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神经危重症医学科位于脑科大楼9楼,是一个集医疗、救援、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科室。目前,科室拥有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亚低温治疗中心(MHTC)和神经危重症监护病房(N-ICU),对各种颅脑创伤,特别是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病人的救治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重症脑血管疾病、脑感染性疾病、脊髓疾病及脑复苏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对颅脑、脊髓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衰竭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对其他神经内外科疾病危险期的监护和治疗均与国际标准接轨。科室建筑面积约1480平方米,设计为空气层流净化恒温病房,展开床位42张,其中亚低温治疗中心11张,危重症监护病房31张。科室配有世界一流的医疗设备,如德国PhillipMP30多功能监护仪、颅内压监护仪、多功能防褥疮气垫床、美国NeurologicaCereTom床旁移动CT、美国Cardiodynamics无创心功能监测仪、PHS-25酸度计、MedtronicACTPlus血栓弹力图、德国DragerEvita2dura和Evita4呼吸机、美国VELA呼吸机、美国LIFEPAK除颤监护仪、DXZ-2电脑低频诊疗仪、MICP-1A型颅内压无创检测分析仪、BaxterEdwards连续床旁血液净化仪、BNBC2600系列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脑氧监测仪、脑温监测仪、电动震荡排痰仪、神经功能重建仪、经颅多普勒、脑电和诱发电位监测仪、美国CZSBlankctrol-Ⅱ型体温调节毯、间歇充气加压泵、美国Lp200-P型输液调节泵、注射泵及胃肠营养泵、美国NOVA-biomedical血气分析仪及纤维支气管镜、纤维胃镜等。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张赛教授带领下的医疗团队,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危重症的监护和救治已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对各种类型脑功能损伤后的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的维护和复苏(呼吸支持、血液净化、肠内外营养等),急性脑血管病围术期管理(卒中相关性肺炎、脑源性多脏器衰竭等),脑损伤患者的脑灌注压监测、脑代谢(脑温、脑氧)监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入的研究。神经危重症医学科年收治危重病人1600余人;每年开展血流动力学监护,包括漂浮导管、PICCO和无创心排1500余例;颅内压监测3300余例,其中有创动态监测1100余例,无创连续监测2200余例;亚低温冬眠治疗360余例;救治脑、心、肺、肾等多脏器衰竭(MODS)200余例;床旁血液净化(CRRT和血浆置换)60余例;急性脑血管病血管介入治疗(动脉溶栓、支架植入、动脉瘤栓塞等)300余例;脑干出血外科治疗110余例。为科学指导临床决策,科室专门建立了系统的脑功能状态评估体系,运用国内先进的移动CT、床旁脑电图监测、诱发电位、神经内分泌、神经功能成像、计算机模拟成像等技术,对患者的脑、脊髓功能和预后进行评估。为了最大限度发挥部队医院"为人民服务"的正能量,科室还开通了网上会诊服务,为全国神经科疑难病症的诊治提供远程会诊和指导,积极将神经重症监护技术向移动重症监护室(M-ICU)和远程医疗重症监护室(tele-ICU)转化。神经危重症医学科在现有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数据库,建立意识障碍病人数据库,探讨意识障碍病人治疗与康复的综合方案,收集神经系统感染病人脑脊液变化与细菌学的资料,总结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制定合理方案;积极申请临床试验药理基地,探讨亚低温等综合治疗条件下药物的使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