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基本概况:儿科是医院重点学科,科室医护人员共有68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0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2人。设2个病区、开放床位76张。拥有新生儿呼吸机、儿童呼吸机、高频呼吸机、肺功能仪、视频脑电图机、脑干诱发电位/肌电图仪、脑功能监护仪、经颅磁治疗仪、脑循环超声治疗仪、认知语言训练仪、生物反馈仪、多感官视听功能检测训练和感觉统合早期干预训练系统等先进设备。开展业务有新生儿科、儿童神经、康复、血液、呼吸、消化、心血管、肾脏、遗传代谢病、疑难危急重症、儿童保健等。学科优势:我科在儿童神经修复治疗、地中海贫血规范化输血去铁治疗和管理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儿童神经康复专科开展发育期脑损伤“一站式MDT”早期干预,儿童癫痫、脑病、脑瘫、神经发育障碍诊治,儿童神经发育评估、心理测验、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运动、物理、作业、认知、语言、感统等康复训练。在基因治疗儿童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体外反搏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脑病等方面进行了临床研究。连续主办6届“全国儿童神经康复论坛”和“第一届中国医师协会儿童神经修复专委会学术年会”。2018年5月引进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艺教授儿童神经康复专业团队”,建设区域性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诊治康复中心,打造基于社区联动的疾病筛查、诊治康复网络,培养和建立优秀的多学科团队及人才培养基地,实现质量平移、品牌平移、模式平移的目标。专科特色:开设儿童神经康复和癫痫诊疗中心、地中海贫血诊治示范中心、儿童哮喘专科。人才培养:先后派出科室骨干赴德国奥格斯堡医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科研教学:近年承担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承担深圳大学医学院儿科学课程教学工作,并承担深圳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院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实习带教工作。近三年举办国家级及省、市级学术会议和继续教育项目10余项。有爱,有未来—相信拥抱的力量-2023世界早产儿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在2016年将“有爱,有未来”设立为世界早产儿日中文永恒主题,旨在呼吁全社会关爱早产儿及其家庭,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促进母婴健康。2023年世界早产儿日宣传口号为“有爱,有未来—相信拥抱的力量”,强调在所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照护中,母亲、新生儿和家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中心,推荐将袋鼠式护理(Kangaroomothercare,KMC)作为所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规照护,并鼓励母亲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早到天使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为了关爱呵护早产儿这群脆弱而可爱的生命。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于11月18日举办“有爱,有未来—早产天使”公益活动,向家长科普早产相关疾病知识、指导宝宝日常护理技能,以加强家长预防疾病的意识、提升家长照护能力、提高宝宝生活质量。每一个早产宝宝都是小天使,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去守护。我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将会不断努力,用专业的理论知识、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早产宝宝保驾护航,将温暖和阳光传递给早产儿、高危儿家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始建于1996年,是医院重点支持科室,配备了现代化急救与监护设备,能充分满足抢救及治疗各类危重症患儿的特殊要求,具备成熟的高危新生儿的院内外转运系统。新生儿科病房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历年住院病人1500余人次。目前已成熟开展无创、常频及高频机械通气,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及超未成熟儿进行规范和严格的呼吸管理,每年成功救治100余例早产儿。成熟开展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技术治疗肺透明膜病、亚低温治疗仪治疗重度窒息、NO治疗仪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床旁危重症超声监测技术(包括肺部超声监测,胃肠功能超声监测、头颅超声监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脐动静脉置管术、微量血血气分析等技术。在救治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脓毒症、新生儿休克、新生儿喂养困难及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等疾病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较早开展鸟巢护理、新生儿抚触、口腔功能训练、发育性支持护理及袋鼠抱等超早期干预;同时建立了完善的高危儿系统管理体系,包括高危儿及早产儿微信群以及高危儿随访门诊,对出院后患儿的护理、喂养及早期干预进行个体化的科学的指导,以促进高危新生儿的神经、精神和体格发育。开设新生儿护理门诊,为出院后家长护理孩子提供咨询与帮助中心。参加互联网加母婴护理网上预约上门护理服务,将护理延续至社区、家庭,以解决家庭育儿难题,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撰稿:王伟红审稿:赵俊文顾问:白玉新

儿科医生

(16名医生)

儿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