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北院区)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三心血管内科(心血管介入病房)成立于2010年1月,以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为主要特色。现有床位50张,其中监护室床位7张,医护人员总计28人,其中医师8人,护师20人,获得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者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科室带头人庞文跃教授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20余年,有着丰富的介入治疗临床经验及娴熟的操作技能,擅长于冠脉尤其是主干病变介入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治疗,同时对心内科疾病及急重症的治疗上有较深的造诣。目前科室开展的介入治疗包括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行术(PTCA),支架植入术,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CRTD植入术治疗重度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等介入治疗技术,同时展开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绿色通道、心律失常介入绿色通道,是卫生部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及起搏与电生理培训基地。在强大的团队协作精神鼓舞下,第三心内科的全体医护人员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我们的宗旨是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认真负责的精神给心脏病患者带来最好的服务。心内科介入介绍:介入治疗技术: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进展之一,与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相比,介入治疗达到了以往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临床效果,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疗效确切、痛苦小及安全性高的特点。介入手术是通过心导管技术,借助先进的影像学设备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技术:1.冠状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通过冠脉造影可确定冠脉病变程度和范围,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如经皮球囊扩张、冠脉内支架植入、冠脉内血栓抽吸等技术(统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从而使病变的冠状动脉再通,达到减轻或消除心绞痛、降低死亡风险的目的。冠心病是当今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半数猝死患者的关键原因是冠状动脉疾病。我科为急性心梗患者提供了绿色通道即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显著缩短了就医到开通冠脉的时间,挽救了危重急症冠心病患者的生命。冠脉介入诊治超过1000例/年,在冠心病介入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病例的复杂程度和治疗效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2.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猝死的关键原因,通过多种介入治疗技术可使多种心律失常达到治愈目的。(1)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速、特发性室速、房速等均可通过射频消融达到根治目的。应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等先进设备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频发室早、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的治疗成功率大幅度提高。(2)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可安置心脏起搏器达到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心室颤动或扑动等恶性心律失常ICD安置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3.先天性心血管病和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等疾病,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采取导管封堵缺损、经皮球囊扩张狭窄的瓣膜,达到纠正畸形的目的。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日臻完善,先心病介入治疗使一大批先心病患者免受了‘开刀’之苦。4.原发性心肌病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手段外,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对于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取心室同步化起搏可减轻心衰症状并延长寿命。采取经皮心室间隔化学消融消除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肥厚的室间隔,或植入双腔起搏器改变心室内的激动方向,以达到减轻或消失流出道梗阻的目的。

第三心血管内科病房医生

(0名医生)
第三心血管内科病房暂无出诊医生

第三心血管内科病房锦旗墙

锦旗第三心血管内科病房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