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科室信息科室:消化内科负责人:叶国良床位数量:82张地址:门诊楼2楼;病房:绣山楼7、8楼;内镜中心:绣山楼3楼电话:病房:7楼0574-87035707,8楼87035708;内镜中心:0574-87035703科室简介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原宁波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科实力稳步提升,2014年医院整合相关科室团队,组建成立了宁波大学消化病诊疗中心,在医院"医教研管四轮驱动"的战略引导下,科室全面协调发展,2015年成为浙东消化病专病中心,2016年成为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先已成为浙东区域消化系统疾病医、教、研中心。消化内科设有门诊、病房、消化内镜中心、胃肠动力室、消化放射介入中心、消化疾病研究所。消化内科现有医师23名,其中主任医师1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5名,实验技术员1名,获得博士学位1名,硕士学位16名,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中心发挥人才优势,推动亚专科发展,现已形成消化内镜诊疗、介入诊疗、胃肠道早癌、胃肠动力、炎症性肠病、慢性肝病等特色专科。病区床位82张,主要收治消化系统疑难疾病、重症疾病、介入和内镜治疗病例。消化内镜中心拥有目前最先进的带NBI功能的Olympus290型系列高清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单气囊电子小肠镜、放大胃、肠镜、治疗型电子胃、肠镜、纵轴超声内镜、超声微探头、胶囊内镜、经口胆胰管镜(Spyglass)以及全自动内镜洗消机。学科始终站在内镜诊治的最前沿,目前内镜诊疗技术处于国内先进、市内领先水平,在消化道大出血、胃肠早癌、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贲门失迟缓症、胰腺肿物穿刺等内镜诊疗方面经验丰富,已成熟开展EMR、ESD、STER、ERCP、EUS+FNA、EVL、EIS、POEM、EFR等内镜手术,2020年完成相关内镜治疗7700余例。消化放射介入中心能独立开展消化道出血介入栓塞、TIPS、门脉系统血管溶栓、TACE+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等。作为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学科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宁波大学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及内科学硕士学位点挂靠在我科,科室承担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进修医师等多层次多类别的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工作。2019年7月以我科为主体成立了宁波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开展临床和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组建多学科研究团队,在胃肠早癌、肠道微生态、HP致病和耐药、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等研究方向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十三五期间科室共申请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27项,发表一类以上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学科注重人文建设,打造学习型卓越团队,围绕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形成了独特的科室文化,提出了质量理念"以病人为中心,精医于民、仁术至善,精业奉献、务实创新,追求医疗和服务的卓越"及行为文化"医护无缝、镜人合一、周到细致、万无一失"。学科首创的"医教研管四轮驱动,医护患无缝隙"质量管理模式荣获2017年首届全国优质服务质量大赛二等奖、浙江省优质服务大赛一等奖。此外,中心多次被评为医院"幸福科室"、"人文科室",2017年学科并被授予"浙江省青年文明号"、"全国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2016年学科带头人叶国良主任医师荣登业内最高荣誉"中国医师奖",2018年被授予"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宁波市卫生名医"。(数据截止到2021年3月)特色优势1、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治在省内较早组建消化道早癌工作团队,在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研究领域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目前已开展经鼻超细内镜、高清内镜、放大内镜、电子染色内镜,胃早癌检出率达40%以上,居国内一流水平,同时开展EMR、ESD、STER、ESE等治疗技术,操作水准达国际先进水平,多次受邀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报告及内镜操作演示。每年举办多次国家级继教班、ESD手把手培训班,搭建浙东区域胃肠道早癌诊治协作网络,推广内镜精查和内镜下治疗技术,为提高我市消化道早癌诊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2、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综合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情凶险,运用内镜下硬化剂、组织胶注射、连环套扎等技术紧急治疗,急诊止血率达99%,择期运用内镜下硬化剂、组织胶注射、连环套扎序贯治疗直至曲张静脉消除,联合中西医结合的药物干预,达到二级预防目的。通过长期探索方案优化,形成了"以内镜治疗为基础,中西医药物联合干预为重点,医护患无缝隙延续性护理"为特色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二级预防综合干预方案,效果显著,大大减少了再出血风险,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对食管胃底重度静脉曲张、顽固性腹水,开展了以TIPS为主的介入治疗,见效快,疗效可靠。3、炎症性肠病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成立炎症性肠病亚专科,集临床病房、专病门诊、内镜诊疗为一体,同时联合影像科、营养科、肛肠科、普外科组成多学科团队。