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四个基地五个中心有机整合内外兼修诊治合一的完善体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中心内科组由内科医疗组、心脏超声室、心电生理检查室、心导管室、干部病房、CCU、心脏康复室及药理基地组成。中心的成立合理整合学科间的优势,不仅病房心内外科整齐划一,而且实现了门、急诊、辅助检查的诊断与治疗于一体,构成了内外兼修、诊治合一的完善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体系,极大的推动了心血管疾病现代诊疗模式的建立。继2008年成立的省内首家心脏病急诊抢救中心后,2009年率先成立了肺动脉栓塞诊疗中心,2014年通过中国首批胸痛中心认证,提高了心血管病急诊病例的诊治水平。我科室现为卫生部唯一指定的吉林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质控中心,同时又是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冠心病、心律失常培训基地、美国心脏病学院教育基地、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与防治基地、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先心病吉林省培训基地。四个基地、五个中心的建立,是该诊疗中心整体实力的标志与象征,促进了国际、国内医学教育的知识更新,增进了协调一致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凭借规模效益攀升行业高峰作为卫生部首批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心律失常培训基地;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先天性心脏病培训中心吉林省培训基地、吉林省心律失常和先天性心脏病质控中心,我中心心脏介入数量和质量处于不断增加中。2015年我中心年介入诊疗总量为8947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4%,位居全省单位科室首位,达到国内心血管专科诊疗领域的先进水平,其中冠脉介入诊疗总量为7366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1%,年PCI总量为3618例,连续三年超过3000例;心电生理介入诊疗完成1380例,其中射频消融786例,起搏器植入294例,我科室电生理学组不仅在手术数量上保持领先,复杂手术数量也居全省第一。这些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促进了我中心医疗质与量的飞跃。2012年起我科室开展心脏康复工作,目前已接受心脏康复患者5600余人次,我们建立自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随访数据库中已经包含13000余人次,为开展我们中心的临床研究积累了大量临床数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定期随访。1.介入心脏病领域的长足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作为东北三省最早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单位之一,该中心拥有3台X线血管造影机(DSA),2台主动脉球囊反搏泵,配备有行冠脉内血管超声、冠脉内旋磨、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漂浮导管检查和有创心排量监测等技术的全套设备。近3年来,该中心冠心病治疗水平一直处于省内领先地位,3年来共完成经皮冠脉介入手术17456余例,其中直接PCI超过9387余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钙化迂曲病变、分叉病变等复杂疑难病例占30%以上。经过多年的学习及实践积累,已经熟练掌握血管内超声、冠脉内旋磨术、FFR、心肌活检等新技术,并能够将以上新技术应用于治疗左主干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弥漫病变、严重钙化、迂曲病变等复杂疑难病例。中心专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直接PCI、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等高难度技术水平均达全国领先水平,每年收治辐射区域大量疑难、复杂、高危的患者,并能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该中心在心律失常的诊疗,特别是房颤、房扑、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方面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目前已广泛开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速、室早、特发性室速、心梗后室速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等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能独立开展三维标测系统(CartoRMT)指导下的房颤、房扑射频消融,仅2014年在Carto3指导下的消融手术165例;3年来共完成普通射频消融术1807例,复杂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逾150例。我中心在心律失常植入式器械治疗方面亦达省内先进水平,常规开展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三腔起搏器(CRT)、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以及CRT‐D植入术,三年来共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674例,其中包括ICD29例;CRT/(D)26例。2、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运营模式的重大转变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总面积700余平方米,设有床位26张,每张床净面积15平方米,达到国际标准要求。