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75年,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本部、西院区、番禺院区分别设置康复医学科,现有2个独立护理单元,床位58张,治疗面积达3700余㎡,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康复工程等亚专业分化完善。目前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及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康复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康复治疗师培训基地、广州市康复医疗人员培训牵头单位、广州市康复医疗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历经40余载发展,康复医学科已发展为广东省内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中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科之一,在神经疾病患者、急重症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糖尿病足康复治疗、作业治疗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评为神经康复一体化先进科室与重症康复一体化先进科室。二、专科优势及特色作为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科室定位于早期、重症康复,率先在神经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开展早期床边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亚专业建设成熟,康复治疗区域划分为门诊理疗部、物理治疗部、作业治疗部、语言及吞咽治疗部、心肺重症治疗部、儿童治疗部、康复工程部、肌肉骨骼康复治疗部、传统康复治疗部、高压氧治疗部。在神经内科病房区域设置独立的前移康复治疗部,专门针对神经科患者进行早期及超早期康复治疗。科室能全面开展康复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治疗、心肺治疗、认知治疗、儿童治疗、孕产治疗、矫形器制作、中国传统康复治疗、高压氧治疗等诊疗项目。已成为省内临床康复项目最全面的科室之一,在医疗规模和质量管理等方面处于省内综合医院中领先的水平。尤其在作业治疗亚专业方向,与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职能治疗学系合作,进行作业治疗理论与临床教学师资培养,先后派出5名青年骨干到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进修学习,现已全面开展作业治疗业务,在治疗人次、治疗区域规模、开展项目、收治病种及区域辐射与影响力方面都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首创的团体治疗模式与辅具创意设计大赛模式已被全国多家机构复制。此外,在脑卒中后的早期康复治疗、糖尿病足综合康复治疗方面已形成专科特色。1.前移康复治疗部:开展神经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相关学科早期床边康复,如脑卒中急性期功能障碍的康复。2.门诊理疗部:开展糖尿病足溃疡、颈肩腰腿痛及肩周炎、软组织损伤、关节炎等慢性劳损性疾病、肺炎、鼻炎、带状疱疹、乳腺增生、妇科炎症、伤口、感染创面及失眠、头痛、面神经炎等病症的康复治疗。业务项目有光疗、电诊断、电疗、蜡疗、水疗、颈腰椎牵引、手法治疗及传统康复治疗。特色治疗项目:糖尿病足治疗。3.物理治疗部:开展脑卒中及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骨折、关节置换术后、骨关节疾病、内外科疾病等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业务项目包括运动治疗、平衡训练、减重训练、手法治疗、步态训练等。4.作业治疗部:开展脑损伤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上肢功能障碍、手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的康复,以及肌肉骨骼疾病所致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康复。业务项目包括手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社会参与训练、休闲娱乐训练等。5.语言及吞咽治疗部:开展成人脑损伤所致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的康复,儿童语言障碍康复,以及声带麻痹所致构音障碍、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康复等。业务项目包括失语症训练、构音障碍训练、吞咽训练等。6.康复工程部:开展各种原因所致肢体挛缩畸形的矫治。业务项目包括各类低温矫形器、日用辅助器具的配置等。7.高压氧治疗部:开展各种原因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的促醒、脊髓损伤、脑卒中、眩晕、耳聋、失眠等的康复治疗。包括多人舱、双人舱、单人舱治疗。三、新技术新项目先后引进RT200智能电刺激运动系统、Valpar职业评估训练系统、Imoove综合训练仪、PROKINSystems平衡训练系统、下肢机器人、踝关节机器人、上肢机器人、Gloreha意大利智能机器人减重步态训练系统、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等国内外先进设备,并开展相关系列研究和临床治疗。四、科研教学与对外交流近年共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先后获得广东省高教学会立项、广东省教育厅立项、广州医科大学实验示范中心、质量工程20余项,教学论文50余篇。学科自2005年起承担广州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的建设、管理、教学工作,全面负责2005级-2014级学生的教学工作,就业率达100%,推免研究生7名。每年招收3-4名住培生,目前在培10名(含4名专硕),住培教学质量高,执业医通过率100%,结业考通过率100%,2019级学员参与全国年度业务水平测试全省排名第五;近3年,住培生发表论文5篇(中文核心),SCI论文1篇(IF:1.85);5名学员在医院科普大赛荣获优秀奖,1人次荣获医院科普大赛一等奖,1人荣获广州医科大学住培生科普大赛荣获二等奖,3名住院医师荣获医院优秀住院医师称号,1名年度考核优秀;1名学员在广州医科大学校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荣获三等奖;1名学员在202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普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科普大赛2名学员分别荣获一等奖、优胜奖,在2021年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普科学普及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康复科普大赛上1名学员荣获“职业组优秀科普作品”,住培学员结业后就业前景好,2名已毕业学员(本科学历)均在市级医院就业并取得事业编制。每年接受来自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山西、黑龙江等地12所大专院校约70名康复专业实习生。此外,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康复治疗学专业与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职能治疗学系、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学系建立长期的交流合作,聘请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输送青年教师赴台学习,派送学生赴台见习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等。目前已有5名与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五、学科影响力及辐射能力近年来,在完善学科建设同时,积极承担、配合广州市卫健委、医学会等布置的相关工作,举办各级学习班推动康复治疗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在广州市卫健委的领导下,参与广州市康复医疗三级网络体系建设,牵头完成双向转诊试点工作,承担三届广州市康复医疗人员培训班。协办历届粤港澳台康复会议及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年会,主办及承办国家、省、市级学习班二十余次,定期举办或参加义诊,帮扶广佛地区二级医院康复科建设、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在省市、区域内有较高的影响力。六、人才队伍科室有医务人员共有73人。其中医生16人:包括主任医师/教授4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名,主治医师8名,医师2名;治疗师33人:包括副主任治疗师3名,主管治疗师20名,治疗师10名;护士23人;助理工程师1人。学历结构:博士5名,硕士8名。主任导师潘翠环教授为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教育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院协会康复医学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卫计委康复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广州市医学会康复分会主任委员。陈艳教授为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语言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康复医学科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老年协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协会康复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语言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康复医学会副会长。此外学科还有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务委员1名;广州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务委员1名;广州市医学会康复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委员各1名;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委员会委员1名;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1名;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1名;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师分会副会长1名;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语言治疗师分会副会长1名。

康复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