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莞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市重点专科
东莞市人民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消化内科于2005年7月成立,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专科特色,在本地区属领先水平。2017年顺利通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GCP检查认证,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资格,同年被评为东莞市临床重点专科,在省内乃至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科室拥有一支具有专业特长,经验丰富的医护队伍,目前全科共有医师45名,其中正高6人,副高8人,中级职称15人,拥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6人。依托人才技术的优势和先进的设备,消化内科不断取得跨越与发展。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消化内科建有住院病区2个(万江院区消化内科、普济院区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2个,编制床位72张,开放97张。科室每年住院病人4000多人次,每年门诊量8万多人次,每年消化内镜诊治3.8万多例,每年完成消化内镜手术3万余例。消化内科亚专科学组建设完善,设有胃肠早癌筛查组、消化内镜下诊疗组、肝胆胰腺诊疗组、消化系统内镜介入治疗组、超声内镜诊治组、肝硬化疾病诊治组、炎症性肠病诊治组,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与专科化发展。近年来,率先开展了消化道早癌筛查、内镜下胃食管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ESVD)、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等技术。在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和消化内镜诊断、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专科特色,尤其在内镜放大技术、消化道早癌的筛查、EMR、EPMR、ESD、ERCR、POEM、STER、ESE、EFTR、消化道支架植入术等,消化内镜技术精湛,在地区是领先水平。经过10余年的发展,科室多项技术诊疗水平在省内位居前列,包括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各种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处理、肝硬化的诊治、难治性腹水的诊治、肝衰竭的诊治、重型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诊治、慢性腹泻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筛查,尤其是染色放大内镜的筛查、早癌经内镜下微创治疗、炎症性肠病(IBD)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诊治工作等,多项先进的内镜诊断技术和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介入手术的技术水平属省内先进水平。科室多名科室骨干在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东莞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东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分别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等。承担省市多项课题研究,在各级医学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获东莞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作为全国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7年共带教住培医师34人,2018年带教住培医生67人;承担了全国多所医学院校包括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教学工作多年来在院内处于领先水平,一直被评为医院的临床教学先进科室。科室护理团队是东莞市护理学会消化护理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长期以来承担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护理,配合医疗开展多项新技术、新业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团队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目标,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去护理每一位患者,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诊疗范围消化内科包括万江院区消化内科和普济院区消化内科,主要治疗各种消化道出血、重症急性胰腺炎、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早期消化道早癌的筛查、消化道肿瘤的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其中,两个病区均设置了消化内镜中心,超声内镜则设立在万江院区。一、特色技术1.无痛胃肠镜检查伴随市民健康意识提高,肠胃疾病早诊早治观念日益普及。无痛胃肠镜检查,能够让患者在无痛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和治疗过程,具有高清晰度、高分辨率、胃镜内检查无死角、无损伤、高诊断率等多种优势。目前,消化内科引入了业内最先进的奥林巴斯290消化内镜设备,该设备具有更好的柔软度和操控性,管子更纤细,而且具有HD高清镜头,NBI系统,可以对可疑病灶进行染色放大检查,遇到息肉可以及时钳取活检或切除,实现了更精准的诊断与治疗。目前,消化内科每年开展3.8万例胃肠镜检查,80%为无痛胃肠镜检查,为莞邑百姓的胃肠健康保驾护航。超声内镜检查(EUS)超声内镜检查(EUS)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在内镜直接观察腔内形态的同时,可以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壁各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该检查通过将微型高频超声内镜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可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同时,获得胃肠道的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由于胃镜和肠镜只能看到消化道最表面的一层(粘膜层),有些病变表面是光滑的,来源于粘膜下(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或有些病变位于胃、肠腔外紧贴胃壁,这时结合内镜和超声的功能一起,就能更好地对病变进行观察和判断,并进一步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普通胃肠镜筛查后,对于消化道表层下出现可疑病变时,医生会建议进一步采取超声内镜检查。