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75年,由中医内科、中医正骨科、中医针灸科、中西医结合病区及番禺院区中医科组成,经过40多年的不断积累沉淀,已发展成为人才队伍齐备、学科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科教成果丰硕、诊疗设备先进、医疗服务完善的科室。自2013年医院获评“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后,中医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2015年被评为广州市“十二五”中医正骨重点专科;2017年获广州市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立项;2019年被评为广州市“十三五”中西医结合眩晕病重点专科和获得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老年病)、广州市中医特色专科老年病科(眩晕病)培育项目立项以及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广州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立项。2022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刘月婵主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广州市针灸医院“1+N”建设单位、广州市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建设项目(2项)立项。2023年获得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4项)立项。目前中医内科门诊下设中西结合眩晕病专科、中西医结合失眠专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科、治未病专科、中医新冠康复专科;中医正骨门诊下设颈椎病专病门诊、关节痹病专科、中医新冠痛证专科。中医科开展的特色治疗项目有: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小针刀治疗(闭合性松解术)、普通针刺疗法(平衡针、腹针、耳针、头皮针、手针、火针、揿针、腕踝针)、电针疗法(电温针)、灸法(直接灸、艾条灸、热敏灸、温针灸、雷火灸)、拔罐(留罐、走罐、闪罐、刺络拔罐)、刮痧(温通罐、火龙罐)、耳穴(刺血术、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放血疗法、中药熏洗(温阳、舒筋、安神、祛湿方)、中药灌肠、中药贴敷、中药热奄包(脾胃、乳腺、咳嗽包)、手法整复、体质辨识、饮食健康指导、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磁振热、中频治疗)等36种治疗项目,能满足专科开展中医个体化治疗的需要。中医科拥有温针电针综合治疗仪、电针治疗仪、全电脑控制四维颈腰椎牵引机、刮痧凳、灸疗及罐疗器具、中药外治器具、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红蓝光治疗仪等相关中医诊疗设备。二、人才队伍中医科现有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8人;博士7人、硕士12人。目前中医科拥有第五批、第六批、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指导老师1人、广东省名中医2人、博士后合作导师3名、博土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各3名、南山学者1名、香江学者1名、全国第四批优秀中医人才1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4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人6名、省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人2名、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9名。中医护理团队有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同时中医科多人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广东省医院协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等学术组织的副主任委员或常委,在不断提升中医科学术影响力的道路上稳步向前。三、专科优势一直秉承“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扬中医传统特色”的理念,经过多年的临床锤炼,中医内科在治疗老年病、眩晕病、心血管病、外感病、妇科病、小儿病、肿瘤康复、风湿免疫病等方面独具特色;中医正骨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耳石症、骨关节炎、骨折及骨质疏松症等方面独树一帜;中医针灸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西医结合病区于2010年10月成立,坚持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已发展成为人才齐备、技术精湛、设备先进、医疗服务完善的综合病区。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病区已将眩晕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后遗症)、胸痹心痛病(冠心病)、风温咳嗽病(社区获得性肺炎)、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脘腹胀痛病(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腹泻便秘病(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痹病(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痛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痛风)等疾病纳为病房优势病种,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建立规范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专科重点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在以上优势病种的诊治方面取得了理想效果。中医科护理团队大力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擅长辨证运用棍针拨筋疗法、刘氏火熨术、火龙罐、温通刮痧、平衡火罐、虎符铜砭刮痧、气交灸、艾条灸等解决眩晕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炎、不寐、腹胀、便秘、月经不调等临床问题,注重个性化特色护理,连续多年获得优质护理奖。四、中医特色医疗技术(1)“芪葛定眩汤”治疗椎动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病中医学科带头人张竞之教授根据椎动脉型颈椎病上气不足、筋脉凝滞挟有痰湿的病机特点,组建专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芪葛定眩汤”,经过10余年的临床验证,疗效确切。(2)血气条达疗法治疗老年病血气条达疗法是中医学科带头人张竞之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中“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理论所创制的中医特色治疗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对于老年人的虚劳、痹证、湿阻等有显著的疗效。(3)中药灌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科学科带头人张竞之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集中在“湿、瘀、寒、虚”,临床症状集中在“腰痛、下肢牵扯痛、腹胀便秘”,结合西医脱水消炎理论,研制出了“腰痛灌肠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该方针对腰痛而设,特色鲜明,不用常规的汤剂口服,而是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的方式,可使药物通过肠道吸收,发挥通腑降浊、消炎止痛的作用,临床实践表明该治疗方法简单实用,病人易接受,临床疗效好。(4)小针刀松解疗法配合传统经筋理论治疗颈椎病梁文主任医师率领科室针刀治疗团队在小针刀松解疗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十二经筋理论,并在脑空穴、风池穴、天柱穴等传统经穴及颈段夹脊穴采用小针刀松解治疗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时间及疗程短,疗效确切,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该技术已于2022年被广州市卫健委以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给予资助并立项推广。(5)针药并用逆转“微型癓瘕”防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曹明满主任医师以逆转“微型癓瘕”为理念针药并施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获得满意的疗效,该技术已于2022年被广州市卫健委以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给予资助并立项推广。(6)灯火灸或火针治疗带状疱疹中医科根据“火郁发之”的理论,以灯心草灸或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一般3-5天止痛结痂,缩短了带状疱疹的疗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我科每年治疗带状疱疹100余人次,均未出现感染及后遗神经痛。五、科研工作近10年来在张竞之教授的带领下,中医科既重视临床,更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技创新工作由弱到强,实现质的飞跃,共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面上5项,青年7项),中国博士后基金6项,省科技项目20余项,市级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5篇(SCI35篇,中文核心20篇);出版主编专著5部,副主编4部,参编英文教材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申请国际专利一项。六、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承担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理论讲授、临床见习与实习,及留学生《中医学》全英教学的理论讲授、临床见习与实习等任务。同时承担研究生的教学以及科研等工作,每年均招收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

中医科医生

(13名医生)

中医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