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放射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共37人,主要分为做疾病诊断的医师和做摄影检查的技师以及护理人员,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2人。放射科现包括普通X线检查、CT检查、MR检查、介入室四个部分。主要工作是为患者提供临床X线、CT、MRI检查和疾病诊断,并与临床科室协作开展介入诊疗技术。拥有德国西门子128层螺旋CT、德国西门子1.5T超导型高场核磁共振、德国西门子直接数值化摄影系统(DR)、柯尼卡数字X线成像系统(CR)、多层螺旋CT、中美合资MRI成像仪、德国西门子大型"C臂"数值减影血管造影机、东芝数值胃肠机、富士激光打印机等影像设备,以及网络化PACS系统,建设成为现代数值化影像学科。可满足骨骼、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中枢神经、五官等系统常规及血管、消化、泌尿及生殖系统的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尤其是近年引进的多层螺旋CT,是目前国际先进、桂西地区最高档的CT医学影像设备,具有检查时间短、图像清晰及包括三维重建、血管成像等多项特殊功能的优点。新引进的德国西门子大C臂血管造影机,为全世界先进的设备,作为全身各部位血管和心脏及各种肿瘤疾病造影检查、各种介入手术的影像导向,大型C臂DSA以其高清晰度、高分辨率和快捷的速度,为临床解决了大量疑难诊断问题,使血管造影、冠心病显影治疗、心脏病治疗及肿瘤介入治疗等成为常规诊疗项目,使右医附院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介入治疗水平与国际接轨。放射科一贯重视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工作,近年来,平均每天为约2、3百名来自百色市各县、乃至周边地区如云南、贵州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深受患者的信赖。作为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放射科,除了肩负起临床放射诊断工作外,还承担着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来承担着医学影像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的影像学课程教学工作,为培养医学人才做了应有的贡献。此外,放射科每年还承担10多名进修人员的培训任务及大量临床实习教学,为百色市各县、周边地区如云南、贵州培养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做了不少工作。科研工作也逐步得到加强,先后主持厅级科研课题5项、院级科研课题10项,百色市科研课题5项,累计发表教学、科研论文70余篇,科室每年都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区内、外学术会议,开展各种学术讲座,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放射科不断强化管理,规范服务,提升品位,无论是从硬件建设、服务理念、规范管理;还是到业务技能、专科发展、科研成果等各方面,均都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放射科将以先进的设备、准确快速的诊断结果、优质周到的服务为广大患者提供现代化的影像学检查。专科技术项目:1、常规X线摄影常规X线摄影是传统影像诊断科的基石,应用于临床已愈百年。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全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技术。特别是我科新引进的DR,开辟了传统放射影像的新纪元,其具有高清晰度的数字影像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能够为病友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外,我科还为行动不便的住院病友提供床边摄影服务。2、介入放射诊疗介入放射科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新引进的西门子大平板数值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为世界先进的血管造影机,有数位硕士、博士、教授、副教授联合开展各种介入诊疗活动,目前我科开展了多种高难度手术,包括肿瘤栓塞术,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腔道内支架治疗术,穿刺引流术,血管畸形栓塞术,输卵管再通术,椎间盘切割术等。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栓塞灌注;肝囊肿引流硬化诊疗等。子宫肌瘤、妇科恶性肿;腰椎间盘突出症、骨骼恶性肿瘤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和各种原因的血管狭窄、血栓栓塞等。以及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造影或支架再通血管等诊疗活动。3、CT扫描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简称CT)是一项临床应用于疾病诊断的医疗影像学检查技术。它利用医疗诊断性X射线对人体的透射功能,借助大型、变功率计算机,对透过人体的射线进行精密运算,从数字图像方式剖面显示人体靶器官的解剖形态。是电子计算机和X线相结合的一项新颖的诊断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密度分辨率,能准确测出某一平面各种不同组织之间的放射衰减特性的微小差异,以图像或数字将其显示,极其精细地分辨出各种软组织的不同密度,从而形成对比。我院放射科CT室目前装备有德国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AS128层螺旋CT以及美国GE8层螺旋CT扫描机各一台,并配有先进的激光打印机,螺旋CT扫描机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一圈只要0.33秒,一圈获得128幅图像,1秒钟扫描完成一个器官,10秒钟即可扫描完全身。扫描精度高,可获得0.33mmZ轴高分辨率扫描,图像更加清晰,精准定位、定性。高质量的图像,实时成像,快速三维成像,CT血管造影(CTA),并配有自动压力注射器,等先进的功能设备。可行头面部CT扫描,胸部CT扫描,腹部各个脏器的CT扫描,盆腔脏器CT扫描,增强扫描,并根据病情诊断需要可进行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肺部肿块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为疾病的定性诊断可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信息,脊柱CT扫描,四肢CT扫描等全方位开展CT检查业务,对于脑部外伤,脑血管病变,脑部及身体脏器肿瘤性病变,炎症性病变,先天畸形,肺动脉栓塞,骨骼的骨折,等等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我们相继完成了CT仿真鼻腔镜、CT仿真支纤镜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影像学仿真技术的出现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无创性的人体腔道内镜的检查方法,其应用范围已超过纤维内窥镜,且可显示腔内外病变,极具发展前途。