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科室简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是集医、教、研、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核医学科创建于1998年,由最初单一的131I吸收率、肾图非显像检查发展为目前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独立的三级学科。核医学科2005年引进了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双探头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不仅能进行非显像检查-肾图,还能开展各种显像检查,包括甲状腺、心肌、骨骼、肾脏、肝脏等脏器的功能显像,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及国内知名医院的进修学习,先后开展了以甲亢、骨转移为主的核素治疗。核医学科现有SPECT、多功能核素检测仪、激光相机及计算机辅助诊断等先进设备,成像速度快,图像清晰,报告及时。科室现有设备适用于骨骼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多脏器的功能检查、疾病诊断、核素治疗。核医学科有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管护士、技师组成的医疗团队,富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具有ECT检查室、功能检测室、治疗室、注射室等完善的设施,为来院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专家咨询、优质的技术服务、疑难病例的检查诊断,我们秉承全心全意为您服务的宗旨,尽心尽力提供最佳、最舒适的服务,为您解除因疾病引发的烦恼、痛苦。核医学科全体工作人员以精湛的技术、热情的服务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诊。核医学科开展的工作检查项目:全身(局部)静态(动态)骨显像、甲状腺静(动)态显像、肾脏动(静)态显像、心肌静息(负荷)灌注显像、肝胆动(静)态显像、消化道出血显像、异位胃粘膜显像、肺灌注(通气)显像、唾液腺显像、甲状腺旁腺显像、肿瘤阳性显像、肾图、131I吸收率等。治疗项目:甲亢的131I、骨转移癌的核素治疗等。设备功能介绍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作为医学功能分子显像设备中的基础设备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普及,主要原理是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后,在不同组织与器官、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分布随者生物大分子特性和组织、器官代谢的不同有明显差异,利用SPECT探测放射性药物的体内分布并对探测结果进行处理就可以获得人体生化改变和组织、器官代谢改变的信息,从而早期、特异地诊断疾病。SPECT以功能检查为主,反映的是生物大分子特性和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状态,为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直接提供活体生化改变信息,清晰再现人体功能代谢状态,从而使人们直接把握疾病的本质。具有早期诊断、无创、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方便快捷及全身、多种扫描方式等特点。核医学设备检查的特点早期诊断: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遵循基因突变-生物大分子改变-代谢改变-解剖结构改变的过程。由于该设备检测的是疾病早期的特征性改变,常较其它检查方法早半年左右发现疾病,尤其在全身骨扫描中,发现病灶一般早于X线3-6个月。无创检查:该检查通过无创手段(如静脉注射)引入放射性药物,病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检查,一般检查项目无明显禁忌症,并适合各种年龄段的病人。灵敏度高:基因、受体显像等检查常需检测微量生物大分子改变,该设备可以检测微摩尔甚至皮摩尔级的生物大分子微小变化。特异性强:生物大分子的识别系统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显像药物的高特异性决定了其疾病诊断的高特异性。应用广泛:可用于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等。全身多种扫描方式:是当今唯一能提供一次扫描完成全身检查的显像设备,能提供静态、动态、断层、门控、门控断层等全部SPECT检查模式。核医学的临床应用价值肿瘤:改善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主要临床应用为肿瘤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病灶定位、肿瘤的分期、分型和复发的监测、放射治疗“生物靶区”的确定、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疗效评价等。心血管系统: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明显优于ECG、B超、CT等,其诊断灵敏度为:87-93%;特异性:83-91%。对心肌梗塞的诊断灵敏度更高(98%),特异性97%。该方法不仅反映机械性冠脉病变,而且反映功能性冠脉病变,后者是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是判断梗塞心肌区心肌存活状态的可靠方法,它对指导再灌注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全身骨骼系统:该方法灵敏性极高。对恶性肿瘤全身骨骼转移及原发骨肿瘤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隐性骨折鉴别诊断及骨移植成活追踪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对恶性肿瘤全身骨骼转移具有独特的价值,常比普通X光检查提前3-6个月发现病灶,并且一次扫描可得到全身骨骼病灶的部位、大小和骨质破坏程度等重要信息。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显像是核医学显像传统检查项目。广泛用于判断甲状腺的功能状况和结节良恶性,甲状腺核素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的判定,指导甲亢等疾病的治疗等。泌尿系统:唯一评价分肾功能的方法。是评价分肾肾小球或肾小管功能的唯一方法,用于评价分肾血流灌注和排泄功能,也用于鉴别机械性或非机械性梗阻,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有效血浆流量,评价肾移植可行性、早期排斥反应的监测及肾脏手术前判断肾功能的唯一方法。神经系统:最广泛的神经功能学评价方法。明显提高癫痫病灶定位的准确性,使癫痫的手术或介入治疗治愈率从30%左右提高到80%以上。核医学显像在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也极为广泛,如脑中风、脑肿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脑脊液鼻漏、脑积水等;近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99mTc-Trodat1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对帕金森氏病的特异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消化系统:主要用于先天性胆道闭锁、新生儿黄疸、肝血管瘤、下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诊断,其中急性胆囊炎是核医学的三大急诊之一。呼吸系统:肺灌注、通气显像广泛用于肺栓塞诊断,对于术前肺功能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