘱审核、用药咨询、患者教育、药学会诊、用药培训等,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药学部重视科研教学和学科发展。近5年已承担科研课题2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文章21篇;中文核心期刊20篇;已授权专利10项。团队成员参与省市级药学部鼓励员工参与学术交流,提升药学服务能力,授课近50余次。药学部团队取得国家、省市级等荣誉有60多项,员工担任市级以上学术任职70多项。学科发展的方向:1.个体化用药:基于孕产妇特殊人群用药,开展临床药物个体化治疗(群体药代动力学、药物基因组学),为患者疾病提供精准治疗,提高疗效和安全性;2.用药安全监测和评价:重点关注特殊人群患者用药安全性,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分子机制。3.循证药学和药物评价。学科带头人范晓梅,药理学博士,副主任药师;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宝安区高层次人;暨南大学、遵义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卫生健康菁英人才培养对象。研究方向为药物基因组学、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源性疾病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5项,发表SCI二十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4.903),发明专利3项。研究成果获2019年度“广东省药理学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主要完成者)和2021年度第一届药学科技成果奖-特殊荣誉奖”。现任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循证药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一届药学科普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药学会药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药学会“循证药学与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疗保障专家库专家(药学)、深圳市药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等。

药学部医生

(0名医生)
药学部暂无出诊医生

药学部锦旗墙

锦旗药学部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