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始建于1984年,其前身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金会援建中国13家之一的青海省儿童急救中心。建科30余年,秉承先进的科学管理,引进国内一流的诊疗技术水平,实行整体全护理模式。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ECMO技术、儿童有创--无创序贯呼吸支持治疗、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技术、儿童床旁血液净化技术、床旁生化血气快速检验、床旁超声检查、床旁急诊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婴幼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PICC等技术。拥有先进医疗设备:Drager、Siemens、SLE5000、PB、Stephan、3100A等进口呼吸机32台;迈瑞多功能心电呼吸监护仪49台;各种输液泵136道;血液净化仪2台;支气管纤维镜1台;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1台;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仪1台,连续性脑电监测测仪1台、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1套、亚低温治疗仪3台、血液灌流机1台、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BIS)3台、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EV1000A)1套。年均收治各种危重症患儿1000余人,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包括儿童呼吸心跳骤停、脓毒症、各种休克、重症肺炎、重型颅脑损伤、重症传染病如重型手足口病、严重心律失常、急性中毒、意外伤害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儿童危重症的救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医护工作人员占总数63%,正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副主任护师2,主治医师3,主管护师7人,专科护士10名,近年选派技术骨干至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数十人。2002年被评为"青海省医学特色专科";2010年评为"国家级重点临床学科建设项目单位",2017年评为"青海省儿童危重症救治中心"。张秀梅,女,56岁,主任医师,青海省妇女童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科主任。省级学科带头人、中国福棠儿科研究中心学科带头人。荣获青海省第二届"名医师范"称号、首届中国医师节"高原好医生"称号。2002年考入世界健康基金会西部儿科医师培训项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ICU专业进修1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开展科研项目2项(世界健康基金会科研和省科技厅科研);开展国家级"三新"技术2项、省级"三新"技术16项。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青海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青海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青海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青海省医学会医院感染学分会委员、青海省医学会抗菌药物管理分会委员、中国小儿医学杂志通讯编委。擅长儿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小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儿科营养评估支持治疗;在高原小儿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神经疾患、儿科有创/无创呼吸支持治疗、儿科血液净化技术应用、儿科有创监测技术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很高的造诣。赵生奎,男,现任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科副主任。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第18届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急救专业第2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第2届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呼吸危重症与机械通气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曾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8届儿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第17届委员;中国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第1届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呼吸危重症与机械通气专业委员会第1届委员。长期在临床一线从事儿童重症的救治与研究,作为省内专家组成员多次参与省内儿童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参与兄弟医院儿童疑难疾病的诊治。具有较强的解决儿童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呼吸衰竭、急性颅内高压综合症等危重症的能力,特别是小儿机械通气治疗、小儿休克液体复苏、婴幼儿重症肺炎心肺功能支持、小儿心跳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术、小儿重症感染、小儿血液净化、各种原因导致的危重症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小儿危重病的抢救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各类呼吸机在儿科的应用。参与《高原儿科诊疗技术创新中心》、《青海省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研究》等课题。
重症医学科医生
重症医学科锦旗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