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中医外科由全国外科大家顾伯华先生创建于1960年。60多年来,传承顾氏外科流派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在历任科主任顾伯华、唐汉钧、阙华发的带领下,以提高临床疗效,提升诊治疑难、复杂及危重疾病的救治能力,创新和推广外科特色适宜技术为核心目标,以提高慢性难愈性创面等疾病防治水平为突破口,在始终坚持弘扬和创新中医特色和优势基础上,博采国内各家之长,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不断拓展外科学术范围,形成了临床中心-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研究所(实验室)―名中医工作室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科室学术内涵与学术水平稳步提升。目前拥有床位33张,年床位使用率超100%,年门诊量4万余人次,开设上海中医药大学A级专病专科-血管病专科以及甲状腺结节、慢性皮肤溃疡、糖尿病性足病、淋巴水肿等专病门诊。自1984年起,中医外科所在学科先后被确立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全国中医外科领域唯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疮疡)、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国家区域中医(外科)诊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科协作组及皮肤溃疡协作分组牵头单位)、上海市中医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顾氏外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顾氏外科)、上海市创面修复研究中心临床基地,国家华东区域中医(外科)诊疗中心、长三角区域外科专科联盟暨创面修复专科联盟、上海市中医外科专科联盟会长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基地。全国最早的中医外科硕士、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中医外科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劳模集体、上海市文明班组等10余项荣誉称号。科室已形成疮疡、甲状腺疾病、周围血管病及中医外治技术等稳定的研究方向。承担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上海市科委攻关项目等各级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相关专著30余部。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甲级奖、国家教育部首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高等学校(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等奖励20余项。《中医外科学》先后荣获“上海市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首批“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荣誉。科室以“仁爱、进取、创新、奉献”为文化精神,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规范、诚信”的服务是我们永远的追求,“继承、发扬、创新”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上海领先、全国一流、世界著名”是我们不变的目标。51AAF二、医疗特色科室注重理论指导临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对众多疾病的治疗积有丰富的经验,如慢性难愈性创面(糖尿病、动脉供血不足、静脉回流不畅、化疗性、压迫性、放射性、外伤性)、手术后创面不愈合(包括复杂性窦瘘)、周围血管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性足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性溃疡、淋巴水肿)、甲状腺病(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外科感染性疾病(包括痈、疽、疖、疔疮、腮腺炎、丹毒、甲病、关节炎、血管炎、骨髓炎、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痛风、外科杂病(外伤感染、毒蛇咬伤、虫螯伤、水火烫伤、褥疮等)以及外科各种疑难危急重症等,其中在慢性难愈性创面、糖尿病性足病、重症有头疽、手术后创面不愈合、毒蛇咬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基础,领先于国内同行,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科室在传承顾氏外科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基础上,拥有清热败毒饮、清解片、复黄生肌愈创油、九一丹、生肌散、金黄膏、红油膏、白玉膏、冲和膏、清凉油、青石软膏等口服及外用院内制剂32个;广泛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包括中药敷贴法、中药溻渍法、中药祛腐生肌法、药捻引流法、切开扩创法、拖线法、滴灌法、煨脓法、垫棉压迫法、蚕食疗法、缠缚疗法、箍围疗法、热烘疗法、砭镰法、火针疗法、耳针技术、埋线疗法等25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模式。并引进开展气压治疗仪、负压引流技术、皮肤牵张技术、冲击波治疗仪、微波和射频消融及硬化剂注射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甲状腺细针穿刺技术与甲状腺结节微创消融技术、骨水泥技术治疗慢性创面等现代技术。22013三、特色门诊目前中医外科开设有甲状腺结节专病门诊(每周一下午),慢性皮肤溃疡专病门诊(每周二下午),淋巴水肿专病门诊(每周三下午),糖尿病性足病专病门诊(每周四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