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微创介入科(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中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微创介入科(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中心)首页科室简介专家团队科室简介微创介入科、放射科棣属放射中心,放射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其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教育部临床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及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微创介入科是广州市医学会介入放射学分会、广东省医院协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微创介入科是国内较早开展微创介入诊疗的单位之一,历经20多年的发展,在介入放射学领域已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前列的水平,现已形成集肿瘤介入治疗、肝脏疾病介入治疗、腔内外血管介入治疗、非血管介入治疗为一体的临床诊疗和研究中心,连续3年荣获“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科室有独立的介入专科病房,目前拥有2个病区、床位58张,年住院患者超过3300人次。我科拥有DSA手术室4间、CT介入手术室1间,配备国际一流的先进医疗设备,年手术量超过3500台。我科现有医生13人,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后学历1人、博士学历7人、硕士学历3人,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在强有力的临床支持下,我科拥有独立的介入医学实验室,实验室团队成员包括“广医南山学者”3人、博士后3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6人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1)肝癌、肺癌介入治疗(动脉内灌注治疗、栓塞治疗及消融治疗等)后肿瘤复发的分子机制及靶向与免疫治疗;(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相关血流动力学、肠道菌群紊乱研究与精准靶向治疗;(3)以纳米药物为基础的药物精准递送体系的建立与转化应用。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多中心临床试验10余项。在国际著名期刊JClinOncol、Radiology、AdvancedScience、NatCommun、JImmunotherCancer、NanoToday、AdvFunctMater、CancerLetters、BioactMater、CellDeath&Disease、FreeRadicBiolMed等国际期刊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30余篇。主编专著4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广东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一、就诊信息:微创介入科门诊:门诊部5楼204诊室微创介入科病房:一病区:5号楼12楼,电话:020-34156205;二病区:3号楼8楼,电话:020-34152940二、诊疗范围:(1)肿瘤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包括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骨肿瘤以及转移性肿瘤的动脉化疗栓塞术、经皮消融术(射频、微波)、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2)肝脏疾病及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胃冠状静脉栓塞术、部分性脾栓塞术等,以及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的布-查综合征和门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3)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动脉、静脉血管狭窄/闭塞、血栓性疾病(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闭塞、下肢静脉血栓)的介入溶栓、球囊成形及支架治疗,肝脏(肝血管瘤)及全身各部位血管瘤、动脉瘤、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4)脊柱病变的介入治疗,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骨转移)的椎体成形术、以及椎体转移性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治疗等。(5)妇产科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产科大出血、输卵管阻塞所致的不孕症等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6)臭氧治疗,包括臭氧大自血疗法、臭氧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灌肠治疗慢性肠炎、臭氧治疗糖尿病足等。三、特色技术1、“基于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综合治疗技术”是2019年广州市临床特色技术项目。2、“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为核心技术的门静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救治疗”是2022年广州市临床重大特色技术。3、“肝癌门静脉癌栓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是我科特色诊疗项目,该技术目前已为大量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优质的治疗。4、“钇90微球介入治疗技术”是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的新型“核武器”,我科是华南地区首批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之一。