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利辛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1987年正式成立。有医生2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11名;护士22人,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11名,护士10名,驾驶员13人,120接线员6人,担架员4人。120急救中心设在县医院急诊大楼,占地2600平方米,设有急诊分诊台、急诊内外科门诊、急诊内外科病房、急诊收费室、急诊B超室、急诊心电图室、200平方米输液大厅、80平方米的抢救大厅。住院病床66张,留观病床18张。有救护车13辆,其中重症救护车4辆,设抢救平台4张。配备有无创呼吸机1台、呼吸机3台、急诊内外急救箱15个、洗胃机2台、吸痰器5台、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清创包各6个、心电监护仪38台、车载呼吸机1台、同步电除颤器1台。急救中心能把握住3个1分钟概念:对于危重患者,能在1分钟内进入抢救大厅。对于中毒患者能在1分钟内进入洗胃室。普通的清创,能在1分钟内进入急诊手术室。对于开放的外伤和内出血,能以最短的时间进入手术室。科室拥有专设的电梯,所有的检查和抢救都在一个独立的单元进行,这就大大的缩短了抢救时间,为急诊急救患者缩短急救流程,院前、院内急诊救治无缝连接,进一步创造了条件,急救功能进一步加强。各级医师均能熟练的掌握气管插管及切开、动静脉穿刺置管、心肺复苏技术、机械通气技术、血液净化技术等。急诊外科开展各种胸部外伤的胸腔闭式引流、开胸探查、肋骨固定术。肝脾破裂的脾脏切除及肝叶切除术。消化道出血的胃肠切除、脾脏切除及门奇断流术、各类胃肠穿孔的修补及切除术、各类肠梗阻的松解及肠切除术、化脓性胆管炎的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以及四肢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术。急诊内科开展了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肝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和各类颅脑损伤的治疗、心脑血管意外、各类中毒的洗胃、心肺复苏的抢救等。自2010年起,急救中心共接收非手术治疗的36例外伤性肝脾破裂的患者,科室通过运用经皮腹腔穿刺置管技术、非手术自体血回输技术、中心监护系统,进一步扩展了监测及治疗手段,提高了非手术保脾的比例,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多种方式开展重症胰腺炎的综合治疗,三年共收治胰腺炎患者42例,转院2例,治愈率达95.44%。2009年1月,依托临床血液透析中心,联合开展漂白土胃肠道灌洗+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循症研究。治疗百草枯患者15例,死亡1例。目前在我市范围内,开展此项治疗,属市域最早,生存率最高。同时开展成年人嵌顿性疝无张力修补术,目前已施行手术20余例,尚无一例复发。开展大面积撕脱伤的VSD应用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急救中心能于5分钟内出车,可同时出诊车4至8人次,遇到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情况下,可在10分钟内全员上岗,同时出车16辆。日均急诊量50至60人次,年接诊15000人次,年收治病人4000余例,年开展各类手术800余例,抢救成功率在96%以上,年收入两千余万元,在我省70多家县级医院中规模最大,是我县唯一一家被亳州市卫生局批准的具备院前急救资格的合法机构。按卫生部要求全员持证上岗,多人多次参加中国红十字协会急救师培训,先后派多名医师到省立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进修、蚌埠医学院学习。连续三届获得亳州市院前急救大赛一等奖,2007至2013年,连续四届参加安徽省院前急救大赛,分别荣获优秀选手奖、优秀团体奖、团体三等奖、团体优秀奖。赵沛、李涛、赵东等三人分别获得全省急救能手称号。同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2014年6月,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上级各部门的关怀下,在科主任金汉杰的带领下,成功申报了省卫生厅特色专科。这是全省县级医院中唯一一家申报成功的。也是我院建院历史上唯一的、获得省卫生厅批准的特色科室。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坚持以人为本、永不放弃的理念,实行高起点、高效率、高水平的救治服务,为拯救生命、捍卫生命不断努力。科室发展目标:一、开创我省县级医院急救新模式。1、打造一支过硬的院前急救队伍。要求:年龄25—35周岁,大专以上学历,护士以男护为主。人人熟练掌握各种院前急救技术,做到呼之即来,来之能接,接之能救。2、多点布局接诊。我院现有3辆救护车分布在乡镇,就近接诊能大大缩短接诊时间,真正做到"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年内还将增加这一数字。使布局更加合理,接诊更加迅速。3、探索多学科的联合救治,吸收多个学科中级职称以上人才加入急诊队伍。减少会诊环节,缩短会诊时间。要做到医生等病人,而不是病人等医生。二、加强亚转科建设:分别设立普外、创伤、普内及中毒4个治疗组。每组至少有主治医生1名,住院医师2到3名。三、深化科研项目,增加上述临床研究病例的数量和质量.争取用1至2年时间再内发表论文5到6篇,并申请科技成果奖。四、进一步缩短急诊急救的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通过优化抢救流程,做到无缝链接,进一步缩短急救时间,通过提高业务强化自身素质,提高抢救成功率则是急救中心最终的追求。
120急救中心医生
120急救中心锦旗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