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一、组织架构副主任(负责全面工作):邹志康副主任:张培根副主任医师:邹志康主治医师:胡才学张焕耀郭泳彤张培根萧杰明卢柱标赖焕媚赖润康陈亮锋陈思文汤广恩黄景祥陈文南医师:黄三妹洪厚松陈锦明贺小楚黄华杰郑梓基吴金航郑嘉富二、科室情况1、科室负责人介绍:邹志康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负责全面工作)。中国心肺复苏培训广东省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应急(灾难)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理事。从事急诊科临床工作15年,对急诊科的疾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临床经验,擅长生命支持技术、气道管理和呼吸机的应用、急性中毒的综合救治的治疗,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肺复苏和生命支持,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承担厅局级科研项目2项,曾获增城区人民医院博济之星、增城区人民医院十大医苑新星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增城区优秀医师、增城区优秀科普工作者。张培根主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本科学士学历,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工作年限6年,主要专业方向为急诊内科,曾代表医院多次外出为事业单位、学校、公共场所提供急救授课、担任主讲师。急诊科咨询电话:020—8272012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是一个充满朝气、创新学习、与时俱进的团结集体。急诊科在医院领导大力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为宗旨,全心全意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同时,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狠抓医疗质量,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完善服务功能,规范医疗行为,优化医疗环境,促进医患和谐,全面推进医院科学发展。三、先进的技术设备配套设施齐全。急诊科目前分为:院前急救区、急诊接诊区、急诊留观室、急诊抢救室、急诊手术室五大部分。急诊区还设有接诊台,接诊护士负责预检分诊,方便群众快速就诊。急诊科实行专科化管理,共设抢救床4张,观察病床15张,专门设立发热门诊室,配备隔离观察病床及隔离消毒的设施,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急诊科拥有多功能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全自动洗胃机、体外临时起搏、肌钙蛋白快速测定仪、心肺复苏仪等各种高精尖端医疗设备;配备"120"救护车2辆,救护车装载先进的卫星定位系统、先进的各种抢救仪器设备,包括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含有除颤、临时起搏、心电图录制等功能)、转运型呼吸机、吸痰器等,且急救药品齐全,对各种各类急危重病人进行现场、途中及院内的抢救,保证急救和院前随时都能出诊救护。在各种急危重病如心肌梗塞、脑出血、脑梗死、心肺脑复苏、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多发性创伤和各种中毒等治疗中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院本部急诊科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2006年起)、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2000-2010)、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卫生部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广东省急诊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项目培训中心、国际人道救援医学国际理事单位、中山大学急诊医学教研室、岭南急诊医学杂志社所在单位。四、拥有强大的医疗队伍急诊科全体人员、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和不断努力学习,面对各种群体突发事故,大批伤员的救治,能迅速有效抢救各类重型创伤病人,在休克、毒蛇咬伤、中毒的诊断救治上,对急危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做到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为患者的生命争分夺秒,突出急、快、准的特点。此外,全体急诊科人员均熟练掌握了心肺复苏术、外科四项基本操作、脊柱损伤搬运,在院前急救任务中熟悉院前急救制度,救治无自主呼吸心跳患者实施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使病人在现场可得到高级生命支持。同时,具备较强的应急技术水平及应急能力,能熟练配合完成院前急救工作,多年以来,为各型呼吸衰竭及ARDS病人,心肺脑复苏病人,重型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心梗、心衰、肾衰、重型颅脑外伤及多发性创伤、昏迷以及电击伤,溺水等重症的抢救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院本部急诊科作为我科强而有力的技术后盾,我科与院本部急诊科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能够24小时对疑难、急危重症且不适宜转院的患者全天候实时远程心电、呼吸监测并远程医疗会诊,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五、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这支队伍努力钻研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精湛的医护技能、温馨的人性化服务,不断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献才建功。我们随时准备为全市人民的健康服务。

急诊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