四、微创介入科治疗技术1.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技术由于受肝硬化、多发瘤灶、血管癌栓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就诊时超过70%的肝癌患者不适合外科手术切除。微创介入治疗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局部消融术(射频、微波、冷冻)、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个体化选择上述治疗技术,是提高肝癌患者远期疗效的关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在DSA监视下,将导管插到肿瘤供血动脉内,注入化疗栓塞药物,直接阻断肿瘤供血血管,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消融治疗:是在影像定位下,把消融针插入到肿瘤内,通过加热或冷冻使肿瘤坏死。常用的方法有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冷冻消融术等,对于小于3厘米的肝癌可达到治愈的效果。我科应用CT定位下消融,具有视野大、定位准确、安全性高的特点,在特殊部位肝癌、临近肝门部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方面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效果。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利用肝癌细胞对放射线敏感的特点,将0.4毫米大小的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肿瘤内,通过其放射性达到杀死肿瘤的目的。粒子治疗技术多应用在门静脉癌栓、腹腔转移、不能做消融或TACE治疗的病灶、骨转移者。病例1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碘油)患者为肝右叶肝癌,直径约6cm(图A);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图B可见明显肿瘤染色血管团,图C显示栓塞后原肿瘤染色全部消失;术后2个月复查肝内肿瘤明显缩小、没有活性(图D)。患者已存活7年,仍在随访。病例2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载药微球)患者76岁,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直径约10cm,AFP80000ng/ml(图A);行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见明显肿瘤染色血管团(图B);术后1个月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坏死、肿瘤无存活,AFP降低至正常值(图C);术后2年复查显示肝内肿瘤明显缩小、肿瘤无存活(图D)。患者已存活4年。病例3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S4段、S8段肝癌,最大直径为4.1cm(图A);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碘油沉积良好(图B);TACE术后1个月,联合射频消融术(RFA)进一步局部控制肿瘤(图C、D);TACE+RFA术后10个月、术后8年复查,未见肿瘤存活、病灶明显缩小。现患者已生存12年。病例4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a.术前CT提示门静脉右支、主干癌栓;b.粒子植入到癌栓内部,术后5年复查,门脉主干及右支癌栓消失。该患者已生存10年,肿瘤无存活。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门静脉癌栓是肝癌的治疗难题,我们在国际上首次根据门静脉癌栓分型,对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进行放射性粒子治疗、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为肝癌门静脉癌栓找到了一种较好方法。该方法的疗效得到国际上认可,其研究论文发表在影像学和介入放射专业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期刊Radiology、EurRadiol上,已被国际期刊引用80余次,同时也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肝胆肿瘤指南引用。该技术2019年被评为“广州市特色医疗技术”。2、肺癌的综合介入治疗技术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首位,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微创介入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微创介入治疗,相当于“不用开刀的手术”,具有“微创、精准、安全、高效”的优点。我科在肺癌微创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治疗特色,开展了肿瘤动脉化疗灌注术/栓塞术、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可依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肿瘤动脉化疗灌注术(TAI),是直接把导管插入至肿瘤供血血管,通过向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来“毒死”肿瘤。相对于传统的全身静脉化疗,此方法使用较低的化疗药物剂量,但肿瘤局部可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为全身静脉化疗的数十倍),而全身毒副作用小。病例1肺癌肿瘤供血动脉化疗灌注术患者为右肺中央型肺癌(鳞状细胞癌),直径约3.5cm(图A);行动脉化疗灌注术,图B可见明显肿瘤血管团;术后1个月复查肺内肿瘤明显缩小、基本消失(图C)。患者已存活3年多,仍在随访。(2)肿瘤动脉栓塞术(TAE),通过堵塞肿瘤血管,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近年来,“载药微球”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肺癌的治疗效果。另外对肺癌引起的咯血,介入栓塞治疗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止血效果。病例2肺癌肿瘤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为右上肺肺癌,直径约8cm(图A);使用载药微球行栓塞术,图B可见明显肿瘤血管团;术后1个月复查肺内肿瘤明显坏死、缩小,直径约4cm(图C)。