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目前为武警部队呼吸和危重病医学中心。下辖呼吸一病区、呼吸二病区、中心ICU(中毒急救中心)病区、感染性疾病病区,包括肺功能、睡眠呼吸监护、呼吸内镜、雾化吸入治疗辅助功能室。目前科室编制床位124张,其中重症监护病床30张、普通病床94张。配有各种呼吸机,血液滤过机,气管镜、胸腔镜诊疗系统等先进医疗设备。在科主任魏路清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坚持以内涵质量为核心、以特色技术为牵引,在间质性肺疾病、中毒急救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急危重症抢救与呼吸内镜微创诊疗技术走在天津地区和武警部队的前列。目前全科8人次担任国家级学术组织常务委员、委员职务;23人次担任军队及省级学术组织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委员等职务。科室多次荣获武警部队及后勤学院"基层建设先进科室"、集体"三等功"、"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科室3人被评为天津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好护士",2人被评选为"感动附院人物",还先后荣获中华医学会"人文医学荣誉奖",武警部队"优秀党务工作者"、"基层建设先进个人",全军"育才金奖"等荣誉。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25项,参与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5项,获得武警科技进步奖、医疗成果奖7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及中华系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杂志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中心ICU成立于2008年12月,近年来建立了完善的危重病患者呼吸支持治疗救治体系,采用新的呼吸治疗模式及生理学监护手段,先后开展了呼吸机吸呼切换技术和数学模型对无创机械通气人机同步性的研究,外源性PEEP(PEEPe)在机械通气COPD患者中的应用,无创机械通气人机对抗识别的方法学研究,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的脱机和抢救成功率。构建了完整的病毒性肺炎的流行病、诊断、治疗和抢救体系,重症病毒性肺炎抢救水平居武警部队领先地位,并在机械通气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形成技术特色。科室编制床位30张。配有飞利浦MP50等多功能监护仪30台、体外膜肺(ECMO)1台、有(无)创呼吸机20台、电子支气管镜3套、床旁一次性气管镜、床旁血液净化机8台等国际先进设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4项,参与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5项,获得武警科技进步奖、医疗成果奖7项,获得发明专利15项,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及中华系列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中毒急救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是国内唯一的一家以重症医学为依托的中毒急救中心。中心结合重症医学、血液净化技术、高压氧治疗、快速毒物检测等特殊诊治手段,构建了完整的中毒救治体系,服务范围覆盖全华北地区,并延伸到华东及西北地区。血液净化及体外循环技术救治中毒患者达到了领先水平,特别对各种重度中毒的危重病例治疗、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技术指导救治等方面形成特色,迄今为止,已经成功抢救各种中毒患者3000余例,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其中收治百草枯中毒600余例,抢救成功率达57.53%。科室编制床位30张。配有飞利浦MP50等多功能监护仪30台、体外膜肺(ECMO)1台、有/无创呼吸机20台、电子支气管镜3套、床旁一次性气管镜、床旁血液净化机8台等国际先进设备。目前为"德国贝朗"及"瑞典金宝"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临床培训基地。中毒急救中心近三年承担各级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14项,参与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5项,获得武警科技进步奖、医疗成果奖7项,获得发明专利15项,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及中华系列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呼吸一病区呼吸一病区成立于2013年4月,编制床位46张(军人病房2张)。科室配备德国耶格肺功能检测仪3台套及奥林巴斯260型、290型电子气管镜、胸腔镜诊治系统2套等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病区配备心电监护仪、震荡排痰机、微波治疗仪、输液泵、注射泵、营养泵、雾化治疗泵等。病区张玉华主任先后曾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全军呼吸病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呼吸介入中心进修学习。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全国青年委员,变态反应分会天津委员。曾参加2003年京、津两地SARS医疗救治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抢险救治及2016年安徽抗洪救治工作,因工作突出解放军四总部授予先进个人称号,多次荣立三等功。2005年率先在武警部队开展经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技术成熟,方法多样,运用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支气管良、恶性狭窄,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肺组织活检诊治难治性肺部感染等。开展气道内肿瘤高频电刀、氩气刀治疗,良性气管狭窄球囊扩张、气管支架置入,以及经气管镜纵隔淋巴结活检、肺组织活检等一系列肺脏介入手术。运用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及难治性气胸。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呼吸二病区呼吸二病区是及医疗、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多元化科室,现开展床位50张,睡眠呼吸障碍监测床2张,设有多导心电监护系统、骨密度监测仪1台、无创呼吸机。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是该病区诊疗特色,已形成临床、肺功能、实验室、影像、病理相结合的诊疗规范,科室开展及和其他科室合作开展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小切口肺活检、经皮肺穿刺等,已诊断数百例呼吸系统疑难杂症,尤其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给周围地区患者带来福音。风湿免疫病属于内科疑难杂症,是最具挑战性疾病,病区主任彭守春曾在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进修,黄桂芬主任对风湿免疫病诊治经验丰富,目前该病区诊治很多风湿免疫病中疑难杂症,包括POMES综合征、IgG4相关疾病、系统性血管炎、MDA5阳性皮肌炎相关肺病等。全体医护人员本着"医者仁心,患者至上"的原则,秉承"精诚、静艺、精心"的科训为广大患者服务。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感染性疾病科成立于2015年11月,主要由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组成,担负部队及地方发热、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的临床筛查、诊断、防治、教学及宣教工作。学科以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为主要专业特色,擅长发热性疾病、感染性腹泻等因感染所致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与全院各临床科室合作广泛,在我院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起重要作用。学科带头人彭守春,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主任。已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其中4篇为SCI收录,编译著作2部。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曾于北京协和医院、天津传染病医院学习深造。对呼吸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罕见病,发热伴皮疹等感染性相关疾病有丰富经验;对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及不明原因大热疾病的临床诊治有较深造诣。近一年多来,我科治愈感染性疾病患者1000余名。为更好地服务广大官兵和群众,我们将以更大的热情,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学术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真诚竭力地为每一名患者服务。

呼吸和危重病中心医生

(0名医生)
呼吸和危重病中心暂无出诊医生

呼吸和危重病中心锦旗墙

锦旗呼吸和危重病中心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