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自治区儿科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一、发展历程到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科研究所,建所已经29年。近年在疱疹病毒8型感染的研究、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性病原研究、儿童腹泻病毒性病原研究、结核病高发区基因免疫标记物等领域做出成绩,同时培养了一批青年科研人员和儿科硕士研究生。1、儿科研究所基本情况儿科研究所现有专职研究人员6名,。包括研究员1名,兼职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技师2名,助理研究员3名。研究所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医技楼6楼,实验室面积约400平方米。设有分子生物实验室、血清学实验室、儿童血液实验室。配有PCR基因扩增仪、酶联免疫测定仪,低温冰箱,生物安全柜,低温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等等先进科研仪器。2、组织结构:儿科主任兼任所长:罗新辉主任医师名誉所长:孙荷研究员成员:李奇凤助理研究员(硕士)、余亮助理研究员(硕士)、张斌副主任技师(本科)、贾娜尔副主任技师(本科)、赵晶助理研究员(硕士)3、学术带头人:罗新辉,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五届免疫专业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第一届儿科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儿科风湿免疫学组和血液学组副组长新疆医学会第九届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孙荷,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病毒学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委员,新疆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新疆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新疆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编委。曾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病毒研究所研修一年。二、新疆儿科研究所近10年承担的科研课题(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新疆婴幼儿轮状病毒基因监测及分型研究》2007年-2009年2、《结核病高发区基因免疫标记物与结核感染关系的研究》2011年-2015年(二)、新疆科技厅自然基金课题《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性病原研究》2009年-2012年(三)、院级课题1、《婴幼儿轮状病毒基因监测及分型研究》2004年-2006年2、《儿童偏肺病毒感染的研究》2006年-2008年3、《儿童博卡病毒感染的研究》2010年-2013年三、近年获得的科技成果和奖励1、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7年《HHV-8感染状况极其与新疆Kaposi肉瘤关系的系列研究》2、新疆科技进步奖三等1项2014年《新疆儿童呼吸道感染两种新病毒及常见病毒感染研究》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院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略)。四、关于获奖、成果研究内容简介疱疹病毒8型感染状况极其与新疆Kaposi肉瘤关系的研究:疱疹病毒8型是1994年才发现的新病毒,Kaposi肉瘤是新疆的地方病,新疆儿研所和自治区医院皮肤性病科协作,用5年时间完成了此项课题。创新点:1、在国内领先完成了健康人群HHV-8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探明了HHV-8在新疆新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的流行规律。揭示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的HHV-8感染率高于汉族。而且不同地区的汉族HHV-8抗体阳性率也不同。其结果证实HHV-8感染状况不但受到民族的影响,还可能和地域及生活方式有关。2、在国内唯一完成了HHV-8感染母婴传播的研究,并证实了HHV-8感染存在垂直传播。维族和哈族母亲HHV-8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当地汉族。目前随访的婴儿尚未见异常(仍继续在随访之中),至今未见国内有关类似研究报道。3、揭示了新疆HIV感染者HHV-8感染状况,感染率为28.5%。与国内外报道相一致。4、在国内首次应用荧光原位PCR技术证实了HHV-8的感染是新疆KS的病因之一。荧光原位PCR技术在是在常规PCR基础上将荧光素标记在碱基U上替代T,通过荧光显微镜可以直接观测原位PCR扩增结果,此法有效地提高了KS病例石蜡标本中的检出率。5、在国内首先发现PCR方法检测KS病人血清中HHV-8DNA,与自KS组织块中进行检测结果一致。进行血清内HHV-8DNA检测,可进一步了解HHV-8的生物学行为以及在K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其先进性也被查新结果所证实。6、在国内首先使用干扰素对血清HHV-8DNA阳性的KS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治疗后血清HHV-8DNA转为阴性,KS的病情得到控制。效果提示经干扰素治疗可有效的抑制HHV-8的复制,达到清除血清中的病毒,从而缓解病情,防止新的KS病灶的发生,同时进一步证明了HHV-8感染在KS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7、应用PCR方法检测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发现HHV-8DNA阳性率高达47%。