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多功能临床科室。2008年被评为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现为国家中医康复重点专科协助组组长单位,中风后手功能障碍中医康复协作组组长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继续教育基地。康复中心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服务为保证"的原则,立足现代康复技术,突出传统康复特色,在中风病、脊髓损伤、小儿脑瘫、骨、关节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康复领域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年均治疗患者万余人次,患者遍及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科室现有康复医务人员52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0人,学士学位39人。国务院津贴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1人,德艺双馨省级名医1人,省名中医1人,校名中医2人。康复中心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分为成人康复部和儿童康复部。设有运动疗法区(PT)、作业疗法区(OT)、传统疗法区、康复评定室、理疗区、假肢与矫形器区、言语治疗室、吞咽障碍治疗室、认知治疗室、心理治疗室。科室拥有表面肌电分析系统、上肢康复机器人、E-LINK训练系统、悬吊系统、KR-7功能性电刺激、IQ智能脉冲整脊枪、立体干扰电治疗仪等一系列康复评定、治疗设备,总价值300余万元。围绕脑卒中、小儿脑瘫、高级脑功能障碍、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开展一系列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科研课题36项;获得各级科研奖励17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先后在《JournalofRehabilitationMedicine》、《JournalofNeuroEngineeringandRehabilitation》、《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等杂志及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论文近100篇(第一作者)。主编、副主编、参编国家级规范教材10部,出版专著4部。二、诊疗范围该中心运用传统康复方法、现代康复技术和先进设备,针对中风病、脊髓损伤、脑瘫、周围神经损伤、运动创伤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后的各种功能障碍,开展规范化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主要诊疗范围包括:1.中风(脑梗死、脑出血):中风后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平衡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等;2.脑外伤:脑外伤后运动障碍、平衡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3.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所致的运动、感觉、肌张力、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4.小儿脑瘫: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姿势异常、认知、言语障碍等;5.孤独症: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等;6.周围神经损伤:如吉兰-巴雷综合征、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四肢神经损伤等;7.运动创伤及软组织疾病:肌肉劳损、筋膜炎、颈肩腰腿痛、网球肘、腱鞘炎、梨状肌综合征、足跟痛、运动损伤等;8.骨关节疾病:退行性骨性关节病、类风湿、肩周炎、颈椎病、颈腰椎间盘病变、小关节紊乱等;9.骨外科疾病:手外伤、肢体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粘连、青少年脊椎侧弯矫形等。三、特色诊疗1.中风病(脑卒中)康复一体化治疗立足中医康复特色,注重引进国际康复理念,形成中医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技术(PT、OT、ST)有机结合,提出"针康同步、动态治疗、整体康复"的指导思想,创立了"针康法"、"三期六阶段综合方案"等中风康复一体化治疗新模式,获得2012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运动障碍:以针康法为核心,综合运用PT、OT、物理因子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等项目,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提高平衡协调能力,纠正异常步态,重建中风患者步行能力。(2)感觉障碍:采用头穴丛刺、电针、推拿、火罐、放血等方法治疗中风患者出现的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问题,并通过Rood技术、本体感觉训练等方法促进患者的感觉功能重建。(3)语言—言语障碍:运用头穴丛刺(颞区)、舌针、廉三针等,结合计算机言语矫治诊疗系统、专项构音手法训练,采取一对一综合治疗,促进患者语言—言语功能恢复。(4)吞咽功能障碍:采用头穴丛刺(项区)、舌针等针刺手法,同时结合吞咽电刺激、吞咽生物反馈、吞咽功能综合训练,分期综合康复治疗,恢复患者正常进食。(5)认知功能障碍:将头穴丛刺与认知功能训练有机结合,综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提高患者记忆能力、定向能力、计算能力、判断及理解能力,促进患者其他功能恢复。2.脊髓疾病、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以夹脊电针为特色,结合PT、OT、物理因子疗法,配合心理辅导,选择相应的辅助支具,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康复目标,帮助患者最大程度的回归家庭和社会。3.小儿脑瘫综合康复治疗基于针康法,采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推拿、艾灸、刮痧、中药浴、塌渍等多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孤独症、发育落后等。基于针康法的小儿脑瘫综合康复方案获2012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骨关节损伤、运动损伤综合康复治疗以生物力学为基础,采用关节松动术、推拿、正骨手法并辅以牵伸、悬吊、美式整脊及理疗等综合手段,规范化治疗各种关节损伤、骨折术后、运动损伤等。5.周围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运用电针、神经松动术、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等方法,综合治疗尺神经、桡神经、臂丛神经损伤等,减缓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促进运动功能重建。四、专家介绍唐强,教授,医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针灸推拿学院、康复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康复学科带头人,康复基础教研室主任,脑功能与神经康复实验室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第二届杰出百名青年中医、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省名中医、德艺双馨省级名医。学术地位: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康复科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康复学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中医康复学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常务副会长,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学科研: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临床康复学》、《中医康复学》等4部教材、副主编2部、参编3部;培养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56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杰出青年基金等30余项课题,提出脑卒中"针康同步、动态治疗、整体康复"的理念,创立针康法,获得国家科技进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160余篇。从事专业:中医康复学、针灸学、神经内科学。科研方向:1.针康法的客观化与规范化研究2.神经系统疾病中医康复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治病症:中风、脑外伤、脊髓损伤、小儿脑瘫后各种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骨关节损伤、颈肩腰腿痛。王艳,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康复中心主任,康复评定教研室主任,校名中医,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创新人才,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学术地位: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后备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黑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教学科研:主讲多门康复医学专业课:《运动医学》、《康复评定学》、《康复疗法学》、《康复医学》(省级精品课)等。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在国内外(SCI)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从事专业: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学、针灸学、康复评定学等主治病症:运动创伤(各种肌腱韧带损伤、梨状肌综合征、髋、膝、踝、足疼痛、网球肘等)、脑血管疾病、脊髓损伤、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挛缩、周围神经损伤、手外伤、断肢再植、小儿脑瘫、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赵彬,康复中心副主任,主治医师,硕士社会兼职: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东北地区康复者联盟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医康复委员会委员主治病症:中风、脑外伤、脊髓损伤、小儿脑瘫后各种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骨关节损伤、颈肩腰腿痛。陈慧杰,主治医师,博士,康复评定教研室副主任。学术地位: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教学科研:主持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1项,发表专业论文3篇,国家级规范教材编委。从事专业:康复医学、康复评定学主治病症:中风、脑外伤后各种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颈肩腰腿痛。

康复中心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