团队主要成员多次赴美国、法国、日本等国际一流专科访学深造,每年举办国家级继教班,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讲课交流,紧跟国际最前沿。目前已常规开展胶囊内镜、气囊小肠镜、CT仿真肠镜等检查手段,精准诊断炎症性肠病,评估病情进展,针对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患者开展规范化综合治疗和随访管理,在控制病情、维持缓解、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4、消化道大出血的多学科联合诊治联合内镜、放射介入、麻醉、外科、ICU组建MDT治疗危重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急诊胃、肠镜检查、数字化血管造影(DSA)、胶囊内镜、小肠镜检查等先进措施及时明确出血部位、原因,并根据不同病因实施内镜下止血、放射介入止血或外科腔镜手术。5、重症胰腺炎的多学科联合治疗联合ICU、内镜、放射、超声、外科组建MDT治疗重症胰腺炎,开展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干预、床旁持续血液滤过、小肠置管肠内营养、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降低死亡率。6、功能性胃肠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长期便秘、腹泻、腹痛、腹胀、烧心感等症状,而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本科通过高分辨率胃肠动力检测、胃肠镜检查、胃肠激素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对于部分难治性患者,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辨体调理,标本兼治,既能有效缓解症状,又能减少疾病的复发。7、贲门失迟缓症的精准分型和内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为临床疑难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我科拥有先进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系统,帮助该病精准分型,指导选择治疗方案。本科已成熟开展了内镜下球囊扩张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8、洗涤肠道菌群移植治疗疑难疾病粪菌移植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安全性良好,但在我市仍处于起步阶段,我院率先在省内成立了粪菌移植实验室,引进了智能化、标准化的肠道菌群分离和制备设备,建立了"洗涤肠道菌群移植"临床技术应用平台,开展了IBD、顽固性便秘、小儿自闭症部分疑难疾病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科研教学本学科具备较好的临床医学研究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拥有宁波市胃肠病学重点学科、宁波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李兆申院士工作站、宁波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治新技术创新团队等研究创新平台,近5年获得各级平台建设经费超过1000万元,目前在研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级课题以及横向合作课题20多项,累计到账课题经费200多万元,目前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本研究所已与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香港中文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并依托医学院"浙江省病理生理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平台,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具备了较好的研究工作和学术交流条件。近5年来,科研成果丰硕,共申请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25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期刊20余篇),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作为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本学科一贯重视教学工作,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10多名,宁波大学医学院内科教研室挂靠在我科,科室承担了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进修医师等多层次多类别的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工作。科室文化²浙江省消化病区域专病中心(浙东)²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胃肠病学)²宁波市临床特色重点学科(消化内科)²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培训学院基本内镜培训基地²国家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技术培训基地²国家早期胃癌筛查研究协同网络协作中心²全国肝胆病防治基地²国家将才工程(ESD术)培训中心²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理事²中国出血中心联盟理事单位²浙江省消化病专科联盟成员²浙江省门静脉高压TIPS治疗专科联盟成员单位²宁波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治新技术创新团队骨干成员²李兆申院士工作站²全国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²全国首届优质服务大赛二等奖²全国医院管理奖-学科管理十佳口碑案例²浙江省首届优质服务大赛一等奖²浙江省青年文明号²宁波市工人先锋号²中国医师奖(叶国良主任)²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叶国良主任)²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叶国良主任)²全国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顾君娣护士长)²中华护理学会内镜侧漏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