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成立于1987年,1995年9月成为中山市新生儿急救中心,2009年成为中山市新生儿质控中心、广东省新生儿护理抢救分中心,2016年成为广东省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是中山市重点专科,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广东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肩负着全市新生儿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培训工作,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诊疗水平接近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是中山市规模最大,梯队建设完善的新生儿急救中心科室位于儿科大楼5楼,占地1526m2,环境优美,设有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室、过渡区、黄疸区、感染区、隔离区六个病区,配有中央鲜风系统、中央空气消毒系统、安全监控系统,配备高级早产儿培养箱、多功能监护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T组合复苏器等基本设备,以及脑功能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Ret-cam眼底照相机、支气管镜、胃镜、吸氧浓度监护仪、机械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等重症救治及监护设施,进行监测、维护、替代脏器功能。现有在编新生儿专科医师29名,护士60名,其中硕士8名,在读博士2名,在读硕士1名,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9名,5人担任全国学术组织委员,10人担任省级学术组织委员。年收治病人数4000余人,救治危重病人2300余人,抢救成功率98%以上,其中1500g以下极低出生体重儿抢救成功率90%以上。目前成功救治体重最低490克早产儿,胎龄最小24周早产儿。经过医务人员日日夜夜细心呵护,这些"微型"宝贝均顺利成长,如今都已蹒跚学步,聪明伶俐不输他人。在完成医疗保健任务的同时,我科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及大量科学研究。近五年承担省级课题1项,市级重大课题1项,市级课题8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篇,参与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等牵头的全国多中心研究7项。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山市科技进步奖1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举办各级继续教育项目28次(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项目共11项)。"细致工作每一天诚信服务每一人"是整个科室的座右铭,每位医护人员从我做起奉献真心爱心,继续为患儿提供一流的亲情服务。重点项目与技术1.早产儿及极低/超低体重儿综合救治对早产儿采用产前激素促肺成熟、早期肺膨胀策略、Insure及Lisa技术进行PS替代治疗、序贯呼吸机支持、PICC、脐动静脉置管、营养支持等综合救治措施。近10年来中山市年分娩量约为6万人,早产发生率约为6%,中山市博爱医院年分娩量约1万人,早产发生率约为11%,每年救治早产儿约600例,抢救成功率在99%以上,其中出生体重<1000克的"微型"新生儿将近20例,是全国最早有救治超未成熟儿能力的单位,早在2006年,我中心项目《成功救治625克超极低出生体重儿1例》获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成功救治体重最低490克早产儿,胎龄最小24周早产儿,体格生长及神经系统发育随访均正常。2.亚低温治疗选择性头部亚低温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向临床推广的神经保护策略。我科对体重≥2500g、有重度窒息史的足月儿,在生后6h以内出现HIE的临床表现或EEG明显异常者在1-6小时各个时龄给予亚低温治疗,将患儿于远红外辐射台上,冰帽置于患婴头部,温度探头置于患婴耳后,维持局部温度在33℃以上,直肠温度34-35℃,必要时以远红外辐射加温,持续72h后自然复温,以降低脑细胞代谢需求,减少脑细胞ATP下降和乳酸积聚,阻止缺氧缺血后细胞内毒素的大量聚集,进而阻止神经细胞死亡/凋亡,以期改善HIE患儿预后。自临床开展一年多来,效果显著,HIE患儿临床恢复期明显缩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随访神经系统发育状况明显改善。3.开展新生儿外科与儿外科精诚合作,近5年来手术例数超300例,年手术量达70例,成功率高,愈后良好,早产儿手术成功最低体重的仅为900克。承担了先天性膈疝、先天性腹裂、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肠穿孔、先天性肛门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食道闭锁并食管气管漏等严重发育畸形术后管理,包括呼吸、循环、胃肠道、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支持,效果显著,极少发生明显的术后并发症,极大地提高了新生儿外科的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与脑外科合作,开展新生儿大量颅内出血脑室引流术,明显改善了颅内出血患儿的预后。4.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技术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胆红素脑病,遗留智力障碍、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我科从1995年即开始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或伴有胆红素脑病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每年有超过50例的换血术,疗效显著,迄今为止,未见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早在2003年,即与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作完成了科研项目《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诊断与治疗的研究》,其成果获得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将科研与临床有机结合,实现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指导临床实践。在此项科研项目的带动下,对ARDS的早期识别及呼吸支持方面等相关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成功抢救危重症并发ARDS患儿近千例,获得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6.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1996年开始推广新生儿新法复苏技术,负责全市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及日常督导工作。2011年起共举办六届全市范围的新生儿复苏技能竞赛,2017年进行中山市新生儿复苏镇级师资考核认定,实现逐级培训师资,现有新生儿复苏省级师资1名,市级师资5名,镇级师资42名,广东省围产医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新生儿复苏学组组长及成员3名。经多年反复培训,中山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由2002年的26.7‰下降至2019年的13‰以下,2012年获得全国新生儿复苏项目培训工作优秀奖。7.高危儿/危重儿转运我科于1995年经中山市卫生区批准成为中山市新生儿急救中心,1999年起开展区域性高危儿转运工作,肩负全市24个镇区危重新生儿转运急救任务,设有专门的急救电话,配备有4辆急救车,转运呼吸机、转运温箱、急救箱、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微量血糖仪等设备,每年转运高危新生儿1000例,转运半径辐射至江门、珠海、澳门等地,为提高中山市危重新生儿的急救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8.高危儿/早产儿出院后管理1995年成立高危儿门诊,2005年建立以新生儿科医生为主的多专科联合模式的高危儿随访中心,2009年开设早产儿随访门诊,现早产儿随访每年约8000人次,随访人数从出院人数的40%逐年上升至今年的93%,保证患儿出院后的营养、智力、再发疾病管理。2012年获"亨氏杯"中国妇幼保健事业成就奖---妇幼营养与保健科研二等奖。2003年起开展PICC置管,每年置管例数300多例,最长留置时间达3个月,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通道。图为医务人员正在为一1100克的小早产儿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