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邯郸市第一医院

急诊科

市重点
邯郸市第一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我院急诊始建于1981年,1993年经市卫生局批准成立“邯郸市急救中心”,承担全邯郸市急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急救经验,培养了大批急救医护人员。2014年,成立了院前急救,专门从事急救、长途转运及医疗保障工作。在20余年的急救工作中,对各种急性中毒、休克、心脑血管急症、消化道出血、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及重度复合伤等病人的救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邯郸市急诊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与我院神内科联合开展缺血性脑卒中一站式溶栓绿色通道,与心内科联合开展一站式急诊PCI治疗,实现了院前急救与导管室直接对接,为更多患者的抢救赢得了黄金时间,让更多患者有机会获得最佳时机的溶栓治疗,大大降低患者致残率及家庭、社会负担,使患者提高了生存质量并尽早回归社会,2015年10月开通了京冀首条航空救援通道,并成立了京津冀中国空地救援创新发展合作联盟及急诊急救医疗联合体,实现重症急救患者的远程医疗会诊,以直升机和救护车为纽带,搭建一条危重症急诊急救患者的医疗绿色走廊,2016年再次联合北京红十字会医疗救援中心开展城市内涝灾难医疗救援空地一体演练,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突发紧急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形式分析,提高了邯郸地区抢险救灾与事故救援的能力和水平,为京冀地区百姓提供更高效和便捷的医疗救援服务。2017年3月,我市唯一孕产妇、新生儿、儿童急危重症救、转会诊网络体系成立。4月,由院前急救牵头,我院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成为邯郸市三甲医院第一家胸痛中心。同年9月,开展了全国灾难医学救援理论与急救技能的培训,掌握了灾难医学救援及急救的最新技术和进展,提升邯郸地区专业应急队伍救援能力。2018年1月,院前急救被评为邯郸市重点学科。4月,院前急救发展邯郸地区航空医疗救援,30分钟覆盖市县村。2019年5月由刘院长任主任委员,院前急救为核心科室,牵头成立了河北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学会,并在5月11日举办的河北省2019抗洪抢险应急救援演练中荣获第一名。我院急救设备齐全,每辆救护车配备车载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肺复苏机、负压吸引器、微量泵、楼梯担架、车载记录仪及全球定位对讲机等。我院可做到24小时无障碍出诊,启动“心脑绿色工程”,布局卒中、胸痛患者救治服务体系,畅通卒中、胸痛、严重创伤患者,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救治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后缴费。邯郸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始建于1981年,承担全市人民急救急诊工作14年。急诊科于1983年成立,1993年授予“邯郸市急救中心”,2007年为邯郸市第一医院急救站,现为邯郸市医学重点学科。在科室38年的急救工作中,对各种急性中毒、休克、心脑血管急症、消化道出血,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人的救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邯郸市急诊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现有四个运行院区:总院区、纺医院区、东区、西区床位共98张床位总院区18张、纺医院区20张、东区30张、西区30张。急诊科作为邯郸市医学重点学科,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积极探索各种危急重症的诊疗。目前我科已积极开展血流动力学监测、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临时心脏起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亚低温治疗、血液净化(包括血液灌流、血浆置换、CRRT等)、溶栓(急性脑卒中、肺栓塞)、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颅内压监测等多项治疗技术急诊ICU是我院急诊科2008年初新建的大型急危重救治监护中心,它位于急诊科北侧病区,内部设置采用国内最先进的ICU模式:全封闭式管理,无家属陪护,中央空调,双通道出入口,缓冲区,开放性病房和单独隔离病房相结合。监护室内设有多功能监测治疗床24张,均配有气垫床,有创、无创兼容呼吸机,大型中央监护系统,多功能除颤起搏仪,临时起搏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肠内营养泵等高新技术设备。急诊ICU医护人员均在国家及省内外大型综合性医院ICU进修学习,有丰富的管理急危重病人经验及精湛的抢救技能。目前急诊ICU主要收治范围:1.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2.需要心肺复苏者。3.单个脏器功能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者。4.重症休克及中毒者。5.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和加强治疗者。

急诊科医生

(7名医生)

急诊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