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一、概况:1988年—2020年,由超声诊断室发展而来,超声一科现已成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诊断、治疗科室,开展全身各部位超声诊断和介入性治疗,包括心脏、腹部、胃肠、血管、小器官、肌骨、腔内超声及超声造影等系统检查项目,以乳腺全容积成像、肌骨超声、超声造影及介入超声为特色。1988年建科之初,科内仅有医务人员7人,其中副高级职称1人、讲师1人、主管技师2人、助教3人。经过30余年的不断发展壮大,截止2020年科室在岗人员已达32人,其中医生19人、工勤人员12人、主管护师1人。在岗医师涵盖特聘教授1人、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有硕士16人,博士2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声一科在诊疗设备的更新方面也持续与时俱进,从1988年仅有黑白B超仪3台(含便携式1台)、A超仪2台,到2020年,已拥有东芝aplio900、西门子ACUSONS2000ABVS、日立HIVISINAvius等国际上先进的15台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1988年诊治患者约2万人次,2019年诊断治疗病人约20万人次。二、专业技术发展超声一科本着打造一流学术、科研团队的理念,持续关注国内外超声专业学术新进展和前言动态,不断学习、引进、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如超声消融治疗、超声引导下肌骨疾病的治疗等。在提高理论的基础上,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参与并举办院内外专业学术活动,团队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在实践上积极联合相关临床科室,参与多学科联合的一体化治疗项目。经过不断的努力,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是在脑卒中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和乳腺肿瘤术前术后评估。专业技术发展大事记:1996年,开展了介入超声,超声引导下活检技术在全身各器官应用,同时开展了国际前沿的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如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肝脓肿等囊性病变的超声介入治疗以及超声引导下胆囊造瘘术等多项治疗等。2001年,率先在省内开展了超声造影在肝癌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2003年,开展了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对直肠癌、直肠平滑肌瘤、前列腺、精囊腺肿瘤及炎性改变、膀胱癌、膀胱息肉及义务等病变进行准确诊断,对可疑病灶可进行准确的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2005年,开展了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2008年,开展了超声造影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2013年,开展了乳腺全容积成像检查,可疑病灶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乳腺疾病患者的术前诊断与评估做出准确的判断。2014年,开展了三维心脏检查,开启了心脏超声新的里程碑。2016年,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及肝脏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同时开展肌骨超声及超声引导下肌骨疾病治疗。还开展了胃肠超声检查,以无痛苦的优势,为广大患者提供方便的检查,尤其是儿童患者及体弱患者。2017年,开展了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对颈动脉疾病患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成为院高级卒中中心成员科室。2018年,参与乳腺多学科一体化诊疗中心建设,为乳腺疾病患者提供术前术后的系统化评价。2019年,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结节射频消融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很大程度减轻了患者治疗的痛苦。开展了新生儿超声,为新生儿这个特殊的患者群在治疗上保驾护航。成为了东北唯一的西门子ABVS示范实验室。2020年,科室多名医生参与新冠肺炎诊疗一线工作。三、教学成果深度开展科教一体化,科室每年承担大连医科大学五年制、七年制、研究生、留学生的超声诊断学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临床诊疗经验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基础。科室团队连续多年指导研究生参加技能大赛,2018年曾荣获辽宁省住院医师培训超声专业能力比赛一等奖。科内医生均获得带教资格,其中,硕士生导师3人,科室每年培养研究生及进修生20余名。四、科研专长近年来,科室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近200篇。近几年科研内容主要有乳腺全容积成像对乳腺实行占位良恶性的评估、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肌骨超声在急性损伤性疾病和风湿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超声引导下前列腺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超声造影对腹主动脉瘤术后患者效果的评价、超声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支架术前术后的评价等,充分弥补了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检查的空缺,帮助临床解决问题,科室多项新技术和课题获得国家及省市科技进步奖。五、科室荣誉2018年荣获辽宁省住院医师培训超声专业能力比赛一等奖。1988-2020年,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10次。1988-2020年曾多次获全院先进科室。超声一科全体工作人员以"病人至上,周到细心"为医训,本着"服务、创意,做什么都要好"的信念,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视医疗质量为生命,努力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提供精湛的诊断技术和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