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北院区)

重点实验室

全国医院专科排行榜第6名
东北区域专科排行榜第1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北院区)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6年11月,依托学科是儿科学,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四大儿科学系之一。学科于1986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91年获博士学位授予学科,1998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拥有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及儿童保健医学诊疗中心。实验室使用面积为2600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资产1400余万元,其中十万元以上设备30余件。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3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10名,已形成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研究基础。目前实验室团队中有中华医学会理事1人,中华康复医学会理事1人,中国医师协会理事1人,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担任国内核心期刊杂志主编2人,副主编4人。主编卫生部7年制教材1部,8年制教材2部,英文教材1部。团队先后获得各种科研基金120余项(总经费3000余万元),其中973项目2项,863项目1项,国家攻关课题1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5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28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发表相关论文600余篇,其中SCI论文110余篇重点实验室以常见小儿先天性畸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为主要方向,尤其是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先天性脊椎裂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理、胚胎发生机制和早期诊断方面研究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是实验室的研究重点,自小儿外科创始人李正教授开始,现在已有20余年的研究积累,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从胚胎发育、畸形病理改变、致病基因筛查、肛门功能评定和术后康复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国内外首次证实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存在脊髓发育异常,首次提出保护内括约肌的新术式,使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相关研究内容先后获得8项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13篇在国际核心杂志发表,并被SCI收录。研究成果在国内获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带来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研究成果水平被工程院院士张金哲教授为代表的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并于2005年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宋庆龄儿科医学奖,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天性髋脱位和马蹄内翻足的发生机制也是实验室研究重点,在全国知名专家吉士俊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研究首次提出下肢肌肉和脊髓神经发育异常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主要病因,并对其致病基因进行筛查和鉴定,2002年参加973工程项目,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自1999年开始,在学术带头人薛辛东教授的带领下,于国内率先开展了新生儿肺功能检查,首次得出中国早产儿及足月儿出生早期的正常肺功能值,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国内最早开始从事高氧致早产儿慢性肺疾病的基础研究,近3年有关高氧致早产儿慢性肺疾病的病理过程、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的系列研究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这些研究领域,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重点资助领域,深入进行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早期诊断和治疗新方法的研究,对于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重点实验室医生

(0名医生)
重点实验室暂无出诊医生

重点实验室锦旗墙

锦旗重点实验室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