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肿瘤骨病外科专业是国内较早开展骨病外科各项专业技术的科室之一,也是山西省内唯一的骨病专科,2010年获得卫生部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病外科专业开放床位40张,现有骨病专业医生9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4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生导师1人,是省内规模最大的骨病外科医疗、科研、教学基地。骨病外科主要治疗骨肿瘤,骨感染,骨畸形,骨坏死。骨肿瘤的诊断治疗是骨病的特色,是全省最强的亚专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著名的骨肿瘤专家吕智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骨肉瘤的保肢治疗,经过正规化的治疗,保肢成功率达90%以上。并相继开展了髋、膝、肩、肘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广泛切除肿瘤假体重建术,儿童恶性肿瘤保留骨骺的假体重建术。在此基础上向骨科的禁区进军,开展了骨盆恶性肿瘤的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骶骨肿瘤的切除腰髂钉棒重建术,脊柱肿瘤后路enbloc切除术,这些手术均跨入了全国的领先行列。骨感染的治疗包括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创伤后骨髓炎,骨与关节结核,脊柱结核等。骨畸形常见的有膝内翻,膝外翻,髋内翻,肘内翻及足踝畸形,对这些畸形的治疗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医师介绍吕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骨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SICOT中国部骨肿瘤学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脊柱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骨转移瘤学组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肿瘤专业学组委员。山西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医师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山西省骨质疏松学组副主任委员。《实用骨科杂志》主编,《中华骨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骨伤》编委,《中国骨与关节杂志》通讯编委,《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特约编委,《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编委。从事骨科临床治疗和骨病研究工作30余年,在创伤骨科、骨病、尤其是在骨肿瘤和骨坏死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率先开展了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规范的化疗,假体的重建,并建立了化疗病房,使骨肉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达到60%左右,跨入了国内先进行列,近年来,独立开展了髋臼肿瘤的切除与重建,及骶骨肿瘤的全切术,填补了省内的空白,并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开展了脊柱转移瘤的椎体成形术。在骨坏死方面,开展了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核磁诊断及钽棒植入的保头治疗,延缓了股骨头的塌陷,使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治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07年获山西省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并获得青年医学专家称号,同年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记个人二等功。2009年被评为中共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中共山西省教育厅党组联系高级专家。2011年7月被特聘为健康365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目前已带硕士研究生40名,毕业30余名。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和译著9部,承担省级科研项目是四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四项。李立志,硕士,副主任医师,骨病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保肢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山西省骨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骨科基础研究学组委员,山西省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山西手外科学会足踝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实用骨科杂志编委,山西省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聘任专家,山西省卫生厅骨科质控中心秘书。研究方向:骨肿瘤、骨病。擅长治疗复杂骨折、关节周围骨折,骨与关节畸形,骨与关节结核,特别在骨肿瘤方面,开展了骨肉瘤的保肢治疗,术前、术后的正规化疗,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对儿童恶性骨肿瘤进行了保留骨骺的手术,减少了双下肢不等长。在软组织恶性肿瘤方面,开展了手术、化疗、放疗相结合的综合保肢治疗,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在骨转移癌治疗方面,开展了椎体成形术,肿瘤切除人工关节置换,病理骨折的骨水泥填充内固定等技术。并积极开展高风险、高难度手术,如脊柱肿瘤的切除重建,骶骨肿瘤的切除重建,率先在省内开展巨大髂骨肿瘤的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重建,骨盆恶性肿瘤半骨盆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填补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数十篇,参编2部著作,主持科技厅课题1项。冯毅,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哈佛大学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山西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世中联骨与关节医师会脊柱学组常务理事,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脊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公益巡讲项目指导专家,山西省欧美同学会会员,《实用骨科杂志》编委。承担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项,山西省专项基金资助项目1项,院基金资助项目2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主编及参编专著5部。擅长脊柱肿瘤、脊柱畸形、脊柱结核、颈腰椎病等脊柱骨病的手术治疗以及复杂脊柱手术的翻修。率先在省内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脊柱结核及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成功开展山西省第一例胸椎肿瘤和第一例腰椎肿瘤的一期后路enblock切除术;独创的WPLIF术使得传统的腰椎手术微创化,在改善疗效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卧床时间。罗华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骨科骨病的研究和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对膝关节积液治疗有非常好的疗效。对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有很好的诊断和治疗。开展的"颈脊髓后方致压三维运动下生物力学分析和临床研究"在2007年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十篇,代表作有《钽棒植入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帕瑞昔布对骨科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等。2011年,作为山西省第一批援疆干部,在新疆开展援疆工作,圆满完成援疆任务。陈崇伟,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留学归国专家。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足踝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足踝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老年医学会足踝外科分会副会长,美国骨科医师协会会员(ORS和AA0S),太原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实用骨科杂志》编委。近年,分别在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骨科、哈佛大学医学院骨科、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学习骨科及足踝外科。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3年。擅长于足踝部疾病的治疗,如:踇外翻、类风湿足、糖尿病足、平足、高弓马蹄内翻足等足踝部畸形,以及足踝部关节炎、足踝部运动损伤、骨折和骨折后畸形矫正等。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回国留学基金等四五项基金研究,参与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主编和参编骨科专著7部。任步方,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会骨质疏松工作委员会委员。《低氧对软骨细胞影响》获中华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基础研究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国际CORS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级基金项目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工作十余年,对骨科四肢骨折、关节及脊柱疾病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骨病组医生
骨病组锦旗墙
![锦旗](https://med-fe.cdn.bcebos.com/doctor/homepage/pennant.png?x-bce-process=image/auto-orient,o_1/resize,w_310,limit_1/quality,q_85/format,f_auto/auto-orient,o_1)
![百度健康](https://med-fe.cdn.bcebos.com/health-pc/doc-icon-bottom-logo.png?x-bce-process=image/auto-orient,o_1/resize,w_1242,limit_1/quality,q_85/format,f_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