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肾内科由山东省著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兼院长--鞠建伟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现有医师全部具备正规院校本科以上学历,是烟台市的特色专科。科室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泌尿系感染、高血压性肾损害、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血症肾损害等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独到见解,获得众多患者的认可和好评。全面开展了包括肾脏穿刺病理活检、腹膜透析、结肠透析等诊治手段,在慢性肾衰一体化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研力量雄厚,曾承担多项烟台市及开发区科研课题,获烟台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在同级医院中医疗水平和技术服务堪称领先。咨询电话:0535—6385990鞠建伟全省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简介2017年经山东省卫计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筛选、评定,成立鞠建伟全省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挂靠我院肾内科,鞠建伟教授为工作室带头人,吕丛奎副主任医师为工作室负责人。工作室现有主治医师以上医师5人,设有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示教观摩室、图书资料室、声像采集系统,以内科疾病特别是肾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为特色,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等慢性肾脏疾病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医家传略:鞠建伟,男,1961年生,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滨州医学院附属烟台业达医院中西医结合肾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鞠建伟名医工作室(山东省卫生计生委颁发)学术带头人。山东省名中医,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原烟台业达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2002-2016年任);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2005—2014年任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烟台市中医药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学术方面,对内科疾病,尤其肾脏病的诊治造诣颇深。能够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马兜铃酸肾病、复杂泌尿系感染、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炎、高尿酸血症等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疾病,中医辨证治疗肝胆疾病、偏头痛、慢性胃肠疾病等内科疑难杂症也有很好的疗效。学术思想:一、肾病诊疗重视先天与后天关系《黄帝内经》和历代医家均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生命活动之根,故称先天之本。肾所藏之精是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主要物质基础;肾主水液,在调节人体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若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失司,可导致水液的运化障碍,出现水肿、癃闭等症;肾与膀胱相通,若肾与膀胱的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可导致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的淋证。因此,肾脏疾病多表现为以水液、精微物质、血液运行失常引发的各种病证,其发病多涉及肺、脾、肾三脏,尤以脾与肾的先后天关系为要。鞠建伟教授认为,脾与肾的先后天关系是肾脏病理论的基础。先天温养激发后天、后天补充培育先天,则脾肾健旺充盛,身体方能健康。脾运化水液,须赖肾气的蒸化及肾阳的温煦;肾主水液代谢,又赖脾气及脾阳的协助和制约(即后天养先天和"土能制水")。脾肾两脏,相互协同调节,共同主司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脾虚化源不足,可导致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滋养;同样,肾阳虚衰则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慢性肾病多病程绵长,病久则多虚,脾虚则运化失司,血液外溢,湿浊内生,精微不足;肾气虚则气化功能失常,内生水湿,精关不固;肺虚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内停。脏腑功能虚损,具体可表现为肺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说明本虚之源在肺、脾、肾、肝四脏,尤以脾肾虚损为著。二、提出"健脾补肾"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关键鞠建伟教授认为,脾肾气虚是慢性肾脏病的病理基础。许多医家也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理基础在于脾肾两脏的虚损。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所以脾胃虚损是导致此病的病理基础。健脾补肾法是将健脾和补肾两大治疗法则相结合,在治疗中既重视气虚,亦不忘固肾,立足健脾益气补肾这一根本,同时兼顾血虚、水湿、浊毒等兼杂之症,力求调整机体气血阴阳之平衡。人身气血互相关联,并相互依存。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因而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慢性肾脏病以脾肾两脏的虚损为主,脾气虚则运化失司,湿浊内生,精微不足;肾气虚则气化功能失常,内生水湿,精关不固;肾脏病亦有因外邪内犯直接引起肾关不固者,发病前无明显肾气虚,精关不固引起精微物质大量流失,使脾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故益脾肾之气与固肾脏之本两者相辅相成,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关键。三、肾脏病的特点是本虚标实,临证多兼夹湿与瘀鞠建伟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本虚多气虚、阴虚、阳虚为主,脏器以脾肾气虚、脾肾阳虚为主。