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是硕士授权点、博士授权点,国家GCP药物与器械专业组,全国炎症性肠病区域中心,中国微生态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培训基地,四川省卫生厅甲级重点学科,四川省门静脉高压联盟理事长单位,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川南消化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重点学科。(一)人才队伍消化内科现有医护人员67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0名,其中在站博士后1名,博士9名,在读博士4名,硕士2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博士导师1名。现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国胶囊内镜及肠病委员会青年委员1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1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青年委员2人,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学会青年委员常委1人,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委员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消化专委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1人,四川省消化内镜专委会委员2人,四川省消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杰出青年1人,四川省医师学会消化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生物信息学会消化微创分会常委1人,四川省医学促进会胃食管返流专业委员会常委1人,四川省消化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老年消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消化病专委会HP学组委员1人,泸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二)医疗水平消化内科编制床位98张,开放床位140张。年门诊量约11万余人次,病床使用率达110%,平均住院日7.9天,手术3000多例。我院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长期收治不明原因腹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腹痛、急性重症胰腺炎、肝硬化伴严重并发症及消化道大出血等疑难危急重症病人。为提高诊疗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我科购进了潘太克斯纵轴超声内镜、富士能蓝激光内镜、奥林巴斯290色素放大内镜(NBI)、德国ERBE海博刀,十二指肠镜、双气囊小肠镜、小探头超声内镜、成像控制器(胆胰成像系统)及液电碎石系统、食管阻抗-PH联合监测系统等内镜下诊疗的高端设备。消化内科极其重视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及消化内镜下一系列医疗技术,开展了EMR、ESD、STER、POEM、EUS及内镜下止血等手术。同时,还大力开展消化放射介入治疗如ERCP、TACE、TIPS、DIPS等多项介入技术。另外,粪菌移植实验室投入使用,这是四川首个规范化、规模化的粪菌提取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实验室。消化内科联合急诊医学科、介入科、普外科等多科建立危险性消化道出血MDT团队,建立“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区域中心”,7×24小时绿色通道,提供全面、优质诊疗方案,缩短危险性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时间,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在临床工作中努力深化亚专科和各专业组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六个亚专业组,分别是早癌亚专业组、超声亚专业组、ERCP亚专业组、介入亚专业组、IBD亚专业组、粪菌移植亚专业组,各专业组通过进修学习及各类学术交流、病例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团队整体实力,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努力在医学亚专业领域内实现新的突破与飞跃。(三)科研水平消化内科目前有四个科学研究方向,分别是消化系肿瘤与炎症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胰腺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综合治疗、消化内镜诊治。科室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课题130余项;主编、参编专著20余部;在学术团队的引领下,消化内科近5年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110余篇,SCI论文150余篇(其中2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10);成功申报课题70余项,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61万,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7万);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项8项;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编著8部,参编临床指南/共识4部,获得发明专利及授权数项。(四)教学水平消化内科目前承担十余项教改课题,发表教改文章二十余篇,出版多本教材;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共培养研究生200余名,众多学生获得“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数名研究生在美国消化疾病周(DigestiveDiseaseWeek,DDW)、印度新德里亚太肝病年会等消化领域顶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演讲、进行壁报展示,更有学生到国际顶尖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同时承担规范化培训教育,培养规培医生、护士共计900余名;2019年正式成为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主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泸州市消化及消化内镜学术年会、泸州市消化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培训会等各级各类学术会议30余场,邀请国际国内消化领域专家前来分享交流,提升区域内消化及消化内镜诊疗水平。