患者已存活3年多,仍在随访中。(3)消融术,是把一根直径2-3毫米的穿刺针插入到肿瘤内,通过针尖产生100℃以上的高温直接把肿瘤“烧死”的方法。病例3肺癌微波消融术患者为右下肺腺癌,直径为3cm(图A);局麻下行微波消融术(图B);3个月后复查,病灶完全坏死、呈纤维化样改变(图C)。现患者已存活3年余,无肿瘤复发。(4)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多应用在不能外科手术或不能消融治疗的病灶,对肺内转移病灶或者肺外转移病灶也具有良好效果。病例4肺癌粒子植入术患者为左下肺肺癌(图A),行粒子植入术(图B),术后1个月复查,肿瘤明显缩小、消失(图C)。该患者已生存2年,肿瘤无复发。3.其他肿瘤介入治疗除了肝癌、肺癌,介入治疗在其他良、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均有广泛应用。良性:肝血管瘤、子宫肌瘤、甲状腺良性结节、乳腺良性结节等。恶性: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肠癌、膀胱癌、妇科恶性肿瘤、头颈部肿瘤、骨肿瘤、转移性肿瘤等。(1)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一般无需治疗。当病灶增大,出现症状、影响肝功能,或存在破裂出血风险时,才需要进行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由于创伤大,危险高,现较少采用;而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治愈率高等优点,已成为肝血管瘤首选的治疗方法。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动脉栓塞硬化治疗、局部穿刺硬化或消融治疗等。病例1肝血管瘤的微创介入治疗A.术前CT显示肝左叶巨大血管瘤;B.行经肝动脉栓塞硬化治疗;C.介入术后1年CT复查血管瘤明显缩小、消失。(2)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生率可高达30%-50%。主要症状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腹部包块、疼痛、下腹坠胀感、腰背酸痛,贫血,严重的会导致不孕和流产。常规治疗方法是肌瘤剔除或子宫切除术。手术切除子宫,对要求生育的妇女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还可导致患者内分泌失调,提早出现更年期综合征。近十年来,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已成为子宫肌瘤患者尤其是有生育要求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该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子宫腺肌症的治疗。病例2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女性,45岁,因“腹部包块、腹痛、月经量大”入院检查发现子宫巨大肌瘤,术前病灶大小约8cmX6cm(图A),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图B),2个月后MRI复查可见病灶大部分坏死并明显缩小(图C),患者腹痛、月经量大等症状明显缓解。4、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技术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门静脉高压持续存在,可发生脾功能亢进、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部分性脾栓塞术、经皮经肝食管胃静脉曲张栓塞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1)部分性脾栓塞术脾功能亢进时,患者可出现血常规三系减少(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减弱;凝血功能障碍,易发生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甚至消化道出血等。脾明显肿大时,可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部分性脾栓塞术,是经动脉穿刺插管,对脾动脉末梢分支进行部分栓塞,脾脏局部发生坏死、脾体积缩小,既能改善了脾功能亢进,又可保留部分的脾组织及其功能。病例1:肝硬化巨脾患者,引起白细胞、血小板下降。a.脾动脉造影脾动脉期显示:脾动脉各级分支;b.脾动脉造影脾实质期显示:脾脏明显增大;c.应用颗粒性栓塞材料,脾胃栓塞面积约为70%;d.术后2周CT显示,见脾外周实质梗死。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2)经皮经肝食管胃静脉曲张栓塞术(介入断流术)经皮经肝食管胃静脉曲张栓塞术(介入断流术):主要适合于急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即刻止血效果好,但不能降低门静脉高压,远期效果不太满意。病例2:经皮穿刺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男,53岁,因“呕血600ml”入院,诊断为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既往多次行内镜硬化治疗,急诊行经皮穿刺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A.CT增强门静脉期重建显示:胃底静脉明显曲张;B.经皮肝穿刺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胃后静脉(白箭)、胃短静脉(黑箭)供应胃底静脉曲张;C.胃底粗大的静脉曲张,合并胃肾分流道(白箭);D.经供血静脉注入NBCA硬化剂后,再次门静脉造影示供血静脉及曲张静脉完全性填塞。经治疗患者出血停止,随访2年未发生再出血。(3)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降低门静脉高压的最好方法,也是止血的最好方法。它是利用特殊的穿刺针、球囊导管和金属内支架在肝静脉和门静脉之间建立一条人工的分流通道,使部分门静脉血流直接进入下腔静脉,以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缓解腹水的目的。对于胃镜无法控制的静脉曲张出血有较好效果,还可用于肝硬化引起的顽固性腹水、胸水。TIPS技术也适用于门静脉血栓、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示意图病例3:男,48岁,顽固性腹水4月余,呕血入院,患者行胃镜套扎术无效,行TIPS术。A.术前CT显示肝硬化、腹腔大量腹水;B.C.行TIPS术治疗,门静脉造影可见门静脉及其分支扩张,测量门静脉压力为55cm水柱,术后测得门静脉压力下降至25cm水柱;D.术后3月CT复查可见腹水消失。