提出医源性免疫抑制型KS的发生可能与HHV-8感染有关的新见解。在病毒和肿瘤的研究领域内,此课题在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经科技成果鉴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7年在全国各大科研院所参加的评选中,本研究项目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奖。新疆儿童呼吸道感染两种新病毒及常见病毒感染研究:自2006年至2012年历经六年,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揭示了新疆儿童呼吸道感染者中存在偏肺病毒和博卡病毒这两种新病毒的流行。使用直接荧光免疫技术完成了儿童呼吸道常见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Ⅰ、Ⅱ、Ⅲ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研究。用血清学实验手段,进行了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本项目的完成推动了医学病毒学研究的进步,提高了儿科病毒感染临床诊疗的水平,减少了抗菌素的滥用,为政府制定疾病防控政策提供了参考。本研究项目2014年获得新疆科技进步奖三等。创新点1、发现新疆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存在人偏肺病毒感染,将其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上收录的序列比对后差异较大,命名为Xinjiang株。2、发现新疆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存在人博卡病毒1,2型流行,检出率高达8.38%,以人博卡病毒2型为主。3、揭示了新疆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检出率25%,94%为A基因型。提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应为疾控和临床防治的重点。4、调查发现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活动性EB病毒感染检出率较高。EB病毒IgG抗体亲和力检测,可弥补仅检测IgM抗体造成的漏诊或误诊。2014年通过新疆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获得新疆科技进步三等奖。关于结核病高发区基因免疫标记物与结核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结果揭示在5岁以下儿童结核病人中,检测7种了免疫相关基因,IL-9是唯一表达增加的基因标记物,其区分结核杆菌高负荷地区儿童肺结核患者和正常儿童的准确度可达88%。有关成人结核病,以及成人结核病合并HIV感染基因免疫标记物研究资料正在总结中。五、科研论文的发表2004年至2015年,在国内外医学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两篇在2013年新疆儿科年会上获优秀论文二等奖。5岁以下儿童结核病与IL-9关系的初步研究,2015年发表在英国感染杂志上即:LiQ,YuL,XinT,etal.IncreasedIL-9mRNAexpressionasabiomarkertodiagnosechildhoodtuberculosisinahighburdensettings.JInfect,2015,1-4.影响因子4.410六、邀请国外专家讲学和科研合作2012年5月28至6月12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吴波研究员应新疆儿科研究所邀请,来院进行学术交流。除了在儿科研究所进行结核免疫基因标记物检测实验指导,还在6月5日对全院进行了题为《免疫学新进展》学术报告。并且与吴波教授进行了《结核病高发区基因免疫标记物与结核感染关系的研究》科研课题的合作研究,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七、新技术引进和成果临床应用(一)新技术引进和建立1、2005年莱姆病蛋白印记检测。2、2006年多聚糖(MBL)检测和基因分型。3、2007年偏肺病毒的核酸检测及分型研究方法建立。4、2010年博卡病毒的核酸检测及分型研究方法建立。5、2011年结核病基因免疫标记物测定方法建立。6、2013年EB病毒亲和力抗体检测技术引进。7、2014年7种病毒抗原联合检测技术引进。8、2015年腹泻病毒四联检技术的引进。(二)科研成果应用儿科研究所注重将在科学研究中所建立的检测项目,应用于临床,帮助临床进行病原学辅助诊断,经济效益达600万元/年。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验室工作通过卫生部室间质评。临床检测剩余的生物标本,也成为儿科研究所的科研工作标本来源。八、人员培养和教学培训(一)人员培养1、重视在项目设计、标书填写、完成科研课题的实际工作中培养年轻科技人员。2、每年派人参加国内学术交流,2014年余亮参加北京学术会议,2015年李奇凤赴美国参加相关国际会议。3、2014年通过组织3次儿科沙龙,儿研所科研人员轮流讲学。4、2015年新招一名硕士毕业生,已经完成试用、岗前培训和就职前谈话。(二)教学培训1、担任大学临床儿科绪论、儿童保健部分的授课。2、承担进修任务;儿科研究所承担过数名短期进修人员带教。承担儿科进修医师和儿童保健医师的讲课指导任务。3、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已经毕业,其中一名被评为优秀研究生,一名获得国家奖学金。目前培养的儿科临床型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经过近30年的发展,新疆儿科研究所研究的全体科研人员,继续向着为儿科临床培养科研人才,提高儿科技术人员的科研水平,保障新疆各族儿童健康的方向而努力工作着。

自治区儿科研究所医生

(0名医生)
自治区儿科研究所暂无出诊医生

自治区儿科研究所锦旗墙

锦旗自治区儿科研究所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