脾肾气虚者表现为腰脊酸痛、神疲乏力或浮肿,纳呆或腹胀,大便溏薄,尿频或夜尿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处方以六君子汤加减。本证临床最多见,一般处于疾病早、中期。脾肾阳虚者表现为全身浮肿、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脊冷痛,身疲,纳少,大便溏薄,阳痿,早泄,舌淡嫩胖,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方以济生肾气丸加减。鞠建伟教授认为,此类患者往往处于慢性肾脏病后期,多为肾功能不全,体质差,易外感,可酌情加用玉屏风散补肺气,以避免多次感染引起肾功能加速恶化。标证可有水湿、湿浊、湿热、瘀血等不同,临床或表现为颜面、肢体浮肿等"显性"水湿证,也可表现为纳呆、恶心或呕吐、口中黏腻、腹胀、身体困重、尿黄短少、大便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脉滑等"隐性"水湿证,临床不可不辨。慢性肾脏病多以气虚为本,脾虚则运化失司,湿浊内生;肾气虚则气化功能失常,内生水湿;肺虚不能通调水道,水液内停。水湿、湿浊之邪内蕴日久,气血运行失畅,血行迟滞而成瘀。临证应注意湿浊、瘀血、湿热为患,治疗宜扶正祛邪并举。浊毒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到肾衰阶段的特征性病理产物,是导致病变进行性恶化的主要原因,从寒而化表现为湿浊证,从热而化表现为湿热证。对于临床表现为纳呆、口中黏腻、腹胀等,鞠建伟教授多采用健脾祛湿法,药如茯苓、白术、山药等;临床表现为身体困重、舌苔厚腻、恶心呕吐,或兼风热外感,多用芳香化湿法,药如藿香、佩兰、砂仁、苍术等;临床表现为颜面、肢体浮肿,则采用利水渗湿法,药如薏苡仁、泽泻、猪苓、牵牛等药。水湿、湿浊之邪内蕴日久,气血运行失畅,则血行迟滞而成瘀,临床酌情加赤芍、桃仁、红花、丹参、三七等活血化瘀药。有时临床上并不能找到舌脉之瘀象,但血凝、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提示,对此治疗上也应采用活血化瘀治疗,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实践证明,这样能有效缓解病情进展。西医学认为,慢性肾脏病大多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其中凝血机制障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益气活血类方药可有效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延缓慢性肾脏病的病程。四、临证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擅长辨证治疗,西医擅长辨病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各有特色。辨证治疗从患者的具体证候去确定疾病的属性、疾病的部位,从而确定疾病的治疗。辨证治疗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也有其局限之处。清代徐灵胎在《医本全集》中明确指出,"欲治病者,先识病之后,求其病之所以然,又当辨其由之各不同,然后考虑其治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病必有主药",充分说明辨病治疗的重要性。鞠建伟教授临床上注重辨证与辨病的密切结合,提倡辨证必须先识病,在识病的基础上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确立疾病的证型,分清病性的虚实,以指导临床治疗。一些患者在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早期却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这个时期如不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单纯用中医辨证可能会得出"无病"的诊断,或在非特异性症状的导向下作出错误或不太准确的"辨证",这可能耽误病情。如果采用了西医的诊断标准和病情分级标准,诊断就很明确。特别经肾脏穿刺活检后诊断就十分明确。若患者临床上是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肾衰,不进行肾功能检查,就可能会误诊为单纯的胃脘痛等而贻误病情。对于一名患者,首先要确定是否为慢性肾衰,然后再按中医的辨证方法确定为不同的证型。两种诊断方法结合起来才可避免误诊,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五、中西医结合各取所长鞠建伟教授指出,治病不能囿于单独的中医药或单纯西药的偏见,要"两条腿走路",只要能改善患者病情,就可博采众长,拿来我用。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炎,肾衰等疾病需根据西医学指南诊断明确,对慢性肾脏病诊治指南必须了然在胸,西药在控制血压、血糖、大量蛋白尿,快速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方面疗效确切,对急进性肾炎等进展快速的疾病起效快,可避免延误病情;中药在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激素副作用、治疗伴有血尿的肾炎、改善肾衰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优势。临床上,慢性肾炎特别是蛋白尿量较大(如>1g/24h)者,根据病理分型,相当比例患者需服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蛋白尿量偏小者,可使用雷公藤多苷片与中药联合,不但临床疗效明显,而且避免激素的副作用。皮质激素仅对其中少数类型如微小病变肾病缓解率较高,但容易复发。对于激素依赖型和复发型者,鞠建伟教授认为,随着激素剂量的变化"首剂量→减量→停用",机体可相应出现"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病理改变,即初期大剂量激素治疗阶段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处方以六味地黄汤加减,可同时静脉点滴生脉注射液;激素减量阶段应益气养阴,处方以生脉散加减,药如女贞子、旱莲草等;激素维持治疗阶段应温肾助阳,去浊分清,处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激素停止阶段为防止复发,以阴阳并补为主,处方以金匮肾气丸加减。如此,可明显提高激素疗效,减轻或避免副作用的产生,减少激素的依赖和病情的复发。慢性肾炎病理分型对于激素无效或不敏感患者,如膜性肾病在激素与环孢素等均无效情况下,鞠建伟教授认为应以中医药为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采用或温补脾肾,或清热止血,或解毒利湿的中药,可选用芡实、沙苑子、黄芪、五味子、黄精等有降尿蛋白作用的药物,做到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另外,鞠建伟教授常强调联合用药,重视饮食调摄,中药与西药可联合应用,西药在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方面效果确切,中药在改善患者乏力、纳差、血尿等方面效果较好,如此联合应用可抑制肾小球内免疫炎症,减缓肾脏纤维化,减慢肾衰竭的到来。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即使病理类型较重,尿检有明显异常,临床用药时也应以补肾固本为主,不主张太过攻伐,以免伤正气。
肾内科医生
肾内科锦旗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