2.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十年来内镜领域最重要的新技术之一,强调内镜下逐步剥离病变,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对组织器官损害大、破坏正常解剖结构、损害组织生理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缺点,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相比而言,ESD技术具有多项优势:(1)适用范围更广,对于较大范围的复杂肿瘤切除具有整块切除率高的优点,可以把较大面积的、形态不规则的肿瘤一次性完整地从固有肌层表面剥离下来,一次性完整切除率达到96%以上,而EMR仅63%以上;(2)病理组织学可提供肿瘤精确的组织学分期,明确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状态,明确是否存在淋巴和血管浸润,预测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利于医生判定肿瘤的广度和深度;(3)残癌复发少。国外文献显示,ESD对早期胃癌的治疗根治率和术后复发率均与手术治疗无明显区别,且能明显减少患者痛苦,在大肠早期癌的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3.内镜下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随着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大部分的消化道粘膜下肿瘤也能在内镜下切除,即内镜下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ESE技术的主要适应症为不超过3cm、向消化道腔内生长为主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粘膜下肿瘤(如间质瘤、类癌、平滑肌瘤等),该技术实现了更微创的治疗效果,患者并发症少,恢复更快。4.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是ESD的衍生技术,是治疗各种粘膜下隆起病变的微创新技术,是为了完整切除消化道管壁来源的,特别是固有肌层深层的病变,须将肿瘤连同消化道管壁全层一并切除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具有体表无创口,损伤小,痛苦小,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多方面优势。5.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微创治疗胆胰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是将内镜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降部,经十二指肠乳头导入专用器械进入胆管或者胰管内,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ERCP术后放置胆管支架治疗胆道肿瘤或胰腺的肿瘤引起的胆管的恶性狭窄,效果良好。6.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经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是治疗食管和胃粘膜下肿瘤的一种新兴的内镜治疗技术,即经由人体自然腔道进行手术,运用最新微创切除器械和方法,在食管表层(黏膜)开窗后,沿食管夹层(黏膜下层)开辟一条黏膜下“隧道”,并在内镜直视下切除粘膜下病变,再用金属夹缝合粘膜层切口。STER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又能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治疗效果可以与外科手术媲美,同时具有安全、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7.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EM)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主要针对顽固性贲门失弛缓症,一种罕见的食管无力、缺乏蠕动的病症,该症状以往难以治愈。该技术2010年引入我国,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病人无需开胸手术,全部手术过程均在无痛状态下通过胃镜进行操作,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第二天即可进食。相较而言,传统的疗法气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内镜下注射药物、口服药物等治疗方法,疗效都不能肯定,复发率较高,POEM微创手术的开展,大大克服了传统治疗的疗效不确定性,疗效可靠,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8.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阑尾现在被认为具有分泌和免疫功能,对肠道黏膜免疫和肠道菌群的调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ERAT是近年来随着内镜微创诊疗技术的发展而开发的治疗阑尾炎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内镜技术,利用逆行造影技术,将支架置入阑尾腔内,充分引流阑尾腔内的脓液,降低阑尾腔的压力以达到治疗急性阑尾炎。相比较于传统外科手术,ERAT技术具有创伤小、无疤痕、起效迅速、恢复快等优势之外,还保留了阑尾免疫、分泌的生理功能。9.内镜下胃食管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ESVD)内镜下胃食管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ESVD)是通过精准判断并选择胃食管静脉曲张的来源及去路血管,进行精准封堵,以达到即时止血的目的,同时可达到胃食管静脉曲张一次性消除,从而实现肝硬化病人长期安全、健康生活。该技术大大降低了术后溃疡大出血的风险,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并且治疗更彻底。10.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术(EVL)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术(EVL)是一种一种安全、有效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和预防出血的治疗方法,通过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及时治疗止血和挽救病人的生命,这项技术临床推广应用后,运用该技术进行止血和预防出血的病例逐年增加。

消化内科医生

(21名医生)

消化内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