CT三维成像(3DCT)能直观的看到人体解剖结构或病变部位的三维空间结构、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是CT二维图像的有益补充。CT仿真内镜成像(CTVE)是在CT三维成像基础上利用软件模拟实现的对空腔脏器、管道系统的腔内显示和观察,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内窥镜的效果和目的。该方法不仅能从狭窄和阻塞的近端,而且能从远端观察病灶,并能观察到纤维内镜观察不到或无法到达的结构,如血管、气管内腔等。我科在CT三维及仿真内镜成像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取得较好的成绩。CT血管造影(CTA)是在CT三维成像基础上,通过注射造影剂实现的血管三维立体影像。CT灌注成像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脑组织,这种成像方法将对比剂作为一种生理性示踪剂,可有效地反映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量的改变,从而获得组织功能方面的信息变化。为合理选择溶栓等治疗方法提供可半定量分析的手段。CT介入技术是利用CT作为细针穿刺活检或治疗的引导装置的一种技术。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对病变定位准确,并能清楚了解病变内部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从而避开重要结构或坏死组织,提供确切的进针角度及深度,并可在监视下随时调整。对CT引导下的介入能够实时显示动态三维影像。4D全脏器容积灌注成像:4D"钟摆式"螺旋扫描结合"摇篮"式的无级变速扫描床,为临床提供了全脏器的动态容积灌注信息,在脑缺血病变的早期诊断、肿瘤放、化疗后的效果具有重大作用。心血管疾病诊断"金标准":是目前医学界普遍公认的冠心病首选检查方法,而且便于冠心病病人治疗后的复查。显示各种心血管病变,为施行手术提供多方面的信息。4、磁共振扫描2010年启用的德国西门子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该主要特点及技术优势(1)、磁场强度高,图像清晰,扫描层面薄,有利于微小病灶的检出;Tim技术无需病人重新摆位、更换线圈,可一次性全身成像扫描。(2)、16通道数据采集让扫描速度更快,部分部位(如头颅、颈、胸、腰椎)的平扫10分钟内即可完成。(3)、头部水抑制技术(FLAIR),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新梗塞与脑软化灶。(4)、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用于超急性期6小时以内脑梗塞诊断。(5)、脂肪抑制技术,有利于某些病变的显示,在一些病变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如骨挫伤,骨坏死,脂肪病变与出血病变的鉴别等。(6)、新增"BLADE刀锋技术",可以克服一些不自主运动造成的伪影,保证图像质量,使一些稍不配合的病人检查成为可能。(7)、配备心电/呼吸门控,消除心跳/呼吸伪影,更好完成腹部脏器和心脏大血管的检查。(8)、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可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AVM和弥漫轴索损伤所致微量脑出血。(9)、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及泌尿系统水成像(MRU),不用打造影剂就能将胰、胆管及泌尿系统结构等清楚成像,更有利于医生观察和诊断胆道、泌尿系统梗阻或扩张等病变。(10)、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不需注射造影剂即可成像,可更清晰地观察颅内血管病变;(11)、全脊柱扫描,更便于观察脊髓、脊柱病变;(12)、乳腺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更便于观察乳腺各种病变;(13)、肝脏、脑垂体等占位性病变的诊断;(14)、新一代类PET成像:采用弥散作为成像基础,提供类似于PET图像的全身弥散成像,用于肿瘤病灶的检出。具有高信噪比、高空间分辨率、成像速度快、全身适用、无须造影剂、无创伤等特点,对于疾病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15)、脑功能成像:频谱分析软件、实时在线BOLD成像、3DFLAIR序列成像等。主要临床应用(1)头部:如脑缺血性病变,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脑先天性病变,脑炎,脑脓肿,脑出血等。(2)颈部:各种肿瘤性病变,如鼻咽癌、甲状腺肿瘤、颈部软组织肿物等。(3)脊柱、脊髓:如椎间盘膨出、突出,脊髓损伤,脊髓先天性病变,椎管内肿瘤。(4)胸部:如肺癌、纵隔肿瘤、乳腺癌、乳腺增生等病变。(5)腹部:如肝癌、肝脏血管瘤、肝脓肿、肝脏其他肿瘤等、胆管癌,胆系结石,胰腺炎、胰腺癌,肾脏疾病,尿路梗阻病变、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直肠癌,子宫、卵巢肿瘤等。磁共振室现有另一台开放式安科磁共振机,该设备具有扫描速度快,成像质量高,功能齐全,形态诊断与功能诊断相结合等优点,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检查及多种疾病的诊断,如肿瘤、感染(包括结核、病毒、寄生虫等)、血管性、代谢性、外伤、中毒及先天性等疾病的诊断。⑴磁共振血管造影:不需注射造影剂即可使血管显影,其效果可与有创的DSA媲美,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栓塞,脉管炎,门静脉高压等。⑵磁共振水成像:不需注射造影剂即可使含液体的管道清晰显影,如(胰胆管成像,尿路成像,脑脊液成像,膜迷路成像,鼻泪管成像等)适用于脑积水,胆道梗阻,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⑶心脏MR电影;⑷乳腺MR扫描:能早期发现乳腺良恶肿瘤及乳腺增生症等。⑸脑功能成像:如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成像是目前能发现超急性期脑血管意外的最灵敏的检查方法。5、网络化PACS系统将数字化影像检查设备的CT、MR、DR、CR和数字胃肠机等设备的图像输出到PACS系统上,建立了放射科数字化阅片室和数字化读片中心,实现放射科病人登记、候诊和影像诊断报告电子化。有效地缩短了病人的检查流程,检查后的图像很快传到医生诊断工作站上,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医生的影像学诊断,同时大量的检查图像得到数字化网络存储,解决了以往容易出现的胶片损坏或丢失图像等管理问题。电子候诊呼叫系统方便了患者排队和候诊。

放射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