随访3年未发生再出血。5.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大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动脉、静脉血管狭窄/闭塞(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血栓性疾病(下肢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其他血管疾病(血管瘤、血管畸形、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技术包括球囊成形术、支架成形术、溶栓术、栓塞术、消融术等。(1)大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是威胁人体生命的一种急危重症,死亡率极高。我科常规开展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介入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我科该治疗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病例1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患者男,48岁,因剧烈胸痛入院,CT检查提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图A、B)。我科予腔内修复术,造影可见胸主动脉假腔扩张、真腔变窄(图C),通过植入主动脉支架封堵主动脉破口、使真腔血流恢复正常(图D、E、F)。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已随访8年。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示意图通过植入主动脉支架隔绝主动脉瘤,使血流通过支架内流过,减轻血流对动脉瘤的冲击和压力,从而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病例2巨大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术患者男,78岁,因腹痛伴腹部搏动性包块入院,CT检查提示巨大腹主动脉瘤(图A、B、C)。我科予腔内修复术,通过植入主动脉支架隔绝主动脉瘤,使血流通过支架内流过,减轻血流对动脉瘤的冲击和压力,从而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图D)。术后复查显示支架位置良好(图E、F)。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已随访5年。(2)糖尿病足糖尿病足俗称“老烂脚”,是与糖尿病下肢远端血管病变和局部神经异常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足具有发病率高、截肢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点,是危害糖尿病患者健康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足其血管病变实质是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血管狭窄或闭塞,通过介入治疗(包括血管腔内溶栓治疗、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等),能有效开通狭窄或闭塞的下肢动脉,改善肢体的血液供应,防止足部坏死发生,或者减少已坏死肢体的截肢范围。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恢复快、保肢率高等优点。左图:糖尿病足溃疡示意图;右图,糖尿病足足趾坏死、足背溃疡病例:女性,68岁,右足疼痛10余天,右足3、4趾末梢溃疡。患者有糖尿病史20年。图A、B显示:大腿动脉(股浅动脉)狭窄,小腿各支动脉闭塞,足部血循环差。图C、D显示:用微球囊动脉扩张、溶栓治疗后,下肢及足趾动脉循环改善。治疗后患者疼痛消失,溃疡愈合。(3)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传统的手术方法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剥脱术,但其有创伤大、费用高、住院时间长、影响美观等不足。微创介入治疗通过泡沫硬化治疗、消融治疗使静脉曲张血管闭塞,达到治疗曲张静脉的目的,具有微创、美观、便捷、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病例:女性,45岁,双下肢静脉曲张并腿部胀痛,行介入硬化治疗,术后一个月复查原曲张静脉基本消失、腿部胀痛明显缓解。6、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是上班族、中老年人常见疾病,有60%~80%成人发生过腰腿痛,复发率高达60%~85%。腰腿痛病因复杂,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此病的主要病因。传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为外科手术摘除。近十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及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臭氧消融术、等离子消融术在国内广泛开展,并得到了很好的疗效。具有创伤性小、见效快、安全性高等优点,术后只需3~5天休息即可出院,明显节省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我科开展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20年,疗效确切,已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病例1:腰椎间盘突出行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女性,35岁,腰痛、左下肢疼痛半年。图A:治疗前CT示:腰4~5平面椎间盘左侧突出。图B: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后3个月CT复查示突出部分完全回纳,腰痛、左下肢疼痛明显缓解。病例2:腰椎间盘突出行经皮腰椎间盘臭氧消融术男性,55岁,左下肢放射性疼痛3月,不能下床行走。CT提示:腰5~骶1椎间盘左侧突出。图A、B:在DSA引导下行椎间盘臭氧消融术,术后左下肢疼痛明显缓解。

微创介入科(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中心)医生

(8名医生)

微创介入科(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中心)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