CCU拥有国际一流的先进仪器设备,包括GE中央-床边多功能心电监护系统,移动性超声,具备集中中央吸氧、中心负压吸引等功能于一体的单双臂吊塔系统,配备多导联标准心电图机、除颤监护仪、有创及无创呼吸机、血气分析仪、凝血酶原时间监测仪、吸痰器、微量恒速泵、多功能电动床等抢救设备。能同时对多位危重症心脏病患者给予持续、稳定的监护并及时记录、分析多种心电参数。专业化分组明确打造医疗、科研、教学强大团队我科室是一个拥有一批省内知名、医术精湛的专家教授及多种国内领先的技术设备,现有医、护、技等各类人员300余名,医生中教授15名,副教授1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3名,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等30余项科研课题,先后荣获省部及院校级科研进步奖9项。近两年获得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累计资助金额为231万元,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总金额为46万元。仅2015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收录SCI论文21篇,累计影响因子56.841,其中最高影响因子为5.7。。2014年11月申报了《吉林省心脏危重症患者诊断-救治-康复大数据平台的质控与整合》,据悉该项目已通过卫计委2016年立项,获得资助503万元。多年来一直承担内科学、诊断学的教学任务。培养硕士研究生300余名,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科室拥有开放床位294张,2011年9月21日,被卫生部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标志着中心在临床、教学、科研发展的征途上步入国家队的行列。2010年中心积极推动学科的专业化建设,成立了心力衰竭与肺血管病组、冠心病组、心律失常组、高血压组、心血管危重症组及心脏康复学组等亚专科学组,极大地推动了心血管疾病的专业化诊治水平,2013年由心内科牵头联合急诊医学、急救系统、医院管理部门的多个学科部门共同建立胸痛中心,并于2014年通过中国首批胸痛中心认证,为当年东北地区唯一入选单位。临床研究和临床药理基地工作质量不断提升科室对于临床研究及临床药理基地工作高度重视,2014年继续开展国家十二五课题,制定并验证适合于中国农村的《中国农村心血管病防治诊疗规范及诊疗路径(冠心病、心律失常)》,培养农村冠心病、心律失常防控专业人才,提升农村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防治水平。制定出面向农村的、初步可行的防治诊疗规范及诊疗路径,并进行验证和示范推广。药理基地自2005年成立以来,逐渐发展壮大。目前有临床试验专职医师2人,专职护士1人。2015年中心药理基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共计37项,待结题3项。其中2015年新开展16项。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当中,国际多中心试验11项,国家十二五课题5项。1年共计随访5500余人次。中心药理机构在GCP培训、伦理申报、试验流程管理、试验质控、AE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制度,根据承接试验的需要更新SOP,临床试验质量不断提高。在HPS-2、HPS-3、Epicor-China等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入组患者数多、随访质量高受到国内外同行和专家的好评。通过参加国际多中心研究,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科室整体科研水平.冠心病介入治疗随访门诊和永久起搏器随访门诊——特色与便民并存随访与预防兼顾近两年来心内科在方便患者就医方面做了大量改进工作。为了方便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就诊和随访,中心设立了专门的"冠心病介入随访门诊",每天上午配备高年资心内科专科医师出诊,为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病人提供优质、规范的随诊,以减少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和血栓事件,从根本上保证患者治疗的长期获益。此外,每周五的"起搏器随访门诊"也实现了起搏器安置术后病人预约看病方便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的定期起搏器调试。随访门诊的开展也大大节约了患者挂号排队等候时间获得患者和家属广泛赞誉。中心于2009年开通冠心病随访门诊,2012年全年门诊共接待冠心病随访患者1286人次,随访门诊的开设,在为患者的介入后续治疗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保证了中心医疗服务的质量,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2012年10月,我中心特聘请日本留学心脏康复专家1名并配备专职护士1名开展心脏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冠脉造影及介入术前术后的患者教育,ACS患者术后运动疗法,饮食、药物指导,危险因素矫正,内脏脂肪厚度测量,体外反搏治疗及心肺功能测试等项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将通过学科专业化建设、人才培养、临床和科研经费投入,建成具有吉林省突出临床技术特色的心血管疑难重大疾病的诊疗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与数据的信息搜集平台,临床技能、介入治疗与质量控制及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使中心的学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努力加入到我国心血管医学领域的核心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