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一、科室简介我院肾脏移植开始于1987年,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开展该项技术较早的医院,在肾移植的技术上有着较为先进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我科独立建科于2001年1月,现有教授(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医师3人。在两代科主任潘光辉教授和陈正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得到蓬勃发展,取得了不菲成绩。建科至今完成肾移植手术近两千例,1年人/肾存活率达99%/98%左右。本科室是广东省最早开展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中心,至今累计达300余例,1年人/肾存活率达99%,目前活体肾移植的数量和成功率均居广东省前列。我科室是经卫生部审批首批获得肾移植资质的医院之一,现年平均肾移植例数逾160例,处于全国前列。移植免疫实验室配备了一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包括Luminex(多功能流式点阵仪)、Viva-E全自动药物浓度分析仪、Olympus荧光倒置显微镜、Bio-Tek全自动酶标仪、基因扩增仪、凝胶成像系统、超低温冰箱等,可进行器官移植相关的HLA基因分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交叉配型实验(CDC)、移植后抗体监测、血药浓度监测、曲霉菌检测以及部分科研课题的工作。实验室技术力量强、设备先进,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组织配型资料和移植相关检验结果,对提高器官移植的存活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科室器官获取组织(OPO)成立于2011年9月15号,在学习中不断创新。OPO工作由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设立了专家组、手术组、协调组和实验组,各小组间的紧密配合,推动着我院器官捐献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二、专业优势和特色(一)亲属活体肾移植:我院于2000年成功实施了广东省第二例活体肾移植手术。经过不断地努力,我院亲属活体肾移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及媒体的报道,也成为广医二院第一批特色医疗技术之一。2008年6月,我科室开国内之先河完成首例家庭之间交叉捐肾手术,引发全国移植界亲属间交叉捐献的探讨,最终也促成了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两个患者家庭之间交叉捐肾是合法的。经过不断探索及总结,我科室《亲属活体肾移植临床系列研究》于2011年5月获得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2年3月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我科室亦举办了多期全国亲属活体肾移植培训班,与同行间不停地探讨学习。(二)受者髂内动脉体外重建供肾动脉:我科室在国内外首创了利用髂内血管体外重建修整多支供肾动脉的技术。针对肾动脉多支畸形的供肾,截取受者自体髂内动脉段,经过肾动脉血管重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技术成果发表在Transplantation上,已在全国多家医院推广应用。(三)复杂情况下多支动脉供肾的处理:我科室对于复杂情况下多支供肾动脉的处理具有丰富的经验,在不同情况下,能娴熟地将多支副肾动脉重建于肾主动脉干或肾主动脉瓣上,或将单支副肾动脉与腹壁下动脉吻合,为多支动脉的供肾肾移植术提供更为有效的手术方式。(四)复杂情况下自体肾移植:自体肾移植是用于治疗肾动脉畸形的一种方法,其主要适应症为:1、肾动脉瘤;2、肾动脉狭窄;3、胡桃夹综合症;4、泌尿外科手术致医源性损伤(输尿管断裂等)。其优势在于:(1)同一个体的自身移植,无排斥反应发生,术后无需使用免疫抑制剂,这对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无损害。(2)肾脏离体缺血时间短,成活率高,移植后功能恢复快。(3)同侧移植可不切断输尿管,免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无尿漏及输尿管吻合口狭窄的危险。(4)移植方便,无需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我科室对于复杂情况下自体肾移植具有丰富的经验,至今已成功完成5例自体肾移植,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三、新技术新项目多器官联合移植技术是器官移植领域最为复杂的尖端技术,也是现代医学尤其是外科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因为多器官联合移植病人大多数病情严重,全身情况差,因而技术要求比单器官移植高,难度系数倍增。2016年4月,我科室经过近17个小时的努力,成功为一名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实施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逐渐恢复,临床效果令人满意,标志我科室首例多器官联合移植的成功。四、教学科研我科为广州市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目前多人在省市学术团体任职;科室《亲属活体肾移植临床系列研究》先后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目前科室完成和承担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重大项目和自由项目5项、市级项目6项,发表高水平SCI、国内核心期刊医学论文100多篇。我科一直承担广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的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任务,已培养毕业研究生20多人。多次举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包括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移植中心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关系。

器官移植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